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书法选修课作业

发布 2022-09-05 00:00:28 阅读 5504

国学与书法。

摘要: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书法,国学之载体也。国学与书法一脉相承,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

书法不仅拥有极高的物质价值,也充分展现了中国的传统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关键词:国学书法书法艺术传统精神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家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的传承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延续下去的。

而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之一:中国的书法艺术,恰恰体现了国学的精神。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它是汉字书写的一种法则。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已经逐渐被日本和韩国文化接受。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

书法之所以能够超越实用的局限而成为一门艺术,是由于汉字的构成特点及其书写工具和载体等因素决定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而“点”是线的浓缩,“线”亦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

中国书法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之独响,并且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

一、贵和尚中。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书法在华夏悠悠五千年之间一直在成长着,从迄今考古文物发掘的情况判断为始于八千年前的中华黄河流域的古陶器文,再经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而不同时期的书法传承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气息。

中国书法可以说是世界文字史上的古化石,她从远古一直发展到今天,说明了她的存在价值和她的必要性。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和书法鉴赏艺术。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康有为、梁启超的书法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既有雄强浑穆之气象,又有意态潇洒之奇逸,刚中带柔。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她最独特的地方就是情感抒发。以书法来传情是古今书法家的精髓。从书法中传达出笔者的思想情感,含蓄而激烈地反映出内心的真实一面。

书法不仅拥有极高的物质价值,也充分展现了中国的传统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成了行书的绝品,为天下人所喜爱。王羲之隐逸以后,远离了世俗的干扰,邀友同聚,乐在其中。在这一时段,他的书法成就达到了另一个高峰。

这也正是数千年来文人们所推崇的。

王羲之的飘逸自然,张旭的洒脱无拘,颜真卿的刚劲有力。无一不显出了中国文化的真谛。单就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千年前的唐太宗就是收集到王羲之的《兰亭序》,并最终将其带入自己的帝王墓。由此可知书法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只有四个字可以用来形容,那就是“一字千金”。

书法艺术和书法鉴赏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它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令我们无限追思和景仰的笔墨宝卷,更重要的是留给了我们一笔沉淀千年的思想和精神财富。站在它的面前,我们可以随时去瞻仰去体会那份古朴优雅和那份博大深邃。

书法的灵魂。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在中国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她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心理和人文信息,绵延几千年经久不衰,除了她完美的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外,更主要的则是书法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具有决定和指导的因素。这就是书法的灵魂。

书法如果丢掉了她的灵魂,那么无疑也将面临死亡。什么是书法的灵魂呢?这个灵魂就是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精神。

书法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深深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标记。有人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我认为文化是书法的核心。

为什么呢?因为无论从书法的产生还是发展,都是围绕着文化这个核心来运行的,那种对书法技法的层面的学习以及对书法线条表层的审美,只是一种肤浅的体悟,对书法的真正理解,是隐含在汉字书法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超乎笔画之外的玄妙,是一个幽深无尽的文化世界。因此离开了文化的概念,书法将失去她的一切耀眼光辉。

一、情感与书法境界。

书法创作是一种抒情,更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寻觅过程,倘若在笔墨和自我体验中不能陶醉和沉浸,也就不能进入。当你进入诗意的境界,文化精神的飞扬尽在其中,一般的技巧和功夫已不成障碍,如果没有诗的境界,无论你基本功如何扎实,技巧如何娴熟,要想进入诗意色彩的书法境界都是不可能的。

二、文化素养与书法造诣。

书家偏重于笔墨效果,而淡化了“抒情达意”这一本质。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旧式的传统教育和文化,在今天已成为专门的学问。大多数书法家只能靠业余时间补习这方面的欠缺。

就是下了很多功夫,由于环境的变迁也是收获甚微。所以对书法传统中蕴含的丰富内涵难以全面理解和把握。书卷气的退化也是当前书法的最大缺陷。

正因为这样,我认为当今强调文化素养与书法艺术的密切关系就愈显得重要。

国学的承传需要书法。

国学的承传不是一句口号。中青年一辈的书法研究与创作者,对传承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是最重要的坚持者。和前辈相比,他们的坚持未免要艰难得多。

中青年书法家不仅需要不断充实和学习传统文化,同时也需要用已有的知识,来适应和感染社会,起到引领的作用。中青年年富力强,承上启下,有充足的精力,有着广泛而集中的话语权。如果中青年不仅从自身做起,还可以用自己的条件,号召和影响更多的人重视国家的“软实力”,那必将在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

汉字不仅仅是线条艺术,而且汉字本身蕴含着能量和神韵,汉字的点划之间自然展现出书写者的境界和修为。无论是毛笔、钢笔、铅笔……,无论表达什么内容汉字都客观的表征着书写者的心量、修养。因此学汉字时,必须不断增进四种素养,即“纵情于山水,感天地之灵动;畅意于田林,会日月之精华;舒心于草花,通星辰之微妙;贮心于鱼虫,达土木之神化。

”学习汉字时要极端严谨,在细微末处下大工夫。即“感于芥末,微其微;怀于峦尖,揽其揽;藏于蚁穴,渺其渺。”

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

说到底,如果通过学习汉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古人“融人情、事理、智慧于形,汇变化、灵动、颖悟于器,应化呈形、或东或西、或南或北、或上或下,外取于象、内敛于形,转而为图、因势呈像”的心灵升华历程,达到运即灵、灵即顺、顺即通。学习汉字,可以跨越时空,八极因应、视通万里、包举宏纤、综观宇内,必能朴中见实、实中见力、力以应势、凭势显道,进入“存形于人众间而不华、显势于社会中而不凸”的汉字学习较高层次。能够更好地体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融。

在学习推广汉字文化中,我们要不断超越,不断创新思维,在融合中提升,在共生中发展,走向与中华文化复兴匹配的汉字学习新辉煌。

一句话,学汉字将实现从“观景感物”到“观象知心”的转型,知识时代学汉字追求的是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整体感悟,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物、心与心、心与物交融互渗,在心物交融中,在物我两忘中,体验汉字的美妙、奥妙。愿未来不同性别、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汉字学习者,共同关注汉字、体验汉字、热爱汉字,享受体验学习汉字带给我们的身心康泰!

选修课作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摘要 在航空航天领域,信息功能材料正逐渐显示出它们的重要性。在信息功能材料中,以砷化镓等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以众多优良的特性,在信息功能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简要介绍半导体材料砷化镓的制备方法 材料特点和应用状况,并对这种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

选修课作业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吗?双刃剑 的责任在于谁?答 1 科学不是双刃剑,技术是双刃剑。因为科学就是把任何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无限放大和无限缩小,在无限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中。找到接近100 的完美理论,是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正确的学说 而技术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

选修课作业

测绘学院10 5班 王雅鹏学号 311005010503 颍河发源于嵩山南麓的石道乡,在登封境内全长57公里。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断排入,使流域内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尤其是每年汛期,雨水及大量淤堵的污染物流入白沙水库,对白沙水库水质造成了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