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应对大学生就业挑战。
院系: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10级土木工程(2)班
姓名: 杨明海 201004010115
岳克锋201004010097
黄亚彬201004010122
指导老师: 杨连群。
日期: 二零一一十一月。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应对大学生就业挑战。
摘要:就业是国家政治经济景气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在激发经济增长和工作增加的同时,也加剧了工作不稳定性以及就业者的失业风险。
在国际处于金融危机的今天,增加就业是许多国家面临的根本性挑战。自2023年实行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国内高等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困难和样应对这种挑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国际国内挑战大学生就业。
正文: 一、国际形势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挑战。
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历史为我国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在这样的机遇下,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今年大学生就业难又有其特殊原因,这就是整个国际形势、经济形势、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看到美国次贷危机辐射、放射的程度非常高,引起我们国家今年整个经济形势出现下滑的趋势。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二、国内形势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挑战。
目前,我国仍然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客观存在,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健全。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从“统一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和高校都面临着挑战。近年来,我国高校逐年扩招,在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使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大,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再加上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难度。
一)社会因素。
1.地理不平衡性。中国地域宽广、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决定着我国就业形势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有一定的差异。
2.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体制有待于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一个改革性的大飞跃,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各种刺激。
“双向选择”从不利因素上讲,给那些拉关系走后门的人开了“绿灯”,解决了工作问题。“择优分配”在“双向选择”中难以有效实行。虽然学校通过评选优秀毕业生或提供信息,主动推荐等做了一些工作,也能体现到部分毕业生,而那些通过关系到好单位的毕业生无须与其他学生竞争,这样就造成毕业生素质好差与用人单位好差及需要脱节。
3.结构性矛盾突出。庞大的就业力量,客观上造成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大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速度,供需矛盾突出。
4.高等教育和经济转型速度没有完全协调起来,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由于高校扩招造成了生源质量下降的现状,在教学质量上增加了难度。
因此,学生培养质量难以与市场需求接轨,远远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5.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向现实。学校和社会不是隔绝的,社会上消极、腐朽的东西,弱化了他们将所学知识去报效祖国和人民,立志到艰苦地方去创业的思想。
6.就业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由于人才市场的不完善、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力度不到位、学校与社会单位的协调不够等原因,仍然存在信息和供需沟通渠道不畅、社会用人制度相对滞后、就业竞争环境欠公平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
7.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放松。家长、教师、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都是非常广泛和深刻。
家长对子女的关心教育容易停留在学习成绩上,而对子女的道德品质培养、心理辅导、劳动教育等有所忽视,这些弊端影响学生在择业上,贪图安逸,讲究功利实惠;学校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不敢严格管理学生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使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后,政治方向模糊,把文凭和学位当作换取名誉、享受地位的条件,引起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不满。
二)自身因素。
大学生职业能力不足。表现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
1.职业规划能力比较欠缺,很少有大学生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能力、个人特长、兴趣、学习、工作方式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等,依次做出决定和计划。
2.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回报期望过高、就业盲目性大。有的学生还无法接受就业制度的改革,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的能力;有的学生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使自己陷于不战自败的困境中;有的学生在获取职业信息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上不强,常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等。
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因为扩招、下岗工人多而再就业等多方面原因带来工资标准降低,进入大城市、大企业的要求更高、机会更小等就业**,因而在就业中没有目的性,不但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浪费了就业机会。
3.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低,创新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在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试教育观念在较大程度上依然居主导地位。
学校培养高分低能、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许多高校依然存在。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自觉意识不浓,条件不完善、渠道不通畅。
4.部分大学生文明礼貌欠缺,不注重细节。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评判好与坏、对与错,在生活中表现得自私、封闭,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与大家不能很好的合作。
但是,现今的用人单位几乎都特别注重团队合作,因此很多学生失去了机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
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
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
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2]郭建峰,刘启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8).
[3]高晓琴。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和方法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8)
《形势与政策》课程通知
通知。本学期 形势与政策 网络 课程将于2014年12月4日15 00起正式开放,所有本学期形势政策 形势政策 形势政策 的同学需通过 学习取得相应学分。由于系统容量有限,第一批开放的账号限选李雅莉老师 张季老师 蒋纯红老师 形势政策 形势政策 形势政策 全部课号的学生。第二批开放的账号限贺伟华老师...
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
形势与政策 课程介绍。开课单位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学时。学分 学分。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大学一年级学生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 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
《形势与政策》课程通知
四 说明。1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 形势与政策 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负责具体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考核 指导学生学习和成绩评定。届时请同学关注相关最新公告。2.为方便解决同学们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课程平台中专门设有 课程论坛模块 bb平台使用方面的问题 各教学内容疑惑均可在这讨论。教师将根据提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