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发布 2022-10-11 21:12:28 阅读 9293

第三单元。

九年级上、下册**单元的教学建议。

一、对**阅读教学的粗浅认识。

从阅读考纲和课标中,笔者对**教学有如下新的认识:

1.教材所选的**虽不会作为考试的阅读材料,但它可以成为学生最爱的体裁,可以成为学生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载体。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所选的**,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读课内**,并且能自然地延伸到读相当程度的课外阅读材料。

2.**是生活中阅读人群最广泛的读物,随着中考难度系数的降低,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放下思想包袱,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所选的**,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比如训练学生学会快速阅读;训练学生较熟练地运用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品味**;启发学生学会联系实际读出自我,读出对自然、社会、人生、写作的有益启示;指导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地阅读。

3.从考试内容的层次要求可以把**阅读的目标定位为:

基础层次:能正确辨识常用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熟读精彩语段,默写或仿写精彩语句。

中级层次: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高级层次: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初步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分析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

4.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型的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三、**教学的基本流程。

传统的**教学流程为:作家介绍、写作背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点的分析等等。整个流程的关注点是教师,其主要目的是教懂,教师的作用是导入与输入。

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教学流程应该关注学生,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主动去学,并且会学。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我们要适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要遵循教学规律,更要遵循一般的阅读规律,进行教学。

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依据学的规律,笔者把**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分成以下四步:1.教师创设情景或指引方法。目的在于导入阅读状态。

2.快速阅读。重在教学生如何把握**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3.精读。重在提高学生对**的综合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对叙述性语言和描写性语言。

的理解力,对内容和表达的**能力,对作品情境和形象的感受能力。

4.反思与创新。重在引导学生由作品走进生活,学以致用,增加有创意的阅读,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作品的评判能力。

四、每道流程中常见的“问题设计”[略读]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方法指导:主要内容的概括要**的三要素。

2.请快速找一个最感兴趣的文学人物,划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3.请说出**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4.为什么以“**如《变色龙》)为题?[精读]

1.你怎么理解“**句话的含义。

2.在文中划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谈一谈你的理解。3.请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句话的内涵。

4.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为什么原文用a句而不用b句。5.品析(某段),说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来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6.作品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作一点具体的分析。7.找出文中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一处文字,说说你的理由。[反思与创新]

1.根据你对**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提炼出一句勉励自己的警句。2.请你结合对**的理解,仿照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3.有人这样理解**的主人公和作品的主题……你赞同吗?为什么?4.从写作方法或语言特色或思想内容等方面,**一下甲乙两**的异同点。5.从主人公的命运、变化,你看到了什么?

6.甲乙两篇**,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你更喜欢哪一篇?7.为**的某个情节补写,或续写或改写。

8.读了这**,你有哪些体会(可以是内容上,也可是写作特色上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

9.研读下面几则材料,再联系全文,就某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0.根据**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请用一段话把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11.尝试做一些自拟自答的互动题。五、九年级上、下册**单元的教学示例(一)教与学的策略。

教的策略】1.方法先行,课内外结合。2.单元整合,进行专题化教学。

学的策略】1.习惯先行,主动参与。2.合作学习,以强带弱。3.口笔双用,实实在在。

3.目标整合,落实三层次训练。

二)九年级上、下册**单元的篇目。

两册所涉及的**单元3个,课文12篇,还有3个综合性学习。1.九上第三单元:少年生活。

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2.九上第五单元:古代白话**。

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3.九下第二单元:世态人情、精神风貌。

孔乙已》、《蒲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

4.综合学习:《青春随想》《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走进**天地》(三)教学设计示例。

九上第三单元“单元教学法”】

第一课时——导入**单元。

第一步,旧课引路,归纳学法。

目的:做好进入**单元学习的知识储备和情绪调动。在前几册已学过《最后一课》、《荒岛余生》等**,学生对如何阅读**已有感性认识。

因此进入九年级不妨先以学过的**为例,让学生谈谈**,谈谈如何读**。

第二步,讲座导航,导出误区。老师利用九(上)附录的《谈谈**》和其他资料,对阅读**的基本方法、基本知识进行专题讲座,在讲座时最好用学生都看过的**为例,并选用一篇当代的小**进行阅读方法的训练。(附录1:

讲座的部分材料)

第二——六课时——整合单元,进行专题化教学。

第二课时]快速阅读,简介课文。

1.快速阅读四篇**。(约1.5万字,阅读时间30分钟内)2.记时、自评。

3.四人小组合作,各选择一篇**简介主要内容。要求:让阅读能力略差者先选择,让概括能力较强者先说;简介课文要正确、流利、简洁,要具备**要素。(约5分钟)

如对**《心声》的简介能说出基本的故事情节、围绕主人公所呈现的两条线索和两种心声。

4.互相纠正、补充与点评。(约4分)

5.推荐组内“快速感知”最佳者向全班同学简介课文。或教师针对四篇**依次抽查一个学生。(约5分)

6.学生自我小结,或教师小结。(约1分)7.布置作业:把最喜欢的一篇**讲给家人听。[第三课时]

1.浏览**,**共性。(约10分钟)

**参考题:编者把这4篇**放在一起的理由有哪些?比一比哪个组的理由最多、更合理。

如:四篇**都有写到少年生活;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现实;都是以孩童为线索人物或主要人物;都表现了具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都用了细致的环境描写;都写到孤独的情绪等。)

2.分工合作,精读课文。(约30-35分)[学生的行为]

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其中最喜欢的一篇**,分别从某几个角度进行自主**式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

教师的行为]

1.提出精读的一些要求,给予必要的指导。例:第三单元专题化自主**式阅读的指导:(1)学习目标:

从**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主题,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学会做阅读笔记。(2)**角度(参考):

****的情节安排、结构特色、人物塑造的特点。

从言行、外貌等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中的几个人物形象。

具体分析最精彩的一个语段或含义深刻的语句。如《故乡》中的“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具体分析**中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⑤**故乡二十年前与二十年后之“变”及其原因。⑥具体分析**中环境描写的特点与意义。

⑦谈谈你对其中一篇**的主题或作者情感的理解。⑧其他(3)过程指导。

熟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会选定切入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②独立思考与查找资料相结合。

进行深入思考与比较,形成自己的观点。④与老师、同学讨论,进行修改。⑤进行交流与答辩。

4)**提示或资料(主要来自《教师教学用书》)2.安排好没有小组选择的**。

补救方法1:简介特色,诱发学生接受该**。

补救方法2:教师自己讲授,让学生领会该**(若需要,一般用15分钟)。

补救方法3:结合创造性阅读要求,说说为什么不喜欢该**。3.及时给各小组成员以帮助。

4.了解各小组准备的结果,物色好每篇**的首席汇报小组。5.课后批阅,并给予修改或者提出整理与修改的建议。[第四课时]

1.汇报与交流(约40分钟,每篇10分钟)。

首席汇报小组汇报精读的收获,其余小组听讲或补充或纠正。(参见附录2:学生汇报材料之一《不仅仅是环境——读《孤独之旅》)

2.教师总结(约5分钟)。对学生的汇报作客观的评价,并点拨几个疑难,强调语言表达方面的一些规范。

3.布置作业:

整理阅读笔记,再阅读课文,把疑难问题和疑义写在自己的阅读笔记本上。

第五课时]反思性阅读。

1.提出与讨论疑难问题(约20分钟)。

2.对某**的疑义,或者联系实际体验**中的情、人、事等(约20分钟)。以**《心声》为例:

1)作者对李京京的心理描写,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特点吗?(2)从李京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3)从李京京读《万卡》的经过中,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4)假如你是李京京,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用一句精炼的话回答。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一个少年在用自己的眼、心灵,观察、感受成年人的世界。你作为少年:(1)你觉得在这**中的成年人的世界怎样?(2)你觉得中国会不会发生于勒这样的遭遇?

3)生活中,你遇到过跟菲利普夫妇类似的人吗?说一件事。(4)假如你遇到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会怎样评价他们?(5)你希望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6)金钱真的万能吗?

一般来说,每个学习小组从中选5个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第六课时]课外延伸。

1.延伸的渠道有:整部著作的延伸,同类主题的延伸,相似形象的延伸,同内容不同表现方法的延伸,类似的观察角度的延伸,同作者的延伸……(根据需要,选择一二)。

2.阅读的方法:以比较阅读为主。

例:所选的课外阅读材料是契诃夫的《万卡》。①从内容上看,本文与本单元的**有哪些相似点。

参考:(1)以“少年生活”为主要内容。(2)都表现了孤独和如何面对孤独的问题。)②说说本文构思的巧妙之处。

参考:以写信为线索,写了他的悲惨生活和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

随着年龄的长大,时事的变迁,有时会有一种莫名的愁绪涌入心头,那种愁绪有的就是孤独感。你有过孤独吗?你的孤独感是怎样的?你是如何对待孤独的?

此题目的:学生能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种感觉;能正确对待成长中不经意出现的孤独感。)

3.布置作业:走进生活,写小作文。

通过一个有一定情节的故事反映某种教育问题(教师问题、家庭问题等)。要求:有情节,有主题,有生活原型,有艺术加工。

第。七、八课时——关注考试目标,落实三层次训练点。

1.训练题**与方法:

**与方法1:教师精选或自已设计习题让学生笔头训练。

**与方法2:比较优秀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命题指向,选择1-2个层次设计问题,利用自己设计的问题,在班内进行对擂比赛。2.训练层次。

1)基础知识与运用(内容略)(2)理解与分析(内容略)

课内外结合,进行语段理解能力训练。(3)单元总结与创造性阅读。

总结本单元四篇**的学法(每人能说出一点)。②小结主要收获(每人能说出三点)。③续写与表演。

如,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可以说十分鲜明。让我们沿着他们的性格趋向作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他们在船上遇到的不是穷于勒,而是百万富翁于勒,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或者于勒在卖牡蛎时认出了哥哥前来相认,情形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理想像,口头改写故事结局,并合理分工,把它表演出来。

初三数学第三单元圆

精诚教育初三数学第三单元圆。命题人 张亮。题目1 o中,m为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 2amb ab 2am c ab 2am d ab与2am的大小不能确定。题目2 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6和8,且两圆无公共点。则两圆圆心距d的取值范围。题目3 如图,cd为 o的直径,ab cd于e,de...

初三语文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自主评

第三单元自主评价。班级姓名学号 一 积累与运用 共4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0分 1渐近故乡时,天气又y nhu了。2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我愈加 然了。3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 y 的神色,仿佛 ch 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 4我和母亲也都有些w ng 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5我母亲对我们...

初三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2013 201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 五单元试卷。班级姓名座号评分。一 基础积累及运用 37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阴晦 hu 抽噎 y 颦儿 p n 撅断 ju 拮据 j 穿凿 z o c 嗤笑 c 长亲 zh ng 谮害 z n d 煞白 sh 给予 j 聒噪 gu 2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