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
第一节国际投资的起源与发展。
一、概念。一)国际投资。
各类具有独立投资决策权对投资结果承担责任的投资主体。
将其拥有的货币、实物及其它形式资产或生产要素。
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
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二)国际投资的主体。
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个人投资者。
三)国际投资的客体1.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
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国际债券国际**衍生工具。
2.实物资产(real assets)
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
3.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
生产诀窍管理技术商标商誉技术专利情报信息销售渠道。
二、形式(fdi/fii)
一)含义。 国际直接投资:将资本直接投放到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活动。
a跨国并购b绿地投资 1.国际独资 2.国际合资 3.国际合作。
国际间接投资:货币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投资。
a国际借贷b国际**投资(购买债券、**、衍生品)
二)区别。(1)“有效控制”方面的区别 (2)获利途径的区别。
三、国际投资的特点。
主体单一化环境多样化运行复杂化目标多元化。
四、国际投资的直接目标。
维持与扩大商品出口获得自然资源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和利用外资。
获得国外先进技术获得经济信息维持与发展垄断优势。
五、产生和发展。
一)起源:19世纪7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国际资本三种形态:
国际商品资本(国际**) 国际货币资本(fii) 国际生产资本(fdi)
二)发展。1.起步阶段(18世纪末~2023年)
英、法、德、美、荷从事国际投资国际投资主要流向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国际间接投资是当时的主要投资形式(法) 国际间私人投资异常活跃
2.低迷徘徊阶段(2023年~2023年)
国际投资的总额下降国际投资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
国际投资方式仍然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
3.恢复增长阶段(2023年~2023年)
国际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投资的方式转变为国际直接投资为主。
国际投资的格局再次发生变化(发展中)
4.高速增长阶段(1971—1980)
国际投资的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投资由单向到对流,构成水平交叉(??
部门结构上从传统的采掘业转向制造业、第三产业和高技术部门。
5.逐渐发展阶段(1981—1990)
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投资的格局再次发生重大变化(美、日)
国际投资的流动转向以发达国家为主国际投资的参与方式更加灵活。
6.突破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国际直接投资总额大幅上升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
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
7.国际投资的最新发展趋势。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速下降大型跨国公司主宰全球经济。
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继续集中在欧、日、美**加速开放外国直接投资政策。
签订了更多的双边协定和投资协议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外商投资地区。
三)fdi迅速发展的原因。
科技进步引起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过剩资本”日益增大。
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新变化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
第二节国际投资布局。
一、区域布局。
一)投资国的变迁:一战前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后。
二)东道国的变迁:一战前(1914,发展中/发达=62.8%/37.2%)
1960,发展中/发达=32.7%/67.3
20世纪80年代。
(三)21世纪(2001-2003,2004-2007,2008)
二、行业布局。
一)第一产业:一战前二战后(?发展中国家fdi增速慢于发达国家)
9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有所增加)
二)第二产业:资源、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
公司网络:区域色彩(非股权安排、区域经济一体化)
投资形式。 低股权、非股权安排——发展中国家。
非股权安排: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公司中不参与股份,而是通过与东道国签订有关特许经营、技术、管理、销售、工程承包等方面合约,取得对该企业某种控制管理权。
战略联盟——发达国家。
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或跨国公司为共同战略目标而采取的联合行动。
三)第三产业: 20世纪80年代后。
第三节国际投资的主体——跨国公司。
一、基本知识。
一)概念: 依赖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通过fdi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活动的大型企业。
子公司/分公司何者具法人资格?
二)特点: 生产经营跨国化实行全球性战略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
三)跨国公司的扩张能力(投资规模) 图示。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
一)一战前:萌芽。
开始出现制造业及其他直接投资(shell、ford、bp)
投资主体(美投资方向(资源、交通运输)
q:为何制造业跨国公司会出现?
二)二战期间:徘徊。
制造业发展最迅速(gm) 美跨国公司发展较快竞争激烈。
三)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
向服务业拓展速度最快(运输、银行、保险数量、规模大大发展。
1960,美绝对霸主。六、七十年代,“三足鼎立”开始形成投资行为多样化。
q:跨国公司为何快速发展?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
跨国并购成主要方式 * 知识性资源开发全球性 * 海外研发国际化(机构数量、支出占比)
投资区位选择 * 发达国家是投资主区位 * 服务业成为投资主产业。
三、经营战略的演进。
一)基本概念。
经营战略:对不同价值增值活动的国际区位选择和对企业所控制的各类实体所进行的一体化程度选择。
q:当代跨国公司应为“国外投资型”还是“出口型”?
价值链:企业创造价值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michael porter ,1985
职能一体化: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各项价值增值活动(即各项职能)作一体化经营战略安排。
地域一体化:对其控制的各类实体在地域范围和地理联系上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二)职能一体化战略演进(pp第一章p31
独立子公司。
动机、独立性。
简单一体化。
复合一体化:任一子公司都可独自与其他子公司或母公司一起,为整个公司行使职能的策略。
三)地域一体化经营战略演进。
多国战略区域战略全球战略。
四、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加速生产与资本国际化,促进生产力发展。
促进科技进步,加强国际技术交流。
促进国际**的发展。
* 促进国际资金的运动。
* 推进了经济全球化。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
一、理论产生的背景。
1、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前,对外间接投资(fii)占较大比重。
20世纪60年代初,对外直接投资(fdi)迅速发展
2、传统观点。
1) 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资本流动混为一谈(利差引起fdi)
2)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是完全的。
3、理论创立。
麻省理工教授hymer(海默)区分了fdi与fii,指出二者区分基准是“控制”。
在此基础上,他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创立了垄断优势理论。
回答:一个外国企业分支机构为何能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竞争,并能长期生存发展下去。
二、对外投资的必要性---不完全市场。
* hymer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指出,现实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即产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或市场存在着某些障碍和干扰,从而引起了不完全竞争。
* 市场不完全竞争导致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和有效运行,从而使fdi成为可能,并使fdi成为市场机制不完善的重要补充。
* 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 **干预导致的市场不完全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三、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垄断优势。
hymer认为,进入当地的外国投资者拥有一种当地竞争者没有的企业优势,从而保障这种投资可以获得高于国内的投资收益。
垄断优势体现在:* 技术优势先进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
全面而灵通的信息* 全球性的销售网络 * 规模经济优势
四、评价。贡献: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
将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摆脱新古典**和金融理论束缚。
局限:不具有普遍意义(中小企业、发展中国家)
第二节内部化理论。
一、概述。1.思想渊源——科斯定理。
2023年,coase,《公司的性质》
通过市场从事某种类型的交易,既是昂贵的,又是低效的,只要企业在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比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低,就会自己来从事这些交易,并使之内部化。
国际投资学
1 国际投资的定义。1 定义 投资主体为获取经济利益,将货币 实物及其他形式的资产或要素投入国际经营的一种经济活动。广义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 投资 中长期国际贷款 狭义 仅指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 投资 2 国际投资的内涵。国际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国际投资客体的多样化。国际投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价值增值。国...
国际投资学
第一章练习题。一 选择题 单项或多项 一 投资的本质在于 a.承担风险 b 社会效用 c.资本增值 d.确定。二 国际投资中的长期投资是指 年以上的投资。a.三年b.八年 c.一年 d 五年。三 国际投资的主体有 a.跨国公司 b 跨国金融机构。c.官方与半官方机构 d 个人。四 经济学家门在国际收...
国际投资学
名词解释。1.国际直接投资 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 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较强。2.国际间接投资 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 公司债券 债券 衍生 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 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3.跨国公司 指具有全球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