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期末作业

发布 2022-09-07 04:53:28 阅读 3533

一,简述茶的分类及每类茶的品质特征:

茶可大致分为如下六大类:

1,绿茶: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 是中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

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因为绿茶是不发酵茶,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

2,红茶: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香气物质也比鲜叶明显增加。

3,花茶:花草茶主要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或果等部位,直接用热水冲泡的时尚养颜饮品。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

花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黄绿尚润;内质香气鲜灵浓郁,具有明显的鲜花香气,汤色浅黄明亮,叶底细嫩匀亮。

4,黄茶:从炒青绿茶中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就是黄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5,黑茶: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名黑茶,属于全发酵茶。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

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成品团块茶叶的色泽为黑褐色,并形成了茶品的独特风味。

6,白茶: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二,**对茶的感悟及认识:

禅茶。由于我叔叔很喜欢喝茶,所以,我从小便跟着叔叔一块喝着玩,慢慢的,喝茶便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一开始,我对茶只是略有了解,喝茶,但算不上品茶。

通过这一学期的茶文化课的学习,我比较充分的了解了茶的分类,以及每一类茶的大致特点,特别是通过每节课的教学**,更是直观而印象深刻的学习到了大量的关于茶的知识。

随着对茶文化学习的深入,我在这学期去我叔叔家玩的时候,我开始学着使用茶具,然后学习烹茶,然后开始学习品茶。由于,我个人对于佛教中的禅宗比较感兴趣,所以,有时也会试着参参禅。

以前,我总是很难静下心来,所以,无法好好的参禅,也鲜有所得。但是,这学期在试着品茶的过程中,忽然发现,品茶的那一瞬间,心便静了下来,而我顺着这种感觉,也会情不自禁的开始打坐参禅起来。在那一刻,一种微妙的心境油然而生,我也更容易思有所得。

在那一刻,茶是禅的引子。在那一刻,茶道便是禅道。

从那次顺利静心参悟开始,我便去了解了一下我国佛教与茶的关系及历史渊源,大致如下:

我国佛教认为,一切有益于人、能令人生起执著、意乐的对象皆可名为食,并将它分为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四类,同时指出,一切形式的生命无不依食而生存。佛教要求僧人在进食前作五种观想:(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这较好地反映了佛教对饮食的态度及对饮食的作用与目的的看法。

宋代著名学者黄庭坚有鉴于此撰写了《士大夫食时五观》,将佛教的上述思想融入到儒家的理念之中,表明它对于世人反省自律,养成珍视他人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增进道德,有着启发、借鉴的作用。佛教关于进食方面的戒规、仪轨拓展丰富了我国饮食行为方面的功能作用,即除了通常的疗饥、求营养、求滋味、交谊应酬、养生之外,还被赋予了祭祀、修心养性及教化的功能,文化韵味浓厚。难怪理学大师程颢游定林寺时,目睹僧人威仪济济,进退合度,以为“三代礼乐,尽在其中”。

在宋代以后,素食的风气日盛,所以,佛教徒更是只能日日吃斋,而普通百姓,也跟随这种风气,开始大量的吃素起来。但是,同时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便是,因为终日吃素,很少吃肉,所以,大家的体力开始有所下降,而且佛教倡导午后不食,所以他们下午和晚上的精力就会有所匮乏。

随着时间的前进,魏晋以后,一些佛教禅师发现茶有提神益思解乏的作用,正好解决因午后不食及夜晚参禅出现的精力不够、又乏又困的问题,因而多方搜求或四处种植,大量饮用,推动了社会上饮茶风气的形成。尤其在唐代禅宗创立之后,许多禅寺奉行农禅并重,种植、培育、制作了一些茶叶精品,久而久之成为了名茶。由于佛教戒酒,因此茶就成为了佛寺最重要的饮料。

佛寺对茶的提倡、种植和需求,自然也影响到广大在家信众及各界人士,在长期的品茗、交流过程中,人们发现茶还能预防或**许多疾病,能生津止渴,解酒去腻,利多弊少,老少咸宜,于是争相饮用,创造出丰富多采的茶文化,使茶成为了老百姓家中的必备饮料。

然后,通过“茶马互市”和各国间的交往,茶流传到了各少数民族地区和世界各国,成为了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尤其在日本,僧人们将饮茶与修心养性、人际交往等结合起来,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茶道”,体现了茶与佛教特有的“血缘”关系。

所以,纵观茶与佛教的渊源,不难发现,其实茶道既是又佛学、禅道发展而来。

同时,我认为品茗的发展扩大,也很好的促进了佛教观念的发扬。人们在修习茶道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修习佛教当中的一些精神,比如那种淡定从容的状态、安静沉稳的气质等等,亦是在修身修心修行修性。

当你在品茗时,那一种淡定从容的心态,伴着那一缕缕开水的热气而来,那一种闲适疏懒的心境,随着那一丝丝茶叶的芬芳飘近。此时,若能打坐,静下心来,好好用心修习,我想必能在佛学上在禅宗上有所收益,特别是在人生上,必大有精进。

茶,是禅;禅,亦是茶。 修身修性修行,尽在那片片叶子之中。

茶文化上交作业

茶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养。摘要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以此传播各种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或阐扬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思想,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融合了佛家 道家 儒家的思想。为此将其哲学思想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词 茶文化 ...

茶文化选修作业

易错的十条茶知识。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不经过几年的苦学精进,很难成为高手。一些学茶的人,也会经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下面总结十条易错的茶知识。1 红茶冷后变浑浊了,说明是好茶。很多人在喝红茶时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茶汤冷后会变浑浊。这是因为茶中含有茶多酚,而红茶在发酵时部分茶多酚会转化为茶黄素,茶...

茶文化作业

中国茶道的乐感文化。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我们开心时,我们会饮一杯茶,感受人生的美好 在困境到来时,我们细细品味一杯茶后会悟出先苦后甜的道理,然后励志继续往前走。不管生活有多么浮躁,茶总能让我们静下心来,修身养性。中国茶道博大精深。饮茶可以思源,人们总会把茶与很多欢快 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