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整合教案

发布 2022-09-17 06:31:28 阅读 5929

1.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2.理性经济人: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性的,即所有追求的目标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具体来所就是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3.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既定的经济制度、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4.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5.边际效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人们从消费中得到的总效用在开始的时候不断增加,逐渐达到最大值,然后又逐渐减少。

6.循环流量图:见笔记本。

7.微观经济学:以个体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经济变量如何决定。

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和一般政策分析。

8.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和国际收支等。

9.旅游经济学研究对象:a.旅游经济学研究范围是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现象;

b.旅游经济现象中的主要矛盾是旅游客源地需求与旅游目的地供给的矛盾;

c.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运行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经济规律。

10.实证分析:分析经济现象“是什么”的方法,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状况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的事实性陈述的分析;

11.规范分析:分析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方法,也就是对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分析。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对价值判断的取舍不同。

1.旅游客源地: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社会经济能力,能够向旅游目的地提供一定数量旅游者的地区或国家。

特征:a.旅游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或人们需要中的一部分;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步增加;

c.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旅游者人次较多或出游率较高。

2.旅游客源地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是旅游经济运行的两极,前者是旅游需求方,后者是旅游供给方,二者通过旅游市场联系起来,形成供需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旅游客源地是需求产生的源泉,是推动旅游经济运行的源动力。

旅游客源地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a.客源地旅游者的需要是目的地旅游产品供给的前提条件;

b.客源地旅游需求的规模会对目的地旅游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c.客源地旅游需求的特点会对目的地旅游供给结构产生影响;

d.旅游客源地旅游企业对目的地旅游经济产生影响。

旅游客源地的共同特征:

a.旅游渐成一种社会时尚或人们生活需要中的一部分;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步增加;

c.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旅游者人次较多或出游率较高。

3.旅游空间测量模型。

空间距离递减规律:假定其他要素不变,只考虑空间距离,级市场。

短板:a.级划分依据;b.只考虑空间距离单一因素。

矩阵模型(两个因素: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

缺点:过度依赖历史数据,新的景区、把握客源市场分布困难。

吸引力模型(多变量:客源地人口规模、可支配收入、出行距离、闲暇时间…)

4.思考:韩国为什么能够超过日本成为我国最大客源国呢。

a.文化相近:儒家文化、佛教文化。

b.商务旅行比重大。

c.在华留学生多。

d.中日关系恶化。

5.旅游需要:当人处于旅游缺乏状态时而出现的个体对旅游愉悦行为的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

旅游动机欲望:由旅游需要所催发、受社会观念和规范所影响、直接规定具体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

旅游需求: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愿意按照一定的旅游**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旅游需求类型:

怎样把潜在旅游需求变为有效旅游需求呢。

a.购买能力。

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社会福利待遇等。

c.购买欲望。

d.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有效市场营销等。

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

客观条件: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

主观条件:旅游动机。

外出旅行选择的方式:

a.出行方式;b.出行目的;c.出行距离;

d.目的地选择;e.消费水平;f.停留时间。

闲暇时间:a.出行地域范围;b.旅游消费效用;

c.旅游产业结构;d.旅游需求集中度—假日经济质量。

旅游动机理论:

a.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b.期望理论。

c.推拉理论—逃避需求理论;d.满溢—补偿理论。

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

a.指向性;b.整体性;c.敏感性;d.多样性。

6.(1)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旅游需求与其产品**或反向关系。

即旅游产品**上升,旅游需求量下降;…下降,…上升。

因旅游产品自身的**变化而引起的产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由于旅游产品自身**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2)旅游需求量与可自由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旅游产品需求量与可自由支配收入之间是呈正向变化关系。

正常产品:需求的变动与旅游消费者的收入同方向变化(小包团、私人定制)

低档产品:需求的变动与旅游消费者的收入反方向变化(购物团)

3)旅游需求量与闲暇时间的关系。

闲暇时间同旅游需求量之间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旅游需求规律可概括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量与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多少呈正向关系,而同旅游产品**呈反向关系。

7.弹性:某一物品的需求量对该物品**的反应程度。

旅游产品需求**弹性=该物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百分比/该物品的**变化百分比。

旅游需求**弹性是指旅游需求量随旅游产品**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关系。

旅游需求**弹性系数是指用来测定旅游需求随旅游产品**变化而变化的程度的尺度。

点弹性公式弧弹性公式。

旅游需求**弹性系数与总收入的关系。

形成旅游需求**弹性系数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

1)不同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重要程度不同。

2)不同旅游产品的替代程度不同。

(3) 旅游者对**变化反应的时间长短不同。

4)某项产品在总产品**中所占比重不同。

旅游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旅游需求量随着消费者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关系。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测定旅游需求量受可自由支配收入变化影响程度的尺度。

旅游需求收入点弹性的公式:

其值分别大于1,小于1,等于1。

ei=[(q2-q1)/q1]/[i2-i1)/i1]

ei>1,表明某种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受可支配收入影响程度较大,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若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旅游需求量将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化。旅游需求曲线比较平缓。

ei<1,表明某种旅游产品的需求受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影响较小,可支配收入发生一定变化,旅游需求量将会发生较小程度的变化。需求曲线比较陡峭。

旅游需求交叉**弹性与弹性系数。

指一种旅游产品**的变化对另一种旅游产品需求所产生的影响,而测定这种影响程度的尺度称为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点弹性旅游需求交叉弹性弧弹性。

a.若两种旅游产品之间呈替代关系,则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表明一种旅游产品**的提高会使另一种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增加的数值越大,说明替代程度越高或竞争程度越高。

b.若两种旅游产品这间呈互补关系,则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数。表明一种旅游产品**的提高会使另一种旅游产品的需求减少,减少的数值越大,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越高。

c.若两种旅游产品均是独立的,互不相关,则其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1)客源国(地区)方面的因素。

a.客源国(地区)经济状况与发展趋势。

b.**对国民旅游的政策和态度。

c.客源国(地区)人口统计状况。

2)目的地国家(地区)方面的因素。

旅游供给状况、物价水平、**政策、居民态度。

3)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互动因素。

距离因素、货币汇率、政治因素、技术因素。

旅游需求测量指标。

a.旅游人次;b.旅游者人次;c.一日游人次;d.游客人天数;e.旅游支出。

旅游需求的定性分析方法。

1)营销人员意见综合法。

2)游客意向调查法。

3)专家意见法。

旅游需求的定量分析方法。

1)时间序列分析法。

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2)因果关系分析法。

趋势推测法(一元线性回归法)

概念:在两个变量之间的数值中寻找建立直线趋势方程,再根据自变量的变化来**因变量的变动趋势和水平的方法。

1.旅游目的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类型:观光游览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娱乐型。

基本特征:游客吸引力。

形成条件: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设施。

2.演化阶段:

探索—游客稀少且分散,旅游地原生态环境体现:旅游供给非常少且无组织。

参与—游客缓慢增长,当地的旅游供给增多且以利益而经营。

发展—游客数量迅速增长,旅游市场基本形成,旅游投资增多。

《旅游经济学》教案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教案。2012 2013 学年第 1 学期教学系现代服务管理系。教研室旅游管理教研室 授课教师侯召军。职称讲师。教研室主任签字张峰。2012年 8 月 15 日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附页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附页 ...

旅游经济学教案

授课题目。旅游经济学概述授课学时4 教学目的或。要求。认识旅游经济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了解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掌握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任务和内容 授课方式 方。法或手段。讲授法。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任务和内容 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重点 难。点。教...

旅游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主编 郑玉歆副主编 范金谭伟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8月。中级宏观经济学在内容安排上力图能够涵盖应用经济学学科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并在对其给予系统 准确阐述的同时,注重涉及应用经济学相关领域中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前沿专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是研究总体经济行为的,而经济活动的总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