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课程标准

发布 2022-09-16 01:41:28 阅读 1936

课程名称:《旅游美学》

课号:091d74d

所属学院:旅游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类型:选修。

1.前言。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对实际旅游景观、文化艺术、饮食文化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景点景区的景观的美学分析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旅游审美素质。

前修课程为:无,后续课程是“景观设计与鉴赏”

1.2设计思路。

课程开设依据: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导游、景区助理管理员、酒店服务管理员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岗位,也是学生在专业能力得益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严格来讲,在旅游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美,对游客来讲外出旅游就是来寻找美和感受美,因此作为工作人员应首先懂得感悟美,因此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内容选择标准:导游和景区助理管理员工作涉及审美分析及审美能力发挥,通过对这些岗位进一步调研,并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在岗位中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块: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旅游餐饮住宿美、导游服务美、景区建设美,因此,本课程主要围绕这五块内容开展教学和训练。

项目载体设计思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而是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审美技能,以真实的审美对象为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与训练,彻底改变了学与教的行为,同时通过实际工作岗位模拟,让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感受到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内容编排顺序: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互结合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在景区审美分析时候,先从单一的景观开始,然后是复杂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规划审美。

由此顺序渐近,所选分析对象具有典型性和覆盖型,通过这些审美对象分析,使学生具备一般的审美能力,并学会对典型景观鉴赏,为使学生具有更广的审美能力,课外展开审美能力训练,以实现能力的灵活应用。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准确”、 基本”。“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无错误的完成任务,“准确”指没有任何错误,“基本”指在没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不经过旁人提示,能无错误的完成任务。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分为2

.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旅游审美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职业素质。具体如下:

2.1 知识目标。

能熟练地说出常用审美原理。

能正确阐述审美对象的审美结果。

能熟练地说出导游服务审美原理。

能基本说出与课程相关的常用的术语。

2.2 能力目标。

能运用基本的审美原理熟练地分析典型、常见审美对象。

能用熟练的审美语言对常见和典型景观进行审美表达。

能协助景观规划者,使景观设计更趋于完美。

2.3 素质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

培养认真的和严肃的审美态度。

培养表述、回答等语言表达能力。

3. 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的新知识及时纳入其中。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2 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3 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5 其他说明。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院多**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向多种**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理论课。适用专业 旅游服务与管理授课单位 16秋旅游酒店班。学分学时 36学时编写执笔人 王亚。系主任审定签字审定日期 1 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1课程定位与作用。课程的定位 旅游概论 课程是旅游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了解旅游及酒店业的入门课程。它以旅游活动的内...

旅游文学课程标准

一 课程性质及定位。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 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a类课程。二 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一 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名山秀水和著名景点,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华名山 第二,中华秀水 第三,中华名胜 通过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旅游山水文化和知名景点的相关知...

旅游实用审美》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实用审美 教。学。标。准。旅游管理教研室编制。旅游实用审美 课程标准。一 课程性质及地位。旅游实用审美 是旅游类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导游员或讲解员在为顾客提供讲解服务实践过程中,以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为主要教学模式的综合性 应用性课程。本课程是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