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

发布 2022-09-17 10:53:28 阅读 8615

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齐文化旅游发展框架调适对策。

摘要: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齐文化旅游的发展框架需要调适,基本目标是把齐文化旅游建设成为山东省文化旅游平台的骨干支撑点,基本对策是,打造一个品牌,建立五个支柱,优化区域环境,发展相关产业。

关键词:齐文化旅游;调适;对策。

旅游本身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活动,伴随着人类文明层次的不断提高,人类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文化旅游的市场发展空间也必然无限广阔。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齐文化旅游属于地域文化旅游的范畴,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如何调整发展框架,适应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快齐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促进山东省旅游平台的调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齐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二十年来,齐文化旅游有了长足的进步,齐国故都文化旅游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首先,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发展齐文化旅游的一致共识,确立了在临淄区发展齐国故都文化旅游的框架。其次,齐国故都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已经建成的齐国历史博物馆、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临淄东周殉马坑、姜太公旅游中心已构成齐国故都文化旅游的基本骨干;在建或即将开发的重点项目山东齐文化园(齐城)、管仲纪念馆、田齐王陵、大武汉齐王墓博物馆等具有更重大的旅游价值。

第三,旅游商场、涉外宾馆、旅行社,具备了吃、住、游、行、购、娱六大功能。

但是,文化旅游是整个旅游当中的一个种类,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不是一个概念,过去我们一直把齐文化旅游的研究和发展重点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等同看待,因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难题。

二、齐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发建设视野狭窄,规模小。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沿用学术研究的观点把齐文化看作是齐国文化,从而把齐文化的渊源、齐文化的延伸与齐国文化割裂开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把纵向的历史展现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样就不能把齐文化简单地解释为齐国文化,更不能把齐文化旅游简单地理解为齐国故都文化旅游。这种大齐文化旅游观念建立不起来,从淄博市范围内看,不仅临淄区以外的沂源猿人、齐长城、马踏湖等重要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淄博市以外的齐文化旅游资源更难以进入齐文化旅游的发展规划视野。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山东省文化旅游平台的规划和建设。

二)齐文化旅游大规模发展的突破口不清晰。

临淄区的综合势力比较雄厚,工业方面,国家特大型企业齐鲁石化公司在这里,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企业的发展,工业比较发达;农业方面,这里处在鲁中丘陵的北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水源充足,自古以来就是农业丰产地区;交通方面,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横贯东西,辛泰铁路从这里始发,辛孤、辛博公路纵贯南北,村镇公路四通八达,西距济南国际机场120公里,东距青岛国际机场180公里,可谓交通便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齐文化旅游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说在嘴里的多、写在纸上的多、埋在地下的多、专家们喊得多,能够看得见的少,吸引大众化游客的资源少,能够产生规模效应的少。面对这种现实,长期以来,齐文化旅游的投入与产出比差距很大,关键就在于还没寻找到适应齐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三)景点建设缺乏新意。

现有的齐文化旅游景点和近年来作为旅游主体的景点建设,仍然没有跳出传统之路:一是鉴于保护文物的需要而建设景点,比如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临淄东周殉马坑等等,文物挖出来了,搬不走,埋不掉,不保护不行,逼上梁山,建一个景点供人们参观,这是一种被动的形式;二是鉴于发展旅游的需要而建设景点,譬如齐国故城博物馆是在齐国故城遗址内建立的,齐国故城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这一景点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和了解古代的齐国;三是鉴于现实的需要建设景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现在建设的山东齐文化园(齐城)位置,曾经建设了一批春秋时期的古建筑群,拍摄了一部《孔子》电视剧和几部影视作品后便萧条零落了。总体上看,近年来,在齐文化旅游景点的建设上,我们虽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但并没有创出多少新意,齐文化旅游景点的框架建设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

三、齐文化旅游发展的调适对策。

面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齐文化旅游的发展框架必须要进行调适。齐文化旅游的中心区域在淄博市,发展齐文化旅游的框架中心应当在淄博市范围之内建设,调适齐文化旅游的发展框架必须基于淄博市现在的旅游发展框架。调适的基本对策是:

一)打造一个品牌。

目前,淄博市的旅游有三个叫得比较响的品牌,一个是蒲文化,一个是原山国家森林公司,一个是齐国故都文化。这三个品牌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蒲文化旅游开发最早,由于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聊斋志异》反映的内容又极其贴近社会生活,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蒲文化旅游是单一的,开发价值具有可以预见的极限。原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最近几年才名声雀起的。原山,也称为饴山、马耳山、禹王山,主峰海拔800米,森林面积42000亩,植被覆盖率近90%。

原山森林公园里边人文景观上档次的只有齐长城。从旅游的角度看,原山的价值在于自然风光,并且只能在我们这个地区,离开这里的特殊环境,山未必叫山,森林更未必叫森林。这里的旅游只能适应本地甚或附近地区一般游客的休闲旅游。

齐国故都文化旅游近年来的开发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要想把蛋糕做大,在国内打响,抢占国际市场,三足鼎立不如合为一个拳头,打破区域限制,建立全市同一的齐文化旅游网络,全市形成齐文化旅游一个品牌。

二)建立五个支柱。

其一,先齐文化旅游支柱。以沂源猿人遗址为主体,在沂源县境内开发建设以自然风光旅游为主体的齐文化渊源旅游系列。沂源猿人是山东省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约40~50万年,与北京猿人同期,是整个山东省人类的祖先。

借助这一资源,可以开发建设中国猿人博物馆。其二,齐国故都文化旅游支柱。以齐国故都文化为核心,在临淄区境内开发建设以齐国文化旅游为主体的齐文化旅游系列,也就是目前临淄区旅游开发建设的基本框架,还可以依托临淄古墓葬群建设中国先秦墓葬馆,复制、移植已经发现并挖掘的全国各地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意义的古墓葬,在展现齐国墓葬文化的同时,让人们领略中国先秦时期的墓葬文化风采。

其三,齐地自然风光旅游支柱。在博山区境内,以齐长城为核心,以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形成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的齐地自然风光旅游系列。其四,齐**事风貌旅游支柱。

在桓台县境内,以马踏湖核心,借助桓公台,可以开发建设中国先秦军事博物馆,附加以桓台史家遗址、王渔洋纪念馆等人文景观,开发建设以齐**事文化为主体的齐**事风貌旅游系列。其五,齐地明清文学旅游支柱。依托淄川区境内的蒲松龄故居,可以开发建设明清文学博物馆,附加梓童山、蒲仙园等自然景观,延伸博山区的赵执信纪念馆、桓台县的王渔洋纪念馆等人文景观,开发建设以孝妇河畔三大文学家故居为主体的明清文学馆。

三)优化区域环境。

环境问题,是发展任何一项产业所必须重视的大问题,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这样。齐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迫切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优良的区域环境,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良好的公民文化素质。

开发建设齐文化旅游,首先要依赖于公民对齐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水平。因此,必须要采取积极措施,下大气力广泛宣传和普及齐文化知识,让人们能够基本了解淄博市的历史文化构架。在这一方面,临淄区已经有意识的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街道名称的设计就全部**于齐国文化,比如管仲路、太公路、闻韶路等,走在临淄区的任何一条道路上,都能感受到齐文化的气息;一些知名酒店、宾馆的命名也采源于齐国文化,比如齐都大酒店、天齐宾馆等;甚至一些普通单位的命名也仿效于此,比如齐都中学、稷下小学、闻韶街道办事处等。

但这远远不够。要规划开发建设齐文化旅游框架,一方面要在全市范围内建设相应的文化氛围,开发建设大齐文化旅游,仅仅限定在临淄区是远远不够的,张店是淄博市的中心城市,距离临淄不足20公里,在张店就嗅不到齐文化的味道。

四、结语。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不再是单纯的资源之争,同样层次的资源条件下,只有开发建设的方式方法和管理服务手段的先进与落后之别。

没有规模,没有特色,上不了档次,也就产生不了效益。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正面临着这样的抉择。

中国旅游地理

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也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文化要素是文化地理环境的标志性要素。文化地理环境空间差异表现为文化景观特征随地面距离延伸所发生的变化 文化地理环境的 差异 一级差异 文化圈二级差...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 单元检测试。西北旅游区 一 填空题 每空2分,共18分 1.新疆的地形可以概括为 三山夹两盆 即北面为山地,中间为天山山地,南面为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天山与北面的山地间为。盆地,天山与昆仑山及阿尔金山之间夹有塔里木盆地。2.新疆南部的沙漠是我国第一大沙漠,面积32万平方公里。3.公元前1...

中国旅游地理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地理。本章讲三个内容 1 关于旅游活动。2 关于旅游业。3 关于旅游地理。第一节关于旅游活动。现代旅游活动风行全球。旅游主要是休闲。所谓旅游,一般是指旅游者选择某一地点 地区或国家所进行的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 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综合性活动。如度假 观光 娱乐 休养和探险等。旅游是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