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作业

发布 2022-09-04 02:10:28 阅读 7565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两大重要经济政策,两者无论是在微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领域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预算调节社会总需求,其运用工具主要是税种、税率、支出预算、公债、补贴等;货币政策通过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调节货币**量、利率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作为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核心政策,实现两者的最佳配置并使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目标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背景:我国**正是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国际经济动态的转变,审时度势,成功地完成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当前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出现的逆转以及已经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我国经济增长率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程度将有所缓和。

同时,出口增长将**,但幅度有限,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持续作用下,银行的流动性虽然比去年有所缓解,但仍然比较充裕,货币信贷仍然处于比较宽松的环境。在此背景下,继续实行“双稳健”组合似乎是我国2024年继续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选择。

问题:当前我国储蓄的迅速增长主要是由居民和企业两大主体的行为产生的。居民将过多的收入用于储蓄,一方面是与我国社会保障福利制度不健全有关,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储蓄主要来自于高收入者而中低收入者所占比重不高相关。

企业将过多的资金用于储蓄而不是投资于创新活动,一方面是与我国的产业政策相关,另一方面是这些储蓄大部分是大中型企业增加的存款,而中小企业依然缺乏资金。在社会储蓄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压力不断增加。随着存差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机构要千方百计将这些剩余资金“消化”掉。

由此,大量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又投向了建设领域,新一轮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由此产生。还有,储蓄过度增长引起过度投资,实际还对消费形成了挤出效应,因为在资金一定情况下,投资过多占有份额,必然排挤和抑制了消费。

其次,工业的过快增长引起的产能过剩问题。当前,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向金融机构流入,另一方面是社会消费增长速度又远远慢于工业品的生产增长速度。由此,我国经济发展中又遇到另一个矛盾,工业品产能的过剩。

按道理,自2024年以来,我国的社会消费增长并不慢,而且从2024年以后还有加快增长的趋势。比如从2024年到2024年社会消费平均增长幅度都在13%以上。大量出口既造成国际**摩擦加剧,又形成巨额**顺差,由此导致外汇储备越来越多,而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反过来又要求m供给规模不断增加。

再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引起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差距呈现全面扩大的趋势,既存在城乡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也存在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达到相当悬殊的程度,基尼系数已超过0.

4。近几年来,我国消费不足实质是结构性消费不足,主要表现为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消费不足。当前,我们面临的矛盾是,一方面,城镇的收入分配在向高收入群体集中,而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在不断下降,他们将越来越多收入存在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城镇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民边际消费倾向高,但他们却无钱消费。

如何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公平地分配到不同收入群体,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民身上,让他们提高收入水平并增加消费,这是当前我国宏观政策的关键所在。

从经济运行角度看,如何避免或消除经济运行中储蓄过剩、产能过剩和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不仅是近期宏观调控需要面对的,而且也是国家长期政策和制度安排需要考虑的。就当前而言,我国的货币金融政策尚显偏松,财政政策相对偏紧,这种政策组合不利于控制工业产能的进一步过剩,也不利于扩大国内的消费,因此考虑到情况的变化,我们应该奉行“总体稳健、适度微调”的思路,在目前政策姿态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在力度上调整当前的货币政策和。

对策: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2024年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是“稳增长”,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比,稳健货币政策的发挥空间有限。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调控仍有空间,适当时机还可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相应提高贷款利率;其次,金融机构应尽快调整资金使用结构,不断调低投资贷款比例,相应提高消费贷款比例,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积极推进住房抵押贷款、汽车、家电消费贷款、教育贷款、婚丧贷款等,鼓励居民贷款消费;再次,为了缓解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矛盾。另外,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的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以代客境外理财的形式加大投资国际金融市场,以此缓解流动性过剩和因**盈余及fdi流入给央行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长压力。

一、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切实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统筹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三者关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是加强对保障改善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完善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财税政策。

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加大结构性减**度,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负担。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认真研究并合理确定存贷款利差,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防范和化解潜在金融风险。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精心搞好物价调控,有效管理流动性和通胀预期,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供给,降低食用农产品税费水平,降低流通成本,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将“稳增长”的重点放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上。 2024年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是“稳增长”,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比,稳健货币政策的发挥空间有限。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调控仍有空间,适当时机还可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相应提高贷款利率;其次,金融机构应尽快调整资金使用结构,不断调低投资贷款比例,相应提高消费贷款比例,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积极推进住房抵押贷款、汽车、家电消费贷款、教育贷款、婚丧贷款等,鼓励居民贷款消费;再次,为了缓解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矛盾。

另外,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的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以代客境外理财的形式加大投资国际金融市场,以此缓解流动性过剩和因**盈余及fdi流入给央行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长压力。

三、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制定有效政策措施,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种粮比较效益。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面落实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政策,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所占比重。下更大力气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抓紧完善并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标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制止高耗能、高排放产能扩张,控制产能过剩行业重复建设。强化**目标责任,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抓好大气、水体、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动煤炭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四、扩大内需,对冲外部风险。

众所周知,世界市场的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从冰岛到希腊到西班牙都是如此,而德国也被此连累,欧元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而英国这个与欧元区有着密切经济往来的国家也被波及。所以我国对外**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美国等国家所设置的**壁垒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着力提高居民消费需求。

尽快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科学确定**性收入水平,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再分配要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逐步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切实抓好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严格新上项目准入标准,注重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扩大内需,把眼光投向国内市场,也应该想办法扩大居民对国产品牌的购买力。同时我们还应该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增强市场自身的调控能力。

财政政策应从目前的偏紧(压缩国债发行规模、压缩赤字规模)状态向灵活状态调整,适当扩大**的投资和消费。一方面,各级财政应进一步增加用于城镇低收入人群的贫困救济支出,进一步扩大救济覆盖面,继续提高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职员工资水平,并继续向有利于消费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推动农民消费。

五、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加强创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

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和社会救助机制,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注重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抓紧制定并严格执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切实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强化食品、药品、生产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城乡居民预期支出。当前,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偏低,储蓄倾向偏高,与我国教育、医疗、养老、失业扶助、贫困救济以及住房制度改革都有密切关系,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医疗、就业扶助、贫困救济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提高**对这些方面的支持力度,扩大城乡居民的受益范围,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宏观经济学作业

练习题2一 单项选择。1 可支配收入中,边际储蓄倾向若为了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b a.0.25b.0.75c.1.0d.0.64 2 假定一国的边际储蓄倾向为0.4,投资增加12亿美元时,该国最终增加国民收入为 a a.30亿美元b.20亿美元c.40亿美元d.50亿美元3 某个经济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作业

宏观经济学 第二次习题。1 考虑下列式子描述的一个经济体的情况 1 计算这一经济中的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和国民储蓄 2 求解均衡利率。2 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供给每年增长5 总产出的增长率为每年2 实际利率,求解名义利率是多少?3 假设货币需求函数,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2000,实际产出为1500...

宏观经济学作业

1 如果在一国的经济当中,自发性消费a 250,边际消费倾向c 0 75,i 500,购买g 500。单位 亿美元 求 1 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是多少?投资乘数是多少?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 即收入 为6000,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化。为什么?1 y c i g,c a cy,代入数据,收入y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