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
采区范围大致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井田面积为1107367m2,开采标高为+1000米至+1200米。
本采区的井巷布置是主副斜井向东翼煤层开采的首个采区的两条大巷的基础上进行巷道网络的布置。根据各种地质因素和矿井开采技术原因,把这个井田划分成三个采区,其中东一拥有独立的一套开拓系统,与东二和东三采区没有联系;东二采区和东三采区共用两条大巷作为运输和轨道通向主斜井和副斜井,轨道大巷和运输大巷连通到东三采区的开采范围。东二采区和东三采区分别独立通风,其通风互不影响。
采区浅部(北面)以煤层露头,东面以断层为界、西部以断层与第三采区相邻,深部(南面)以+1000m标高为界。
地貌属构造—剥蚀地貌,发育单面山。含煤地层与其上覆飞仙关组、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构成宽缓的单斜谷,其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单斜谷前、后两坡冲沟均较发育。
局部地段发育滑坡、崩塌及剥落等坡地重力地貌;地形平缓开阔地带属溶蚀构造为主的岩溶地貌,常见溶蚀洼地、漏斗、溶洞及落水洞等岩溶形态。整个井田地貌形态为中部高两翼低的展布形态。
1、含煤性。
本井田龙潭组地层含煤层20~40层,一般28层,总厚度23.14~44.85m,平均33.
64m,含煤系数13.3%,其中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13层,可采煤层总厚度13.79~36.
32m,平均22.30m,可采含煤系数为8.8%。
2、可采煤层。
井田内自下而上共有13层可采煤层,采用总厚度19.94m,其中全井田可采和基本全井田可采煤层5层,厚度12.11m;大部可采4层,厚度3.
90m;局部可采煤层4层,厚度3.93m。
⑴ 3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段顶部。是井田内唯一稳定煤层,井田内无不可采点,煤层采用厚度变化不大,呈由西向东逐渐变薄趋势,规律性明显。含夹石0~5层,煤层上部的一层夹石较稳定,单层厚度0.
15~0.50m,岩性为高岭石泥岩;下部夹石不稳定,单层厚度0.05~0.
60m,岩性为泥岩。
顶板岩性由西向东作有规律的渐变,西部为煤系地层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或粉砂质泥岩;东部则逐渐变为飞仙关组下段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底部局部地段为厚0.1~1.3m泥质灰岩;底板岩性按10m统计,顶部0.
4m左右为含根泥岩,其下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
⑵ 5-2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段中部。煤层采用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明显,由西向东逐渐增厚。井田内共见6个不可采点。偶含一层夹石。
顶板岩性:厚度15~40m范围内,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局部粉砂质泥岩夹煤层。
底板岩性:西部多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东部多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
⑶ 5-3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段中部。6勘探线以西及孔连线以东,22302、j1513孔连线以南与5-2煤层合并,合并时常以一层泥岩夹矸分隔。
煤层特征表。
7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段下部。大致j、j孔连线以西可采,以东不可采。煤层厚度西部较大,东部较小,可采区内见4个不可采点。煤层结构单一,偶见一层夹石。
顶板岩性:以b4底部为界统计,多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粉砂岩及泥岩夹一层薄煤层。
底板岩性:以9号煤层顶部为界统计,厚度一般12m左右,直接底板为厚0.20~0.40m的含根泥岩,其下为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下部为粉砂质泥岩或钙质泥岩。
9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段底部。9勘探线以西及15勘探线以东可采,中部只有零星可采点。煤层采用厚度有一定变化。
西部可采区内平均值为1.1m,东部可采区内平均值为0.82m。
煤层结构单一,一般不含夹石或含一层夹石。
顶板岩性:即7号煤层底板。
底板岩性:以10m统计,上部为粉砂岩,下部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
12-1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段顶部。煤层采用厚度变化较大,西部和东部各有2个不可采区,中部有一个零点区,不可采区面积约占四分之一左右。可采区内煤厚变化不大,该煤层一般含一层夹石,结构较简单。
顶板岩性:以10m统计,顶部为厚0.1~0.5m的含根泥岩,其下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局部为泥岩。
底板岩性:按10m统计,直接底板为厚0.15~0.6m的含根泥岩,其下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一般为1~3层薄煤层。
17-1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段上部,煤层采用厚度变化较大,局部有突然增厚或变薄现象。井田范围内见2个零点区,另见4个零星不可采区,见4个特厚异常区。总体以井田中部厚度较大,向东及向西厚度逐渐变小。
顶板岩性:按厚度15m统计,上部为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顶部0.10~0.94m为含根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底板岩性:以18号煤层顶界为统计值,厚度一般8m,多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顶部0.10~0.94m为含根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19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段中部,煤层采用厚度有一定变化,井田东部煤厚较大,厚度大于3.5m的厚煤带主要分布在该区域。井田范围内未见不可采点。含夹石0~4层。夹石一般位于煤层下部。
顶板岩性:以18号煤层底界为统计值,厚度一般10m,上部为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下部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局部粉砂质泥岩。
底板岩性:与20号煤层合并时,以5m统计,主要为含根泥岩、粉砂质泥岩,局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20号煤层分岔时,见20号煤层顶板。
20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段中部,煤层采用厚度变化不大,多为薄煤层,可采区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东部与19号煤层合并。
顶板岩性:多为泥岩,炭质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底板岩性:以厚度10m统计,多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岩,常夹2~3层薄煤层。
21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段下部,勘探区主要分布在3勘探线以东,901及1304孔连线以南,1304及j1217孔连线以西的区域内。可采区内见3个孤立的不可采块段。为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
顶板岩性:以厚度10m统计,上部多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岩,下部为粉砂岩,局部为细砂、泥质粉砂岩。
底板岩性:以厚度10m统计,直接底板为含根泥岩,其下为泥质粉砂岩及。
粉砂质泥岩,夹1~2层薄煤层。
23-1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段下部,属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煤层采用厚度变化不大,大部为薄煤层,局部为中厚煤层,大致2勘探线以东,8勘探线以西可采,可采区内见一个不可采点。
顶板岩性:以厚度10m统计,多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夹0~3层不稳定的薄煤层。
底板岩性:以厚度10m统计,多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岩,夹1~3层薄煤层。
26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下段中部。煤层采用厚度有一定变化,东北部厚度最大,一般2m左右,井田范围内见5个不可采块段,主要分布在井田中部。
顶板岩性:以24号煤层底板为界统计,厚度15m左右,多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0~2层薄煤层。
课程设计说明书
材料化学。涂装工艺。班级 材料化学081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 二 一一年七月八日 19 09 56 目录。表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 概况 2 1.1 设计任务书及目标 2 1.2 设计任务书 2 1.3 设计单位概况 2 1.4 设计原则 4 1.5 设计范围 4 1.6 设计技术标准...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 题目 离合器接合叉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及车 25外圆及端面夹具设计 二 时间 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三 要求 1 编制离合器接合叉加工工艺规程一套。2 绘制离合器接合叉零件图一张。3 绘制夹具结构装配图一张。4 绘制夹具体图一张。5.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目录。序言1 第一章零件分析2 1.零件的作用...
课程设计说明书
河南科技学院。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模块化生产系统设计 无杆缸传送站。学生姓名 王坤朋。所在院系 机电学院。所学专业 机电技术教育。导师姓名 胡楠李海波。完成时间 2018 年6月22日。摘要。模块化生产系统主要模拟工业生产过程中完成零件钻孔加工和装配的系列过程,该系统共有八个工作站,分别为上料检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