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发布 2022-10-05 15:42:28 阅读 9417

目录。一、设计目的。

二、内容及要求。

三、设计思想。

四、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及介绍………

一)、 电源部分。

二)、 单脉冲产生部分。

三)、译码驱动显示部分。

四)、控制部分及循环加减计数部分。

五、总体电路设计图、工作原理及元器件清单………

六、 硬件电路安装、调试测试结果,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七、 总结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

八、 收获、体会。

九、参考文献。

设计题目:自动循环计数器。

一、设计目的:

1.熟练掌握计数器的应用。

2.加深对加减循环计数和显示电路的理解。

二、内容及要求:

1. 用集成计数器实行3~9自动循环计数。

2. 电路能实现3~9加法和3~9减法循环计数。

3. 输出用数码显示。

根据功能要求构建总体设计思想,比较和选定设计的系统方案,确定整个电路的组成以及各单元电路完成的功能,画出系统框图。

三、设计思想:

根据功能要求构建总体设计思想,按照题目要求,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各单元部分;基本思想如下:

1、电源部分,由它向整个系统提供+5v电源。

2、单脉冲产生部分:功能是由它产生单个脉冲,为循环计数部分提供计数脉冲。

3、译码驱动显示部分:计数输出结果送至译码驱动显示部分。

4、控制部分:实现加或减循环计数功能由控制部分完成。

5、计数部分:完成bcd码3~9的可逆加或减循环计数。

系统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3~9加/减可逆自动循环计数器系统方框图。

四、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及介绍:

(一)、 电源部分。

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组成。

1、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稳压二极管稳压,主要优点是简单;缺点是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离散性较大,限流电阻的阻值和功率计算比较繁琐。

方案二:采用三端集成稳压器,三端集成稳压器系列齐全,稳压效果好,性能可靠,使用也非常方便。

确定方案:比较方案一和方案二,决定采用方案二。

2、元器件型号的选择及参数计算:

整个系统ic均由74系列的相关芯片组成,故系统只需单一+5v电源。

三端集成稳压器:选用l7805cv;变压器:经过全波整流后7805的输入电压约为u2×1.

2;由于7805的输入电压范围是7v-15v,采用220v/9v(3w)小型变压器,则7805的输入电压范围是9×1.2≈11v,满足7805输入电压的要求。整流桥:

选择2w10/2a桥; c1、c2、c3、c4为滤波电容,c1、c2 采用电解电容,c1= 1000μf/16v,c2= 1000μf/10v,c3、c4为高频滤波电容,c3=0.33μf ,c4=0.1μf。

3、电源部分原理图,见图2。

图2 电源部分原理图。

二)、 单脉冲产生部分。

1、方案论证。

产生单脉冲的方法有很多,如用集成555定时器、ttl集成单稳态触发器74ls121。

ls221都是不可重复触发的单稳态触发器。属于可重复触发的触发器有lsls123等。

有些集成单稳态触发器上还设有复位端(例如等)。通过复位端加入低电平信号能立即终止暂稳态过程,使输出端返回低电平。

方案一:用集成555定时器产生单脉冲,见图3—(a)。ab)c)

图3 单脉冲产生电路。

方案二:用ttl集成单稳态触发器74ls121,,见图3—(b)。

方案三:用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与手动开关,见图3—(b)

用74ls00中的两个与非门构成基本rs触发器,手动开关反复波动一次,则触发器输出端将产生一个计数脉冲。

确定方案:由于系统中其它部分用到一个与非门,在74ls00中还剩下3个与非门没有使用,则刚好用其中的两个与非门构成基本rs触发器。如果采用方案一或方案二,还要另外增加器件。

所以计数脉冲产生部分采用方案三。

2、元器件型号的选择及参数计算:

与非门74ls00,r1=r2=1k,手动开关s1选用微型按钮开关。

三)、译码驱动显示部分。

1、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74ls47 ttl bcd—7段高有效译码/驱动器,数码管需选用共阳极数码管。

方案二:74ls48 ttl bcd—7段译码器/内部上拉输出驱动。采用74ls48不需要外接上拉电阻。

确定方案:故采用74ls48。由于74ls48输出是高有效,所以显示数码管选用lts547r共阴极数码管。

2、元器件型号的选择及参数计算:

数码管lts547r,译码/驱动器74ls48;限流电阻的计算,数码管压降一般为1.8~2.2v,工作电流10~20ma,经试验,静态显示时10 ma亮度相当可观,所以限流电阻r1~r7=(5v-2v)/10ma=300ω,功率为0.

012×300=0.03w,故电阻选用r1~r7=300ω(1/16w)。

3、译码驱动、显示电路的设计。

74ls48的引脚见图4,74ls48的功能表如表1所示,其中,d c b a为8421bcd码输入端,a—g为 7段译码输出端。

图4 74ls48引脚图。

表1 74ls48引脚功能表—七段译码驱动器功能表。

灯测试输入使能端。当lt=0时,译码器各段输出均为高电平,显示器各段亮,因此,lt=0可用来检查74ls48和显示器的好坏。

动态灭零输入使能端。在lt=1的前提下,当/rbi=0且输入bdca=000时,译码器各段输出全为低电平,显示器各段全灭,而当输人数据为非零数码时,译码器和显示器正常译码和显示。利用此功能可以实现对无意义位的零进行消隐。

静态灭零输入使能端。只要bi=0,不论输入bdca为何种电平,译码器4段输出全为低电平,显示器灭灯(此时/bi/rbo为输入使能)。

动态灭零输出端。在不使用功能时,bi/rbo为输出使能。该端主要用于多个译码器级联时,实现对无意义的零进行消隐。

实现整数位的零消隐是将高位的rbo接到相邻低位的rbi,实现小数位的零消隐是将低位的rbo接到相邻高位的 rbi。

数码管显示原理见图5。

图5 数码管显示原理。

4、译码驱动、显示电路原理图见图6

图6 译码驱动、显示原理图。

四)、控制部分及循环加减计数部分。

1、方案论证。

方案一:74ls191 ttl为4位二进制同步加/减计数器。

方案二:74ls190 ttl bcd同步加/减计数器。

方案三:74ls192 ttl 可预置bcd双时钟可逆计数器。

方案四:74193 ttl 可预置四位二进制双时钟可逆计数器。

确定方案:经过比较,结合系统要求,决定采用方案二。

2、控制部分及循环加减计数部分的设计。

集成十进制同步加/减计数器ct74ls190,逻辑功能示意图见图7。

图7 逻辑功能示意图见。

2)190功能表见表2

表2 74ls190功能表。

主要逻辑功能。

74ls138 ttl 三——8线译码器。

逻辑图见图8,外引线见图9,功能表见表3

图8 逻辑图图9 外引线图。

表3 138功能表。

控制部分及循环加减计数部分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0所示。

图10 控制部分及循环加减计数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状态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加减法状态图。

五、 总体电路设计图、工作原理及元器件清单。

~9可逆自动循环加或减计数器总体电路如图12所示。

2、工作原理。

由单脉冲产生单元产生的计数脉冲送至74ls190的cp端,做加法时,190的d/端需接地,通过手动开关s2实现。加法计数当加过9时,在cc/cr端将发出一个进位正脉冲,9再加1按照题目要求应该变成3;做减法时按照题目要求3减1应该变成9,在此利用74ls298双4位2选一数据选择器将预置数据3(0011)或9(1001)选择一个数据送给190的预置数据端dcba,实现的方法是,将加9后产生的正脉冲反相后与减法时减到2由138译码得到的负脉冲进行或运算送至298的clk端,clk将预置的无论加或减的预置数0011或1001数据送至190的与之数据端,298的ws端为数据选则端,即ws=1选0011加法预置数,ws=0选1001减法预置数。

3、元器件清单见表4

表4 元器件清单表。

六、 硬件电路安装、调试测试结果,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在安装调试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1、电源部分焊接完毕后,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只有3.9v,工作不正常,仔细检查发现滤波电容c1、c2在焊接时由于疏漏,负极端忘记与7805的地端相连,怀疑可能由此引起,焊接后,电源工作正常了,输出电压5.02v,很理想。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课题一 多功能数字钟。1.设计要求 数字钟的功能要求 基本功能。以数字形式显示时 分 秒的时间,为节省器件,其中秒的个位用发光二极管指示,小时的十位亦用发光二极管指示,灯亮为 1 灯灭为 0 小时计数器的计时要求为 12翻1 要求手动快速校时 校分或慢校时 慢校分。扩展功能。定时控制,其时间自定 仿...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本科生课程设计。题目 数字钟的设计。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目录。一 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2 二 设计要求 3 三 设计思路 3 3.1总体设计方案 3 3.2 原理框图 4 四 单元电路设计 4 4.1时钟振荡电路 4 4.2计数...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低频正弦信号发生器 学院 部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学生姓名。12月 20日至 12月 30 日共 2周。指导教师 签字。目录。1 摘要3 2 课程设计内容说明3 3 系统概述3 4 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6 5 系统综述 总体电路图22 6 结束语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