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树之以桑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天下云集响应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矣。
8.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遗策(由于) 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c.瓮牖绳枢(做的窗户) 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履至尊(登上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9. 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0.与“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1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神明自得神明:神的总称 b.圣心备焉圣心:圣人之心。
c.骐骥一跃骐骥:骏马 d.金石可镂镂:雕刻。
二、文言文阅读。
一)《寡人之于国也》选段。(17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五亩之宅b.王道之始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谨庠序之教。
2.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非我也,兵也。
3.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4分)
翻译: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4分)
翻译: (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9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
a.求全责备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d.攻其不备。
.说说下列句子主要的修辞手法。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请找出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 )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有置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翻译时可辅以意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翻译。
必修三第三单元
东平明湖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一 目标定位 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复习效率。二 知识梳理 给下列字注音 70分 1.匪 愆 期将 子 载 于 嗟徂 汤汤 裳 靡 隰 垝垣 筮 蓍 草渐 咥 2监 生寒暄 烟霭 镯 子朱拓 瘦削 间或 诧异 悚然 踌蹰 谬种 尘芥 形骸 模样 新正 俨然 荸荠 驯熟 桌...
必修三第三单元
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事件希腊先哲。人物成就影响。b自然哲学 万物由水生成哲学之父c泰勒斯创立朴素唯物主义标志古代西方人精神觉7醒智者学派b 教师 c代表 普罗5 塔格拉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决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定作用基本内涵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过分强调。主观感受。认识人自己 知识即开创新...
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一 课标要求。1 以某区域为例,了解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2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某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二 基础知识梳理。1 黄土高原的范围以西 日月山以东以南 秦岭以北。2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 水土流失概况地表破碎,是我国也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