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的复习思考带答案的

发布 2022-09-04 14:43:28 阅读 6628

复习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细胞膜的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以脂质双分子层作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2、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有哪些?这些方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转运方式:1、跨膜物质转运:1.被动转运2.主动转运3.大分子物质的入胞、出胞转运。

2、受体作用(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区别:跨膜物质转运:

1)被动转运:不需要消耗atp,有的需要膜蛋白的参与(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有的则不需要蛋白质的参与(单纯扩散)它们都是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转运。

2)主动转运:①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

②需要能量(由atp直接供能)或与释放能量的过程偶联(协同运输),并对代谢毒性敏感;③都有载体蛋白,依赖于膜运输蛋白。 ④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3)出胞和入胞:①定向转运 ②需要能量 ③依赖各种蛋白和偶联机制。

可运输大分子物质。

4)单纯扩散 ①高浓度→低浓度 ②不耗能能量。

易化扩散 ①高浓度→低浓度 ②不需耗能能量 ③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可改变。

3、在道具上指出腹侧、背侧;三个基本切面。(看书)

4、生理学的两种研究方法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优缺点比较。

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法:①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②活体解剖实验法。

优点:1.实验条件和实验对象简单; 2.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少 3.获得结果快。

缺点:实验在脱离整体条件下,或者是在受到解剖或者麻醉的影响下进行的,故所得结果常有一定的局限性。

2、慢性实验法:在保持比较自然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研究生物体复杂的生理活动、器官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机体的生理活动如何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优点:1.研究对象处于正常状态下,所得的实验结果是在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状态下获得的 2.其结论可以用来分析动物整体以及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缺点:1.应用范围有限,许多生理学问题无解 2.实验过程费时费力。

5、细胞质内有哪些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场所(合成蛋白质)。

2.高尔基体(高尔基复合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场所。

3.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4.内质网:1)增大了细胞内膜面积 2)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

3)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

5.中心体:参与细胞的有丝**活动,有细胞**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6.线粒体: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的场所,提供细胞内生物化学反应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细胞的动力工厂”.

7、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包含微管、微丝、神经丝。

细胞骨架维持了神经元特有的形状。

细胞骨架并不是静态的。细胞骨架的成分不断进行着动态调节,且细胞骨架本身很可能出于持续的运动中。

6、 物质是怎样通过细胞膜的?

1. 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1)自由扩散:由于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对脂类分子具有强的亲和性,所以象甘油,脂肪酸,固醇类激素,尿酸,尿素,苯,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等脂溶性物质,均可以既不需要特殊蛋白的参与,也不需要消耗能量,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另外,水分子在不通过水通道介导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2)协助扩散:有些物质在通过细胞膜时,虽然也是通过扩散的方式,但需要膜上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如:

葡萄糖通过红细胞和普通细胞的膜需要载体;而水分子通过水通道,na+、k+、ca2+、cl-等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等,也属于协助扩散的方式。

3)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不同,主动运输的物质在通过细胞膜时既需要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的协助才能够实现。如葡萄糖分子在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肾小管壁细胞,矿质离子被植物的根细胞吸收,氨基酸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等过程,均为主动运输。

通过主动运输,细胞可以按照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性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2. 大分子颗粒或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1)胞吐是细胞分泌的一种机制,见于内分泌细胞、外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

2)胞吞与胞吐相反,指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如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异物或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另外,一些特殊物质的进入细胞,是通过特异性分子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质相互作用进入细胞的。

7、 细胞中存在哪些细胞器,各有何作用?

1.线粒体:能量工厂。

2.内质网:加工和运输蛋白质。

3.高尔基体:运输蛋白质。

4.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5.中心体:与细胞**有关植物细胞:

6.溶酶体:溶解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7.叶绿体 :光合作用。

8、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的分类?

人体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肉组织 4.神经组织。

结缔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 2、致密结缔组织 3、脂肪组织。

9、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神经调节的主要特点是:(效应出现)快速\(作用部位)精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广泛和(持续时间)持久。

10、骨的功能有哪些?

一)支架功能: 骨与骨相连结,构**体的支架,支持人体的重量。

二)保护功能: 骨形成体腔的框架,容纳和保护重要器官,如颅腔、胸腔和盆腔等。

三)杠杆功能: 骨的外面都有肌肉附着,成为人体各种机械运动的杠杆。

四)造血功能: 骨松质和骨髓腔中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五)钙磷仓库: 参与钙磷代谢。钙离子与肌肉的收缩有关,在血中要保持一定的浓度。

磷是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同时与atp的形成有关。

11、影响骨的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先天遗传因素体育锻炼激素营养习惯姿势。

12、为什么吃饱饭后容易觉得脑袋晕晕沉沉?(的)

一,血液的重新分布:吃饭后,身体中大量的血液将流向胃部的血管中,导致脑部的血液相对较少,血液可以携带氧气供身体各个器官工作,脑部血流量减少会导致轻微的缺氧,人在缺氧的时候易疲倦。

二,餐后碱潮:餐后要产生大量胃酸,细胞必须提供氢离子,碳酸分解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碳酸氢根离子,氢离子被排出到细胞外,用以生成胃酸,而碳酸氢根离子则堆积在细胞内,并与氯离子发生离子交换进入血液,造成血液ph值升高。从而造成β-gaba活性增强,谷氨酰胺活性相对下降。

三,副交感神经的兴奋:餐后机体发生各种变化,如血糖增高,要促进胃酸分泌、肠蠕动……从而使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相对抑制。

13、简述网状结构的功能?

1)行网状激动系统:p105: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第段。

传导“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质处于觉醒和警觉状态。

2)躯体运动调节系统:发出网状脊髓束,下行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调节肌肉张力。

3)生命运动中枢:延髓网状结构中有调节内脏活动的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心跳中枢。

4)干中线附近的中缝核,富含5-羟(qiang)色胺,与睡眠有关。

14、神经系统在整个有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1.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的主导调节者。

2.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看:神经系统统整、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从内外关系来看:根据外环境的变化对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节,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

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脑。

15、 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在整个有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16、 简述脑干内部结构的特点及主要构成。

脑干内部结构的特点:

1.与脊髓相似,脑干内部也是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2.但是,脑干的灰质被众多的纵横纤维分割成团块,构成神经核,而不是一个连续的细胞柱。

3.的内部结构远比脊髓的复杂。

主要构成:1.灰质:神经核分为两类:

脑神经核:10对脑神经核。大多位于脑干的背部,运动核靠内侧,副交感核在中间,感觉核靠外侧。

中继核(起中转上行或下行传导束信息的作用)

如中脑的红核、黑质与肌紧张的维持与运动的调节有关。

延髓内的薄束核、楔束核中转深、浅感觉信息。

2.上下传导束:多位于腹侧和外侧。

3.结构:脑干内除了上述的脑神经核、规则的传导束和其他一些边界比较明显的核团外,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和散在的神经细胞,共同构成网状结构。

17、 小脑的三个主要功能部分、各自的纤维联系及其功能。

18、 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1)细胞膜内k+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膜外k+的浓度。若细胞膜上没有离子通道,则不论是细胞膜内,还是细胞膜外,其正负离子浓度都相等,电压都是0 v。

2)若细胞膜上有k+通道,则细胞内的k+顺着离子通道易化扩散至细胞外。此时,细胞膜内的负离子浓度大于正离子浓度,细胞膜外的正离子浓度大于负离子浓度,出现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3)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电荷相互吸引”,随着膜内外内负外正的电压差增大,膜内负电荷对膜外的正电荷k+的吸引力也逐渐增大。

4)最终,当由于浓度梯度所致推动k+外流的力量和由电场力所致推动k+内流的力量相等时,k+离子的移动就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k+的平衡膜电位。

5)刚才考虑的是仅有钾溶液的情况。如果只有钠溶液,假设膜外na+的浓度远远高于膜内na+的浓度,则形成膜内正,膜外负的na+的平衡膜电位。

6)实际情形是有多种盐溶液。k+在膜内的浓度是膜外的20倍,na+在膜外的浓度是膜内的10倍,且对k+的通透性是na+通透性的40倍,因此最终形成的静息膜电位居于k+的平衡电位(-80mv)和na+的平衡电位(62mv)之间,但更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是-65mv。(实际还有ca2+,cl-等离子存在膜内外的浓度差,但在实际静息膜电位的形成中,不起主要作用。

)7)k+、na+等离子的膜内外浓度差形成的机制是钠钾泵(源源不断地将k+从低浓度的膜外运往高浓度的膜内;将na+从低浓度的膜内运往高浓度的膜外)等离子泵的存在。

19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na+内流形成,接近于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细胞内外n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na+而细胞内高k+。

2.细胞兴奋时,膜对na+有选择性通透,na+顺浓度梯度内流,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 外流增加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在不同的膜电位水平或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na+通道呈现三种基本功能状态:①备用状态:其特征是通道呈关闭状态,但对刺激可发生反应而迅速开放,因此,被称作备用状态;②激活状态:

此时通道开放,离子可经通道进行跨膜扩散;③失活状态:通道关闭,离子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能通过,即使再强的刺激也不能使通道开放。细胞在静息状态即未接受刺激时,通道处于备用状态。

当刺激作用时,通道被激活而开放。多数通道开放的时间很短,如产生锋电位上升支的na+通道开放时间仅为1-2ms,随即进入失活状态。必须经过一段时间,通道才能由失活状态恢复至静息的备用状态。

通道的功能状态,决定着细胞是否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与不应期有密切联系。

局部解剖复习答案

局部解剖学 习题参 第一章头部。一 名词解释。1 是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 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2 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状隆起,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3 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额 顶 颞 蝶四骨在此相接,多呈 h 形的缝...

人体解剖复习答案

复习题。考试科目 正常人体解剖学考试类别 初修。适用专业 药学分段脱产大专2013级 药学分段脱产本科2013级。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 1.成对的脑颅骨是 b a.额骨b.顶骨 c.枕骨d.蝶骨。2.关于骨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内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局部解剖复习要点答案

1.颅顶腱膜下间隙,面部的 危险三角 区?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又称颅顶腱膜下间隙,是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隙范围较广,内有静脉网,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与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腔感染,故临床上常称此隙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临床上将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 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