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技巧

发布 2022-09-06 14:04:28 阅读 4781

如今,新闻摄影从业者普遍使用数码单反相机进行拍照。在新闻摄影实战中,不同焦段的镜头、外置闪光灯、备用存储卡、备用电池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的摄影采访中,我一般配备三支镜头,它们的焦段分别为17-35mm,28-70mm,以及70-200mm,根据不同的拍摄素材选取相应的镜头。

在无目的采访时,我大多只携带一支17-35mm的镜头。

采访中,摄影记者很多时候不仅要承担摄影的任务,还要负责文字记录。因此,录音笔、笔记本,以及无线网卡等也是我们需要常备的设备。如果拍摄的场景选在**厅、体育场,或者大型会场,还需配备独脚架等装备,以便在灯光较暗或者不允许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

在接到采访任务后,我们要争取提前到达采访区域,全面了解采访区域的环境设施和光照条件,并且最好能够拿到此次会议或活动的议程,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新闻采访和拍摄过程中,摄影记者要熟悉各种题材的常规表现方法,充分了解各类活动的议程,观察现场的地形,以便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室外光对活动现场的影响,室内灯光照度是否合适,如何设置闪光灯等问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分别在不同设置模式下进行拍摄,以保万无一失;在室外拍摄中,要考虑到阳光对拍摄的影响,必要时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通常情况下,公司会议和大型活动都是在弱光的氛围中进行,这就给我们的摄影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借助现场光摄影的情况有以下三种:一、新闻现场不允许使用闪光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适当调高相机的感光度,增加快门速度,保证拍摄的成像质量;二、拍摄的场面太大或被摄主体远离拍摄地点;三、摄影记者要在画面中突出现场气氛。

利用现场光进行摄影时,我们应尽量选择大口径的镜头,如70-210mm/f2.8,28-70mm/f2.8等镜头。

这类镜头光圈较大,可以确保一定的快门速度,因此成像质量会比较好。一般来说,我们大多采用手执相机的方式进行室内拍摄,这就要求快门速度不低于最低限度。如使用17-35mm的镜头拍摄时,快门速度要控制在1/15-1/30秒左右;使用28-70mm镜头拍摄时,快门速度应控制在1/30-1/60秒左右。

我们这里所说的闪光灯是指外置闪光灯,其闪光头可以随意调整角度。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验,闪光灯直打被摄主体容易造成**过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把闪光头调整到一定的角度,伸出反光板,光源通过反光板和天花板进行反射。

这样操作可以消除被摄主体的投影,改善光照不均造成的影响;如果会议现场空间狭小,被摄主体距镜头相对较近,可以将闪光灯调整到90度,通过天花板和周围的墙壁反光,打亮被摄的主体。

在日常的新闻摄影实战中,我们可以多尝试不同的闪光方式,不断积累闪光灯的使用经验。在拍摄领导人讲话,或者转瞬即逝场景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把闪光灯调整到ttl自动模式上,这样可以为我们节省不少的时间,拍摄的成功率较高,保险系数更大。

如何拍摄领导讲话和会场全景

拍摄领导讲话、演讲等场景之前,要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告诉他们在讲话中可以适当保持微笑,调整好坐姿,在感知到摄影记者准备拍照时,尽量给予一定程度的配合。摄影记者在准备拍照前,也可以给领导一个手势或暗示,把握最佳的拍摄时机进行连拍与抓拍。在会议拍摄中,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密切关注演讲者的动向。

发现演讲者渐入佳境进行脱稿讲话时,要立即上前进行连拍,将其最佳的表情和手势收入镜头中。

需要注意的是,会议现场的麦克、水瓶等物品可能会对被摄主体造成遮挡,破坏构图。我们在会议摄影中要注意寻找最佳的角度,尽可能避开遮挡物。

会议现场拍摄难度确实很大。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现场光和闪光灯。在拍摄动辄数百人参加的大型会议时,我们要在构图中全盘考虑观众、主席台领导及主席台展板等要素,这个时候要巧用闪光灯。

我自己摸索出一个窍门:将外置闪光灯向上略微调整一个角度,这个时候,闪光灯输出的是最大的闪光量,保证距离较远的主席台**充分,而距离镜头较近的物体也不会造成**过度。在会场现场光足够的情况下,则可以关闭闪光灯,选择较大的光圈和快门速度(注意上述提到的最低快门限度),并以主席台背板的logo或者主席台上就座的人物为标准进行平均测光。

如何挑选新闻**

新闻**的发稿形式主要包括单幅**、组照和专题摄影。单幅**是摄影记者平时工作中最常用的发稿形式。单幅**拍摄的基本要求是:

表现有形象价值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瞬间,注意细节、人物情感及体态语言。

组照可以是对同一新闻现场不同侧面的描述与表现,也可以是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场景的组合。组照多用于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新闻事件,深化主题。我每年都会参与全国两会的新闻摄影报道。

两会结束后,我会把会议现场,代表讨论的现场,以及代表和委员考察、交流、撰写议案等场面的**挑选出来,形成组照,进行刊发。

专题摄影是指通过多张**,多个角度反映一个新闻主题。每张**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个情节,要有开头**、高潮**及结尾**,串联起一个完整的故事。专题摄影要注意大场景、中景、特写等不同景别的采用,以及横竖版**的配搭,时间跨度较大,淡化时效性。

我们最终选择发布的**要具备以下要素:一、被摄人物的动作、表情自然;二、最能代表新闻事件本质的瞬间;三、兼具特写与大场面;四、**构图合理且具观赏性;五、**动感较强;六、抓拍得到的**。

新闻**,除了新闻性、时效性外,其成败还取决定于抓拍的技巧。新闻摄影中的拍摄角度、拍摄高度、拍摄构图、拍摄用光、拍摄时机、准确**等,是一幅好的新闻**的基础和关键。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新闻报道实践,谈一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摄影是什么?好的一幅摄影作品是光的画、影的歌、情的诗。摄影上讲就是点、线、面、块、色的形式表达意境效果的语言,那么新闻摄影表现的手法和形式就是**和文字说明相结合的产物,是可视的的形象,准确的说就是纪实摄影。

(二)新闻摄影的抓拍:新闻摄影,是新闻事件适合用摄影表现手法记录和传播的可视形象。它不同于照像馆人像摄影,“以静对静”,可以说基本上是“一切听指挥”,而新闻摄影,其基本规律是“动”,“以动对动”。

无论是政治、文化、军事、经济、商业乃至突发事件的新闻,凡适合用新闻摄影表现的,基本上是“活动”变化的。比如,领导到某一地区视察,深入工厂、农村考察,有时是不停地“运动”,边走边看,边看边问,要想用照相机把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真情实感的画面拍摄记录下来并加以传播,那么就不能“你走慢点,等一等”指挥或导演拍摄对象,这就要*摄影者的抓拍技巧和较扎实的基本功。

(三)拍摄角度对主体的影响:在新闻摄影中, 拍摄角度直接影响着主体,而新闻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的突出。无论是在任何环境或条件下,摄影者必须始终注意新闻事件主体(主要人物)的变化,死死盯住不放,在其频繁的变化中掌握运用拍摄高度,抓住拍摄时机,充分利用有效的画面构图和现场有限的光源准确**,为一幅完美的新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拍摄高度对主体形象的影响:新闻事件主体与环境条件的变化,往往因拍摄高度的不同,直接影响主体形象,比如,在众多的反映抗洪救灾勇士的新闻**中,摄影者并不是在同一条件、同一高度拍摄的。

(五)抓拍中构图是先决条件:抓拍这是新闻摄影中最基本的手法。在抓拍中构图,在构图中抓拍,是一幅**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

假若摄影者在新闻事件中从头到尾不注意主体变化见啥拍啥,主体成了陪体,甚至所要反映的主要事件(主体)被排斥在画面之外,或者说不应该突出的反而突出了,应该在画面中占主导位置的反而不见了,其结果是失败的。

(六)光是突出主体的必要条件:事件现场其光源受环境影响,要么顺光,要么逆光,甚至微弱光源有时就能达到非常好的摄影效果。新闻摄影必须追随新闻事件的主体,随其变化而变化,摄影者合理运用现场光源,恰到好处进行适度的辅助光,不但能弥补现场光源的不足,还能突出主体。

(七)拍摄时机对主体形态的影响:除了拍摄角度、拍摄高度、抢拍中构图,合理运用光源外,拍摄时机对于新闻主体形态影响极大。具体讲,按快门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必须选择在新闻事件情景交融,人物感情融合的最佳时机进行拍摄。

否则,拍出的**将是失败之作。

(八)准确的**对**效果的影响:在新闻摄影中,摄影**受新闻现场光源、背景制约,尽管目前照相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更加齐备,但深色背景,浅色背景,逆光、顺光,都有一定的影响,即使使用闪光灯,也会因明暗不同光比不同背景使底版**过度或不足,直接影响**的层次。在新闻摄影过程中,角度不同,高度不同,用光的不同,构图的差异,拍摄时机的快慢,底片和ccd**的过度与不足,都会对新闻**产生不同的效果。

但新闻**不是艺术**,他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最重要的要求**清晰画面干净,我建议一般使用自动档和p档程序档。

我们常常为自己拍的新闻**不能被报纸刊用而抱怨。对大多数业余摄影者来说,要想提高新闻摄影的成功率或者说见报率,除了要提高摄影技术和抓拍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有关新闻工作的必要常识。

(一)主动与编辑部取得联系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计划地进行的。某一时期多报什么、少报什么、不报什么都有一定的计划。因此,主动与报刊编辑部取得联系可以使你了解报社的具体报道要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拍摄对象,如《中国摄影报》经常发布一些征稿启示,《新华**》的一些专版的特点,这种联系主要是与报社的**编辑以及摄影记者联系。

联系的方式有登门拜访、书信、**、传真联系。联系的面要开阔,不要死盯在一两家报纸上。尤其要注意本省(市)的各类报纸以及与你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报行业报、如《中国税务报》等。

稿件可以一稿多投、广种薄收,要看准时机对症投稿。如《新华**》省里近期召开党代会或人大、政协会议见报率就很低,干脆就不要去投。

(二)学一点新闻业务知识

新闻摄影首先是新闻工作,如果你把新闻摄影仅仅看作是拍**,那就难以搞好新闻摄影。所以除了要学习摄影技术知识和新闻摄影理论外,学一点新闻学理论(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知识)对搞好新闻摄影是大有益处的。

(三)“吃透两头”,选好典型

吃透两头”,一头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局和省局新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一头是我们自己所开展的实际工作情况。新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用以指导实际工作。而这种宣传、指导又必须针对实际才能有效。

要拍准、拍新、拍出有特点的新闻**,同时还要追踪热点敏感的新闻,才有机会被**刊登。如果你对此不甚了了,就难以选好典型加以报道,也难以成为一个成功的新闻摄影工作者。

(四)注意随时猎影

新闻摄影的对象是极其广泛的,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摄影者无法去拍摄外事的送往迎来等重大新闻题材。但是发生在街头的纷繁复杂的各类事件,如助人为乐、车祸、批评性题材等却为摄影者提供了充足的拍摄机会,一些突发性事件的**也往往具有较高的见报率,如有许多违法经营者利用双休日在街头兜售药品或者夸大宣传保健品的功效,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在街上或者在菜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可以随时遇到,及时地抓拍下来,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给予暴光。所以,作为新闻摄影者随身应携带一只轻便的相机充足的电源,一但遇到突发事件就能随时猎影抓拍,获得“意外”的收获。

但我们要特别注意多数报纸是报喜不报忧,不要惹麻烦为好,建议不要发这类稿件。

新闻摄影技巧

如今,新闻摄影从业者普遍使用数码单反相机进行拍照。在新闻摄影实战中,不同焦段的镜头 外置闪光灯 备用存储卡 备用电池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的摄影采访中,我一般配备三支镜头,它们的焦段分别为17 35mm,28 70mm,以及70 200mm,根据不同的拍摄素材选取相应的镜头。在无目的采访时,我大多只携...

新闻摄影技巧

1 新闻 定义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 对新闻 的阐释是 以 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 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这个阐释表明,新闻 与 信息 是 的 内核 只是承载 新闻 和 信息 的 外壳 如果 里没有 新闻含量 仅剩 这种 外壳 也就失去了意义。1 视觉冲击力定义 视觉冲击力是指...

新闻摄影的技巧

作者 康健。活力 2014年第12期。新闻摄影创作是一种最少固定最多例外 最少常规最多变化的精神劳动。当你面对着具有新闻价值的人或物,头脑恰又被一个真实的情感意象所吸引 占有时,按动快门的刹那,你考虑的一定是如何构成一个理想的具有表现力的画面。也许就在这个决定新闻摄影作品命运的一瞬间,你会深深地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