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下山掘进作业规程

发布 2022-09-19 02:56:28 阅读 7114

金沙县岚头镇红兴煤矿。

回风下山掘进。作。业。

规。程。

二0一二年三月三日。

本(规程) 措施会审签字表。

本规程(措施)贯彻情况表。

第九节井筒揭煤25

附图。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红兴煤矿回风下山巷。

二、巷道位置与岩层及相邻巷道的关系。

回风下山布置在副平硐左侧,根据红兴煤矿《开采方案设计》部署,在原回风下山迎头开门,与皮带下山平行为同一个方位,顺煤层倾向向下延伸至二采区最低标高后停止,然后布置回采工作面,(详见回风下山平面布置示意图)。

三、巷道用途。

为了解决二采区采掘回风之用。

四、巷道工程量。

设计长度:300m。

成巷断面:8.4㎡。

五、巷道坡度及方位角。

坡度:沿煤层坡度。

方位角:144°

六、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20年。

七、开竣工时间。

2023年3月10日开工,预计2023年11月底完工。

一、贵州省煤矿设计院《金沙县岚头镇红兴煤矿安全专篇和开采设计方案》及说明书。

二、红兴煤矿《地质报告》及《 掘进施工设计》

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技术操作规程》等。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面开采情况见下表。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

区内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及沙堡湾段(t1y1+2)、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龙潭组(p31),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其中龙潭组是本区的含煤地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为残坡积粘土、亚粘土、含砾粘土及人工填土等,零星分布区内缓坡地带,不覆盖于各时代地层之上,厚0~6m。

2、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及沙堡湾段(t1y1+2)

为浅灰色薄-厚层状灰岩、质灰岩,底部为厚5~15m的灰绿色,灰黄色薄层状泥岩、钙质泥岩等,厚180~220m,广泛分布于矿区东南部,节理裂隙及岩溶洼地较发育。与下覆长兴组呈接触。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为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含燧石团块生物屑灰岩夹灰绿色钙质粉砂岩及粘土岩。厚40~50m,分布于矿区中部,节理、裂隙发育,与下伏龙潭组接触。

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1)

为褐、灰绿、灰褐色薄至中厚层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组成,夹深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钙质砂岩、钙质粘土岩、灰岩、碳质页岩及煤层(线)。含煤7~14层,单层厚0.32~3.

76m,其中c4、c9、mc13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赋存于该段下部。该段厚度大于95~120m。与下伏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呈假接触。

5、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灰至浅灰色细至中晶块状灰岩,质较纯,局部见燧石团块,本区出露不全。

第三节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沙土向斜北西翼,地层呈单斜产出,产状较稳定,走向210~250°,倾角8~20°,无区域性断裂构造发育,矿区构造简单。

矿区内构造不发育,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型。但目前回风顺槽揭露煤层情况,已发现多条断层,且已有4条断层影响煤层开采,煤层赋存条件由简单变为复杂。

矿区地处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区域范围内地下水主要分为碳酸盐岩溶水、裂隙水、部分为滑坡水。碳酸盐岩溶水分布于裸露及半裸露岩溶山区,泉水流量大;裂隙水由大气降水渗入风化裂隙、构造裂隙而形成,泉水流量小。

1、含水层的划分。

根据矿区及近邻地段出露的地层岩性,将其富水性特征由下至上简述如下:

1)茅口组(p2m)—强含水层。

为浅灰色~灰色中厚层~厚层状灰岩夹硅质灰岩。地表出露于矿区南东面,形成裸露及半裸露的低山,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等较发育,稳定分布于矿层内含煤地层下部。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但极不均匀。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粘土岩—隔水层(弱含水层)

岩性以灰、黄灰、深灰色泥质粉砂岩为主, 断续夹薄层菱铁矿、粘土岩、粉砂岩及煤层, 厚度95~138m。该层为隔水层(弱含水层)。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中等含水层。

地层呈北东向出露并贯穿矿区,岩性主要为一浅灰色厚层含燧石灰岩,局部夹生物屑灰岩。一般厚30~45m。该岩层岩溶裂隙发育,含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为区内中等含水层。

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隔水层。

为的灰绿色、灰黄色薄层状粘土岩、钙质粘土岩等, 厚15~25m。含微量的基岩裂隙水,为隔水层。

5)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中等含水层。

为浅灰色薄~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 厚约140m。岩溶裂隙发育,含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因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为区内中等含水层。

6)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弱含水层。

暗紫色钙质泥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及粉砂条带,下部夹薄层生物泥灰岩。厚160m。

7)第四系(q)—弱含水层。

仅残留于山谷、溪沟、面积小。为碎屑岩的残积、坡积及冲积物,厚度一般小于10m,仅含微弱孔隙潜水。该层为孔隙弱含水层。

2、地下水迳流、地表排泄、水文地质条件类型。

井田内部分可采煤层位于当地排泄基准面以下,但矿区地形有利于排泄,一般情况下对矿井开采不构成影响。区内地下水、地表水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据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资料,开采c13及以上煤层时,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含煤地层之上的长兴组岩溶水,充水途径为受采掘破坏或影响而形成的冒裂带,长兴组岩溶水是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

另茅口组地层位于煤系地层下伏,富水性强,茅口组地层顶界距离c13煤层底板10m,对矿井开采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开采标高低于茅口灰岩地下水位标高时,存在突水的可能性。

煤层下部的茅口灰岩距离煤层10m,强含水强。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835m。根据水压和底板岩层抗压的比较,初期在开采+808m标高以上时,底板岩层抗压强度大于底板水压,但在开采+808m标高以下时,透水可能加大,所以必须作专门的水文地质报告,透彻分析底板水的透水可能,并重新设计切实可行的防水措施和设施。

因此,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于中等的岩溶裂隙充水矿床。

3、老窑积水。

矿区外围老窑和生产小窑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安全构成重大隐患,在以后的矿井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对老窑水的预防和控制。

4、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井田内部分可采煤层位于当地排泄基准面以下,但矿区地形有利于排泄,一般情况下对矿井开采不构成影响。区内地下水、地表水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据水文地质调查,开采c4、c9煤层时,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为位于含煤地层之上的长兴组岩溶水,c4煤层距长兴组18~21m,充水途径为受采掘破坏或影响而形成的冒裂带,煤系地层是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

c13煤层位于p2l底部,距p1m含水层10m左右,p2m含水层之水可能对c13煤层开采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地表水、老窑水,t1y2、p3l、p2m层地下水是本矿井主要充水水患,矿井水防治仍是本矿井灾害防治重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不可大意。

5、矿井涌水量。

根据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2023年10月提交的《金沙县岚头镇红兴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煤矿井下实测旱季涌水量qmin=3m3/h,雨季涌水量qmax=10m3/h;比拟法计算矿井涌水量**矿井达到30万t/a设计生产规模后,井下正常涌水量为19m3/h,最大涌水量为62m3/h。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1、该巷道设计长度为300米,巷道为半圆供锚网喷断面,净宽3.8米,净中高2.8米。

2、该巷道布置在c13煤层中,即原回风下山迎头处开门,与皮带下山平行(间隔70米),为同一个方位(144°),顺煤层倾向向下延伸至二采区最低标高后停止,然后布置二采区回采工作面。

集中回风下山作业规程

第一章编制概况。第一节概述。一 巷道名称。根据设计,本规程所涉及的工程为集中回风下山延伸工程。二 掘进目的及用途。掘进目的是为了形成 680 475水平采区的回风系统,满足。采区通风 行人及管线敷设的需要。三 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巷道设计长度 总工程量660米,服务年限40年。附图1 680 4...

10煤回风下山作业规程

编号cw 2012 05 山西曙光船窝煤业 10号煤层回风下山及联络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人 田为根。施工队长 刘永波。项目经理 孙广海。编制单位 四川煤矿基本建设工程公司船窝煤业项目部。编制日期 2012年10月1日。作业规程会审记录表。目录。第一章概况 4 第一节概述 5 第二节编写依据 ...

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 巷道名称 位置及相邻巷道的关系。本 作业规程 掘进巷道为0901运输顺槽,位于9 煤层中,在9 煤皮带巷 轨道巷东面,其北面为0902回风顺槽,南面是未开采区,东面到f2断层保护煤柱线。地面标高 901.1 1231.8m,井下标高 765.5 708.5m 地面相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