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杂谈

发布 2022-09-06 14:06:28 阅读 6293

一、 摄影的基本技能。

1、摄影的核心技术——**。

所谓**,是指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并在感光元件(ccd或cmos)上形成影像的过程。适当的**量由进光量与感光元件的iso感光度确定。

利用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可以控制相机的进光量。光圈通过调整口径大小控制进光量,快门则利用其开启和封闭速度及时间来控制进光量。总之,交圈和快门速度共同决定了进光量。

**过度时,由于时光量过多,相片会变得过亮;而**不足时,因进光量较少相片又会显得过暗。

2、相机的**模式(p)。

一是程序自动模式。该模式属于自动**模式,是较为常用的摄影模式,最适合抓拍摄影。这种模式由相机自动控制**效果,这样一来,拍摄者可以专心构思人的神态、构成等画面要素。

但这种模工难以拍出特殊的图像效果,并且偶尔也会**控制不当。

二是快门优先模式(t或s)。只要设定了快门速度,相机就会自动调节亮度适合的光圈值。较快的快门速度,可让我们抓拍移动中被摄体的瞬间静态影像,较慢的快门速度则会营造流动的效果。

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时,通常把快门速度设置在五百分之一秒以上。

三是光圈优先模式(a)。由摄影师设定光圈值,相机则自动调节适合被摄体亮度的快门速度。光圈值越小,被摄体的景深变得越浅,光图值越大,被摄体的景深变得越深。

该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光圈值f,表现多种景深效果。

四是手动模式(m)。在该模式下,拍摄者可任意设定快门速度和光圈值。m模式是以丰富的**知识及熟练的**技巧为基础的方式。在手动模式下,还可以设定长时间**bulb快门。

3、光圈和景深。

在被摄体上进行对焦后,其前后一定范围内形成了清晰的影像,这个范围被称作景深。

光圈起着适当调整镜头通光量的作用,从而具有调节被摄体景深的功能。即缩小光圈时通光量减少,开大光圈时通光量增加。光圈值级数依次为f1.

4 f2 f2.8 f4 f5.6等。

上一个光圈的口径比下一个大两倍,通光量也相应增加。从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适当的**,也就是要拍出效果理想的**。假如**得当时的参数分别是f/5.

6和1/125s,那么,光圈缩小到f/8时,快门速度要减慢至1/60s,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相同的**效果。在这里,由于缩小了透光通路(光圈),只能增加通光时间(快门速度),从而维持相同的进光量。

光圈并不是简单调节进光量,开大或缩小光圈还可以改变景深。光圈开大到f/2.8时,景深变浅,对焦的被摄体非常清晰,该被摄体前、后背景则变得模糊不清,这就突出表现了特定被摄体。

若光圈缩小至f/22时,景深就会变深,此时对焦被摄体和整个背景都变得清晰可见。

全景聚焦手法。也称为全焦,是清晰显示整个画面的对焦手法。以标准镜头为例,光圈值大于f/8时,就能得到全焦效果。

离焦手法。有意识地模糊处理除了主被摄体外的其他对象(背景),从而突出表现主被摄体。光圈开到最大后,可以夸大表现背景的模糊效果。

4、感光度和白平衡。

感光度(iso)量化了光线射入图像传感器后形成影像的感光速度。感光度越高,成像速度越快。高感光度,适合拍摄弱照明和移动的被摄体,但会产生噪点,随之画面变得粗糙。

相反,低感光度不适合拍摄弱照明和动态场景。

白平衡。就是设置相机,使其把白色看作白色,既不能把白色判断为黄色,也不能把白色判断为黄色。所谓调节白平衡,是指设置相机,使其在任何照明条件下,都把白色看作原来的白色。

就因为这样,在相机上赋予了白平衡功能。如自动(awb)、日光、阴天、白炽灯、荧光灯、闪光灯、手动(k)等。

5、摄影是光的艺术。

摄影中必须了解的光种包括自然光、直射光、散射光及人工光等。

1)自然光。由太阳的直射光和从天空反射而来的天空光组成。风景摄影的最佳时间段是日出和日落时分,地平线上的太阳可以拉长事物的影子,使高亮区域和阴影部分的界线更加清楚,从而增强了质感。

2)直射光。指晴天的太阳光线,不反射也不发生散射,而是直接射入的光线。这时,被摄体的轮廓边缘上形成强烈的阴影和高亮区,并强力表现细部,因此富有一定的魅力。

然而,当太阳与地平线的角度超过45度时,阴影就会变得越来越短,这就失去了应有的特点。

3)散射光。是云彩遮住太阳后从四面八方反射过来的光线。散射光把直射光分散成柔和的光线。

由于能够表现被摄体的原色泽,因此散射光对人物和风景摄影都非常有效。可以创作出柔和、有气氛的**。

二、新闻摄影。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新闻事业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新闻摄影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能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

新闻摄影是以附有简短文字说明的新闻**形式同读者见面的,它不同于电影和电视上的活动形象,而是以静止的形象,即将新闻自身的形象瞬间定格在一幅画面上。蒋齐生先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当“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

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生活,在严格遵守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摄的新闻**新闻性与艺术性并存,既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又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新闻摄影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要运用艺术手法、把握典型瞬间,让形象“说话”。这样才会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会有更加。

震撼人心的效果。

1、新闻**定义。

“以**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这个阐释表明,“新闻”与“信息”是**的“内核”,**只是承载“新闻”和“信息”的“外壳”。如果**里没有“新闻含量”,仅剩**这种“外壳”,**也就失去了意义。

1)视觉冲击力定义。

视觉冲击力是指不需受众想象,直接呈现在受众眼前,并能。

在受众脑子里留下印象的直观形象的作用力。

2)使新闻**具有冲击力的物理拍摄方法。

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使之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所做的只是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视觉冲击力效果。另外,拍摄点的选取也要不落俗套,摄影语言要简洁明了。

2、使新闻**具有画面冲击力的方法。

1)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瞬间形象来揭示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新闻**所浓缩的信息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也必然越有新意。比如在荷兰,当一次车祸发生时,德新社和美联社的两名摄影记者都在场。

德新社记者拍摄了一辆汽车撞到墙上,穿楼而出的瞬间。美联社记者拍摄的则是这辆汽车穿出楼后与迎面开来的一辆汽车相撞的瞬间。结果,多数报纸采用了美联社的**。

因为美联社记者的**不仅反映了汽车撞墙穿楼而出的情节,还。

交代了穿楼而出后与另一车辆相撞的结局,信息含量更大。

信息含量的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信息含量,一是情感信息含。

量。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新闻**似乎并没有包含多少信息含量,但同样倍受读者青睐。

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新闻**的信息含量包括两个方面,事实信息含量和情感信息含量。许多新闻**尽管事实信息含量不大,但。

情感信息含量大,所以同样受人欢迎。

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摄的《我要上学》系列组照中的一幅大眼睛女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幅**与组照中的另一幅**《全校师生》相比,其所包含的事实信息含量显然要少得多。在《全校师生》中,乡野背景、大碾盘、穿中式**的乡村教师和孜孜以求的孩子等影象浓缩了贫困山区儿童学习的种种特定信息。

但是,前一幅**中,却包含有更多的情感信息,小姑娘的美丽与贫困山区险恶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姑娘的大眼睛透露着天真、纯朴、执着和希望,像探照灯一样逼视着受众的良知和灵魂,强烈冲击着受众的心灵,让你无法逃避。

2)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

它是一种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其画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种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着某种画外之间的内涵,更多地渗透着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这种瞬间形象每每不把传递的信息直观地、清楚地表现在画面上,而是在较大程度上依靠调动读者的“再创造”、引起受众深层次的思索补充完成,因此,信息容量更大,新闻价值更高,视觉冲击力更强,更。

富有新意。3)善于捕捉幽默瞬间。

在大多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都不乏幽默瞬间。这是一种表面上似乎与事件的意义,本质无关或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是从另一角度、侧面反映事件意义、本质,又能启人心智、令人轻松愉快的瞬间。捕捉这一瞬间需要摄影记者必须具备幽默思维,幽默思维能够使人们扯断事物之间习以为常的联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世界。

幽默瞬间画面常常赋予形象以神奇、新颖的意义,采摄这一瞬间是新闻**拍出新意和有视觉感受的主要途。

径。4)善于采摄新颖瞬间。

即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由于记者特殊的拍摄位置和角度,所采摄到的新闻事件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瞬间形象。

这种瞬间以画面的新颖、独特见长。

5)拍摄出独家**。

富有新意的新闻**常常是新闻现场的独家**,必须做好充分的采摄准备,除了必要的采访准备和技术准备外,更重要的。

是对新闻现场的情况要仔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占坤拍摄的独家新闻**《9·23北京不眠之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内容是当萨马兰奇宣布2023年奥运会主办地为悉尼时,在北京电视台“9·23北京之夜”直播现场人们或惊异、或希望、或迷惑的神情各异的一瞬。这是一张独家**,其拍摄成功,无疑得益于记者事先的现场观察。

在当时的拍摄现场,只有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可以在会场正面摄像,所有的记者被安排到二楼,只能看到直播大厅众人的背影。刘占坤悄悄地勘察好地形,甚至从哪个门冲到会场正面的距离最短都摸得一清二楚。当牵动亿万人心的一刻来到时,他悄悄迅速地冲下楼,灵活地蹿到会场正面,非常冷静地拍下了这稍纵即逝的一。

瞬。6)仔细观察人物动作。

表情、动作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部表露,是揭示人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的关键所在。新闻摄影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必须通过人的动作,动作是新闻摄影用以“说话”的形象最基本的特征,即活动形象,或者是群体活动中的某种情节形象。在新闻摄影中用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必须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即通过人物在动作中富有特征的表情和姿。

态显现的情绪,把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现出来。

7)适当运用摆拍。

对于摆拍现象,中国**社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王文澜曾称:“在中国新闻摄影界,抓拍、摆拍的争论是在‘文革’结束,因为那时候对拍摄方法的区别来自于‘文革’很多**的弄虚作假,持续地引起了很长时间的争论。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从荷赛的**来看,有很多都是经过摆拍、设计、策划,比如像科技类二等奖的**,但是没有丝毫影响**的真实性和新闻事件的可靠性和可读性,反而通过画面的设计,提高了冲击力。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拍摄,抓拍、摆拍,你要达到画面的效果,应该是你成败的惟。

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杂谈

一 什么是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我的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共识定义 新闻摄影 press photography 是对新闻内容的现场摄影记录,并以 结合的形式快速传递。纪实摄影 以摄影为手段,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辩证关系 具有一定社会和历史价值的新闻摄影也是纪实摄影,而具有新闻价值的纪实摄影也是新闻摄影。...

人像摄影杂谈

摘自1987年第四期 国际摄影 杂志。美国 k 海曼著凌明译。我喜欢人,这也许对我的摄影创作影响最大。我只拍人物,而不拍摄高楼大厦,花虫鸟兽,名胜古迹。在过去的两年里,我走遍了四十五个国家,为的只是拍摄人。拍摄时我并不循规蹈矩,我甚至说不清定快门速度或光圈时自己是否考虑过数字这个问题。以下几点,是我...

新闻摄影新闻专题

1 镜头的结构 透镜组 光圈 镜头筒。2 镜头的种类。标准镜头 视角在50度左右,镜头的视角与人眼视角相似,拍摄景物的透视效果符合人眼的透视标准和习惯。广角镜头 又称短焦距镜头,视角大于70度以上,焦距短,视角大,景深长,适合拍摄景物前后清晰度大的 或在较窄范围内拍摄较大画面的 望远镜头 视角在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