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考试综合复习题继续更新

发布 2022-10-13 06:21:28 阅读 5860

第一章第一节。

一、填空:1.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大众诗人)。

2.陶行知原名(文浚)。

3.(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重要而有影响的教育思潮之一。

4.生活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5.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生活即教育)而来的。

6.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性。它要求学科教学要以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学校要与(社会)、(家庭)相结合。

要把(获得知识的过程)放在第一位。要重视(实践),强调(实践过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特别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体验)。

二、判断: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分别是: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

2."教学做合一"中教和学都是以做为中心。(√

3."研究性学习"的明显特征是教与学。(×

4.陶行知认为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选择:1.称赞陶行知先生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b)

a.鲁迅b。***c.杜威。

2。陶行知的社会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c)

a。生活即教育b。社会即学校c。教学做合一。

3。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包含(abcd)

a。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b。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

c。教育具有终身性d。教育具有全面性。

e。教育全民性。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

答: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含义:

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

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学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如种田,要在田里做,就要在田里学,田里教。

2.阐述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基本内容。

答: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重要而有影响的教育思潮之一。它是对杜威教育思想反思后本土化的结果,是对传统教育弊病批判的结果。

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包含以下几个内涵:(1)教育与人类生活是相伴而生的。(2)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3)教育具有终身性。(4)教育具有全面性。

二)社会即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三)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含义是: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要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五、分析题: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学习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深深地被这位教育家的理念所折服。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把"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融入教学过程。

在教学时以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与孩子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来学习数学。如学习百分数让学生课前查找百分数的资料。

课上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其意义。实际教学使我感受到: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再如学习垃圾的分类处理,安排学校亲自设计调查问卷。走进社区。这样的主题有着显示的生活背景,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使社区成了课堂。

在亲自"做"的过程中,学生们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这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试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分析之。

答: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

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个事例也强调实践过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体验。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亲自动手实践,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师主要起引导和鼓励的作用。使学生在亲自"做"的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第一章第二节。

一、填空:1、陶行知认为(有疑问)是创造活动之师。

2、(因材施教)是培养儿童创造的条件之一。

3、(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也是培养儿童创造的方法。

二、判断:1、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有助于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

2、创造教育就是手和脑共同进行的教育。(×

三、简答题:

1)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答:1、解放儿童的双眼。

2、解放儿童的大脑。

3、解放儿童的双手。

4、解放儿童的嘴。

5、解放儿童的空间。

6、解放儿童的时间。

2)实施创造教育需要哪些条件?

答:1、民主化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2、因材施教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条件之一。

3、在实践的过程基础上思考。

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你怎样理解"人人都是创造之人"这句话?

答: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大声呼喊:"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陶行知坚信"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千百万孩子中,一定有一个孩子是天才,是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相信儿童具有创造力,并努力发挥、加强与培养这种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教育的前提,是我们教师的职责。要想发现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就要真正的加入到孩子们的行列中去,参与孩子的各项活动,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大胆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创新的欲望,从而给予启发引导,真正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的。

4)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哪一点对你启发最大?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你的看法?

答: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有如下内容:

1、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创造力,都是人才的秧苗。

2、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即包容、宽恕孩子的一些"幼稚可笑"行为,也许在我们教师的信任、宽容和指导下,学生中可能会诞生爱迪生、瓦特、牛顿等。

3、教师要为创造力搭建平台,提供和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

4、教师首先要有创造能力,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在这四个观点中,对我启发最大的应是第一个观点:应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平时我们通常比较偏爱学习较好的学生,认为他们才会有创造力,将来才能有所作为,其实不然,有些学生成熟得比较完,很多优势还没有凸显出来,内在潜能还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被老师认可。

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的优势就会被老师发现。所以我们要善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第一章第三节。

一。填空题。

1.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被尊之为堪称师德楷模,而且他对教师的___和也很有研究。(万世师表、师德、学识修养)

2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爱满天下)

3.__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师爱)

4.__和___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通力合作、同心协力)

5.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陶行知主张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并强调身教重于言教)

6.陶行知要求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___才能有___而无再教育、常教常新、教学之乐、教学之苦)

7.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___共___共___学、事、修养)

二.判断题(都对)

1.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作为的事情,不是一时,而是永久有益于世的。

2.陶行知认为,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

3.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他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

5.教师要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地追求新知识,否则就不能进步,不能创新。

三.简答题。

1.教师对教育事业有赤诚之心体现在哪几方面?

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

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

第三,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2.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教师应怎样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陶行知要求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应能作到。

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四.分析题。

1.陶行知的师德思想给你哪些启示?结合实际谈谈现代教师应具有哪些修养?

一)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而且不是一时,而是永久有益于世的,因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

当我们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有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棵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

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久之,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正如陶行知所说: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三)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建立和谐的社会,首先要有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工作氛围。同事之间,相互关心、帮助是建立和谐工作氛围的前提。工作中不斤斤计较是教师素质修养的体现。

团结是力量,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无数的教学、教育活动证明,只有大家和谐相处、团结一致,才能使工作尽善、尽美。

继续教育复习题

复习题。一 填空题。1 当技术骨干被提升到管理岗位后,将面临角色定位 思维模式 工作方法和技能的一系列转变和提升。2 自制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这是一种耐力,也是一种调控力,是需要培养和锻炼才能形成的能力,对于人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3 现代管理学认为 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

继续教育复习题

1 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a 是发挥想象力 创造力的起点a 好奇心b 兴趣c 注意力d 生活及工作品味。2 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b 是创新的原动力a 责任意识b 敬业意识c 奉献意识d 团结意识。3 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是 c a 知识的创新b 经验的创新c 思维方法的创新d 逻辑的创新。4 c 是通过...

继续教育复习题答案

单选。的基础是理解,核心是探求,本质是善于发现新问题,即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发现新知识 新思想和新理论。c 创新学习。基本上都是率先创新。d 自主创新。具有引发 导向和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作用,为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指名方向,并有效提升其学习的能力。a 学习目标。是人类独有的本质特征和生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