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学院。
电工电子综合实践设计报告。
题目多模块综合实验报告
院系滨江学院自动控制系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学生姓名。班级 10电气
学号。指导教师。
二o一二年十二月一日。
目录。一、 设计内容及目的 - 1 -
1.1 设计内容 - 1 -
1.2 设计目的 - 1 -
二、综合设计实验的模块电路 - 1 -
2. 1 三极管和光耦应用的电路模块 - 1 -
2. 2 集成运放和数模转换器应用电路模块 - 3 -
2. 3 ams-1117-1.8芯片及比例求和电路模块 - 3 -
2. 4 电源模块 - 4 -
三、子模块电路图及原理说明 - 5 -
3. 1三极管和光耦的接线图及电路调试过程: -5 -
3. 2 集成运放和数模转换器连接图及电路调试过程: -6 -
3. 3 ams-1117-1.8芯片及比例求和电路模块连接图和调试过程: -8 -
3. 4 电源模块连接图和调试过程: -9 -
四、总结 - 10 -
五、成果图 - 10 -
一、 设计内容及目的。
1.1 设计内容。
阅读电工电子综合设计书,运用所学的内容,查询各项资料,并完成电子的设计,搭建,焊接。主要采用集成电路进行设计,特别是以集成运放作为电路重要部件,这是一项综合电路、模电、数电的电路设计。这次设计分为四部分,分别是三极管和光耦应用电路,集成运放和数模转换器应用电路,比例求和电路,电源电路。
1.2 设计目的。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在电工电子技术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2)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方法和组织实践的基本技能,增强创新思维和工程设计能力。
3) 在课程设计中要大量识别、检测、焊接电子元器件,可以进一步强化我们电子元器件选择和实际技能,有利于培养我们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
4)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动手,运用所学的知识,不断强化专业技能,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成长。
二、综合设计实验的模块电路。
2. 1 三极管和光耦应用的电路模块。
(1) 三极管(9013)介绍。
如图所示是三极管9013的示意图:
三极管管脚识别方法:
a) 判定基极。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管子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当用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均测得低阻值时,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极b。
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基极b。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管子为pnp型三极管;如果黑表笔接的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
b) 判定三极管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pnp型三极管为例)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红表笔基极b,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管脚时,所测得的两个电阻值会是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在阻值小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在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
当三极管vbevon时,三极管导通:当ibibs时,即在饱和区中,三极管饱和导通,饱和导通后的ib和ic不在有关于放大倍数β的关系,ic将趋于饱和。
(2) 高速光耦(pc817)介绍。
如图所示,是光耦的外形图:
如图所示,是光耦pc817的内部结构图:
左边是一个发光二极管,当1和2脚两端的电压大于二极管的导通压降时,发光二极管将亮,从而使得右边的三极管导通。
主要特点:pc817光电耦合器广泛用在电脑终端机,可控硅系统设备,测量仪器,影印机,自动售票,家用电器,如风扇,加热器等电路之间的信号传输,使之前端与负载完全隔离,目的在于增加安全性,减小电路干扰,简化电路设计。
1. 电流传输比 (ctr: min. 50% at if=5ma ,vce=5v)
2. 高隔离电压:5000v有效值。
3. 紧凑型双列直插封装,pc817为单通道光耦,pc827为双通道光耦,pc837为三通道,pc847为四通道光耦。
4. 线性光耦元件。
2. 2 集成运放和数模转换器应用电路模块。
1) 集成运放(lm348)介绍。
如图所示是集成运放lm348内部示意图:
该芯片内部有四个运放,具体使用时,将有半圆小缺口的一边向左,上面的字是正的,如此放置,则各管脚分布就如上图4-1所示。(类似于与非芯片)
主要特点:1. 四个运放总的电源电流与单个741运放的电源电流相近。
2. 输入失调电流与输入偏置电流远小于标准741运放电流。
3. 由于每个运放独立偏置和版图的设计,各放大器间具有非常好的隔离。
4. 具有输出过载保护功能。
电路调试步骤:
a. dac0832的调试:
1. 连接好电路后,加上电源(lm348的+12v和-12v不能接反,否则会烧坏电路)。
2. 通过调整dac0832下方的八个按键的状态,测量电压测量点的电压的不同,如:当8个按键全部按下,则测量的电压应该差不多是-5v,如果全部弹起,则测量的电压应该是0v。
b. 数码管的调试;
按下数码管旁边的自锁开关,然后同样是调整dac0832下面的8个按键开关,从左到右分别代表a,b,c,d,e,f,g,h。一开始开关均弹起,所以管均亮,当按下第一个按键a会灭,按下第二个b会灭,依次类推,可通过调整按键的状态从而显示不同的数字,此处要求:实现1到9的分别显示。
2. 3 ams-1117-1.8芯片及比例求和电路模块。
(1) ams-1117-1.8芯片介绍。
其中引脚1接地,即接模块电源的地线;右边引脚3输入+5v的电压,外围还有电阻电容器件(后面介绍);引脚2输出稳定的1.8v电压。具体放置连接也如上图所示,将该芯片如图所示放置,则各个管脚分布如上图所示。
2. 4 电源模块。
1)稳压管介绍。
稳压管7805引脚示意图。
稳压管7812引脚示意图。
稳压管7912引脚示意图。
电子产品中,常见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有正电压输出的78**系列和负电压输出的79**系列。顾名思义,三端ic是指这种稳压用的集成电路,只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它的样子象是普通的三极管。
用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便宜。
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78或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7805表示输出电压为正5v,7912表示输出电压为负12v。因为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的使用方便,电子制作中经常采用。
输入电压:78**系列的稳压集成块的极限输入电压是36v,最低输入电压比输出电压高3-4v。还要考虑输出与输入间压差带来的功率损耗,所以一般输入为9-15v之间。
三、子模块电路图及原理说明。
3. 1三极管和光耦的接线图及电路调试过程:
元器件识别:
将三极管有字的一面面对自己,如图1-1所示放置:管脚向下,则1脚表示发射极e,2脚表示发射极b,3脚表示集电极c。
详细介绍;这个模块主要有电阻、三极管(9013)、高速光耦(pc817)、电位器、开关、放光二极管组成。
1、电位器外形图如下图所示:
电路连接:将有字的一面朝上,将中间的脚接+5v,右边的脚接开关1的左边h点和开关2的上端j点处。转动上方旋钮就可改变其阻值。
2. 放光二极管led1的长脚接接510欧姆电阻,短脚接三极管9013的c极。
3.放光二极管led2的长脚接+5v,短脚接光耦的3脚。
4.三极管的脚分布在开始第一点中已经介绍。
5.这里的开关采用的是自锁按键,其外形图如下图所示:
按如上图所示放置(焊接的时候只要用其中一排3个脚即可),按如图所示放置,面向自己的三个脚:当按键按下时左边两个导通,弹上来时是右边两个导通。连接电路时:
对于开关1,将最左边的脚和h点连接,中间的脚和i点连接;对于开关2,将最左边的脚和j点连接,将中间的脚和k点连接,即可。
电路调试过程:
1) 断开开关2,闭合开关1,不断调节电位器改变其阻值,感受发光二极管从不亮到亮以及亮度不断变化的过程。(改变电位器的阻值,从而改变be两端的电压,三极管由截止到导通,从而发光二极管从不亮到亮;继续改变阻值,从而改变电流ib,即改变ic,从而改变发光二极管的亮度,继续改变阻值,会使三极管饱和导通,此时ic达到一个饱和值,亮度就基本不变了。
2) 断开开关1,闭合开关2,不断调节电位器改变其阻值,感受发光二极管从不亮到亮以及亮度不断变化的过程。(改变电位器的阻值,从而改变光耦1,2端的电压,光耦内部的二极管由截止到导通,从而发光,随着阻值的改变,亮度改变,当它发光时,内部的三极管导通,从而外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随着阻值的改变,外部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也随之改变。)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
五邑大学。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两位十进制计数显示器。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 ap1005833 学生姓名张国辉 指导教师陈鹏。报告日期 2013年4月 两位十进制计数显示器。1.题目概述。计数器电路是一种随时钟输入cp的变化,其输出按一定的顺序变化的时序电路,其变化的特点不同可...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
熟悉各种元件及芯片的作用,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电路中。2.熟悉面包板的用法,能够熟练的进行连线。3.通过此次的设计,加深对数电这门课的理解。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 设计任务和要求。测量范围为1 999nf。用三位led数码管显示测试结果。1.熟悉各种元件及芯片的作用,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电路...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电光源与自然光源自动切换电路设计 姓名。学号 31423523510321 专业班级 电气 0 03 指导老师 王允健 所在学院 电气学院 2001年1月22日。目录。一 设计指标2 二 系统框图2 三 单元电路设计3 四 元器件清单5 五 电路优缺点分析6 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