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2013级地理科学2班。
姓名:张翠。
学号:131001020009
自然资源学作业。
1、 什么是土地?什么是土地资源?什么事土地资源学?简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与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历史综合体。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也是其他自然资源赖以存在的基础。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是土地的一部分,属于经济范畴,人类利用后能带来财富。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目前难以利用的土地可能被改造利用,这些土地又会成为资源。
因此土地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科学。
土地与土地资源:土地是构成土地资源的基础,而土地资源是土地的价值体现,两者间相辅相成。土地与土地资源学:
土地是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及基础。土地资源与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是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基础,土地资源学是土地资源利用及其价值体现的保障。
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无论其中的哪一个出现问题都会涉及到另外两个,所以三者之间缺一不可,相互联系也非常紧密。
2、 简述土地与土地资源的特性。
答: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
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性状的可改良性与可改造性;可永续利用性。(2)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适用物价变动的滞后性与缓慢性。
(3)社会特性:土地权属;土地(使用)制度。
土地资源的特性: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不动产特性、增值特性)。
3、简述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
答: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1、气候要素:
太阳辐射、热量资源、降水。 2、地学要素:地形地貌、地质。
3、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地表水、地下水、区域地球化学条 4、土壤要素: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土壤的综合性状、我国土壤的分布。
5、生物要素: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植被。 6、社会经济特征:
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
4、什么是土地类型?什么是土地资源类型?什么是土地分类?简述土地分类的主要方法与分类系统。
答:(1)土地类型是地表各组成要素遵循地域分异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性质均一的土地单元,是包括各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2)土地资源类型是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及其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系列各具特点并相互联系的土地单元。
3)土地分类是对各个土地个体形态单元土地属性或特征共性的归纳。
4)土地分类的主要方法:顺序法、指标网络法、路线考察法、参数法。
5)分类系统:由高级到低级分别是土地纲、土地类和土地型。
5、什么是土地评价和土地资源评价?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与分类系统。
答:(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评价过程。
包括对土地的各个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的综合考察。
2)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与分类体系。
a、方法: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
b、 分类体系。
a、从评价的对象出发。
b、按评价内容来分。
6、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原理和主要原则。
答:土地评价的主要原理:
1)多样性原理: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随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同一地区的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也会发生变化。
2)可比性原理:土地评价的结果是所评价的地区土地***坏程度的反映,因此必须具有可比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
3)综合性原理: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候、土壤、植被等等,而这些性状也是由许多因索构成的,如气候又包括光照、气温、降水等;土壤又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碳酸钙含量等等。同时,土地的不同性状或不同因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因此土地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索影响的统一体。因此,在分析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的要求时,一定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全面分析的方法。
4)限制性原理:不同的土地用途在某种土地质量上的适宜程度不同,实质上就是土地用途的限制不同。
5)系统分析原理:一个系统是由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即决定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6)相对性原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土地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
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原则:
1)要根据不同用地和评价目的对土地的要求和土地的质量进行对比;
2)要考虑利用土地的效益和所需的投入进行对比;
3)要考虑不同土地的利用方式取得的不同效果;
4)要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用养结合,避免退化;
5)要注意地区差异,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和利用土地的方式上都要强调因地制宜;
6)我国为大农业服务的土地评价目的。
7、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潜力评价和经济评价的概念、程序与方法。
答: (1)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的具体要求而对特定地区的土地(一般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单元)进行评价或归类,也就是对某块土地对某种特定用途是否适宜,如果适宜,其适宜程度如何,出等级的评定。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规划土地评价→确定土地利用种类和明确土地利用要求→调查研究区的土地性质和土地质量→土地利用与土地的比较→提交评价成果。(2)土地潜力评价:
指对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及其对于土地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对其作出等级划分。 土地潜力评价的方法:确定潜力评价的基础评价单位→建立潜力评价系统→拟定潜力评价表→评定潜力等级。
(3)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的方法:
1、确定评价单元:①地理学工作者一般偏向于采用土地类型单位;②土壤学工作者和某些农学工作者则趋向于采用土壤分类单位作为土地经济评价单元,或采用自然地块或田块;③采用行政单位或生产管理单位作为土地经济评价单元。 2、明确评价对象土地经济评价的对象是指研究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
3、收集投入产出资料:①传统的定点观测法;②改进的定点测算法;③数据统计测算法。 4、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对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折算,并据各种指标的评价结果求出各类土地的评分。
然后,根据一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的土地评价单元类型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用加权平均等方法,求出一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的总体评价结果。
8、什么是土地资源调查?简述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方法。
答:(1)土地资源调查:为查清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而进行的测量,分析和评价工作。
2)主要方法:野外调查法,外业调查,内业转绘,土地面积量算。
9、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答:(1)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一种动态过程。
2)土地规划:是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合理的分配土地,确立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配置各种用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规划措施体系。
3)土地利用规划:对一定区域未来的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自然历史特性进行部门间土地资源分配和时空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及内涵及各级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 1.全国规划:
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国土规划规定,确定全国性的土地利用方针、政策和措施,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土地利用问题,并指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内重要基础设施及全国性工农基地的规模和布局,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方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意见,提出指导性规划指标,以及落实规划的政策措施,作为省级规划的依据。 2.省级规划:
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着重解决市、县之间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各市县的规划目标、土地利用方向,并指明跨市、县的基础设施和升级意义的工农业基地的规模和布局,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指标,以及实施规划的地方性政策和措施,作为市、县规划的依据。 3.市级规划:
在省级规划指导下,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特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市的规划任务、市内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各部门用地布局规模和范围、水利交通等设施的布局和用地范围,并指明跨县的基础设施和市级意义的工农业基地的规模和布局,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指标,以及实施规划的地方性政策和措施,作为县级规划的依据。 4.县级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层规划。它在省、市级规划指导下,根据当地的土地土地资源特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立本县的规划任务、县内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各部门用地布局规模和范围、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和用地范围,其核心是在规划图上划出土地利用区域,同时规划出各种区域的土地利用原则,、土地利用方向、限制条件、管理措施,即通过土地利用分区的方法来控制各类用地的布局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 5.
乡级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末级规划。工作重点是,落实县级规划,具体确定居民点用地规模和范围,落实基本农用保护区界线和地块,落实和反映县级规划用地分区界线和用地指标,落实县级规划用地区内每块土地的规划用途等。
11、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如下:①、准备工作:组织准备、资料准备;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变化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效果和效益分析;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需求量**:土地需求量**的项目、**的基本方法、**的汇总、平衡和验证;
、规划方案的编制:土地利用的目标、用地指标平衡与调整、土地规划分区;
、编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编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
12、什么是土地管理?简述土地管理的职能、特点、手段的主要内容。
答:(1)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是国家用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以及贯彻和执行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改造方面的决策而才去的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
(2)职能:a、维护土地所有制。
b、调整土地关系。
c、合理组织土地利用。
d、贯彻和执行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改造等方面的决策
(3)特点:a、加强了对耕地的保护。
b、国土资源部对省级的地方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业务领导,保证土地管理政令畅通。
c、土地规划管理实行统一管理。
d、加强了土地产权登记。
e、合理利用土地,培育土地市场。
4)手段: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技术手段。
13、什么是地籍管理?简述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系统研究徒弟的权属,自然和寂静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措施。
主要内容:(1)地籍调查(以土地权属,位置,类别,质量,地界和面积为主要对象的调查)。(2)土地分等定级(在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土地自然,经济条件,进一步确定各类土地的等级)。
(3)土地统计(以统计数据反映土地的分类,面积,权属,分布,以及质量状况)。(4)土地登记(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提出申报,审核,批准并造册登记,颁发证书的法律过程)。(5)建立土地档案盒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自然资源作业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人类的发展。地理科学 1256409078 王雪。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都是一个热点话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源被人类开发利用。目前利用最广泛也最紧缺的当属化石能源。煤 炭 石油的过度开发利用,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资源紧缺的问题。针对一直以来的资源紧缺...
自然资源作业
评判内蒙古林格尔县所属17地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的质量。地理师范10 1班温燕侦 1012403120 运用综合评判法中的多因子模糊评判法,以乡镇为单位,选取了四个反映农业自然资源质量的评价因子,对和林格尔县的农业自然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出了源条件较好的6个乡镇和源条件较差的11 个乡镇。表 1 和...
自然资源学作业第三章
自然资源学第三次作业。1.水资源的概念及特征。答 水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地球上水圈内的水量总体,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狭义 水资源包含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是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