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作业

发布 2022-09-04 02:03:28 阅读 1540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作业。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什么是微观经济?二者的区别有哪些?

答:宏观经济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包括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关系及国内生产总值状况等。

微观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经济者)及个人(消费者)的个体活动,包括企业对自己经营方向、生产规模、销售市场及销售**等的选择,以及个人对自己消费与储蓄的选择及消费方式与储蓄方式的选择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运行的主体不同。

2涉及的范围不同3追求的目标不同4实现目标的主要约束条件不同。5追求目标的行为导向不同。

二、简述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

答: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试析我国**失灵的成因及防范。

答:**失灵指**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干预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与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臵难以实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造成**失灵的主要原因:1.**职能定位不准。

**未能合理地恪守其基本角色定位,导致了**职能的缺位、越位和错位。2.**公共决策的失误。

**科学决策的取决条件是:**能否掌握大量及时准确的公共决策信息、对经济的认知是否符合经济规律、能否公正无私地代表社会公众利益、是否具备决策有效实施的各种条件。但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这些条件不可能同时具备,以致出现问题。

3.**公共决策过程的高成本。**公共决策是以集体作为决策主体,以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决策对象,并通过遵循政治秩序的政治市场来实现,这一特征决定了**决策过程的高成本。

4.**机构运行的低效率。非市场化的**机构运行与企业经营相比,缺乏产权和利润最大化的约束,使得**机构运行缺乏明确的投入产出标准,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误和低效。

5.**机构及其**的寻租 。寻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来取得占有租金的特权,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阻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行政运行效率。

**失灵的防范措施:1.明确**与市场的边界,合理定位**的经济职能。

2.按照职能任务要求,合理设置**机构。3.

引入市场机制,建设高效率的**。4.以创建服务型**为中心,转变**管理方式。

5.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能力。6.

加强依法行政、监政力度,规范**行为。

四、什么是社会总供给?什么是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涵义是什么?

答:社会总供给是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向市场提供的供国内最终使用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社会总需求是同一时期市场上所有经济主体用于购买国内市场上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支付能力的总和。

社会总供求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同一计算口径、同一时期内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协调和平衡。包括下述意义上的平衡: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相统。

一、价值平衡与实物平衡相统。

一、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相统。

一、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相统一。

五、试述有效需求不足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答:有效需求不足,即社会总需求严重小于社会总供给。

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社会总供给过剩时,就会引起国民经济增长缓慢以至停滞。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以下不利影响:1、使生产缺乏需求拉动而发展缓慢以至停滞,造成社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生产和需求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它们互为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相互促进,彼此创造着对方。没有需求的不断增长,就不会有生产的持续发展;生产缺乏需求的拉动,就会出现滑坡,产品滞销,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商品生产和销售困难,引起经济效益下降。需求不足下,企业为了寻找出路,运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但因生产滑坡,导致生产量下降流通时间延长,资金周转缓慢,大量商品堆积无法**,妨碍生产者采用先进技术,最终导致微观和宏观经济的效益低下。

3、就业水平降低,群众收入及生活受到影响。有效需求不足,会使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减少,造成失业和潜在失业人员增多。同时,企业经济效益滑坡,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也要降低,收入受到影响,甚至引起群众不满,最终导致社会动荡因素增加。

4、总需求不足的积累效应,会加剧国民经济停滞。总需求不足会诱发低增长、低收益和低价位,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减少消费需求,从而导致总需求不足的趋势不断加深。总需求不足的内生性积累效应,使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失衡并衰退状态中,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危害。

九、个人收入分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个人分配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市场经济原则和收入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收入分配的市场经济原则是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贡献进行分配,即等量投入获得等量报酬或等量贡献获得等量报酬。

收入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共同富裕的原则、2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3保障社会稳定的原则。

六、试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运用。

答: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银行在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存款准备金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手段。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效果:①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量的巨大波动;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③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④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2、再贴现政策:指**银行通过规定或调整再贴现率,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银行申请再贴现的票据种类资格,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以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手段。效果:

①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②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①主动权并非只在**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②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③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3、公开市场业务:指**银行在货币市场上通过买卖有价**的活动调节基础货币,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手段。效果:

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七、试述财政影响总供求的途径。

答: 1、通过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影响社会总供求。一是财政支出对社会总供求有影响。

这是因为财政支出所形成的需求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这种需求间接影响社会总供给。同时,财政支出投向会对社会供求结构产生影响。二是财政收入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

国家财政收入的变动会导致企业、居民收入的变动,企业、居民收入的变动会影响其投资和消费行为,进而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产生影响。

2、通过参与货币流通影响社会总供求。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支活动都是以货币形态进行的,财政实际上参与了市场货币流通过程,流经财政部门的流通量在整个市场货币流通量中占有很大份额,财政通过调节其收支活动,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进而调节货币流通量所代表的社会总需求。3、通过参与预算外资金收支影响社会总供求。

财政通过调整税种及税率直接调节预算外总额,进而间接调节预算外资金所形成的社会总需求;通过调整财政信用规模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间接调节预算外资金使用额,进而调节由预算外资金使用所形成的社会需求,最终对整个社会总需求产生影响;通过将预算外资金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建立预算外资金预决算管理制度和严格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等,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使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朝着有利于促进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

十、什么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

答: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演进的趋势或过程。这表明一国产业结构本身就存在着结构演进和不断高度化的问题,可以从三次产业的演进趋向和工业结构的演进趋向说明。

三次产业的演进趋向,可概括为配第克拉克定律,即三次产业依次更替为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大的产业。业结构的演进趋向依次表现为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这三个阶段,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又有明显的层次递进性,下一阶段的因素孕育形成了上一阶段之中,又把上一阶段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部门之间比例关系协调及各产业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产业结构是否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产业间比例关系是否协调、产业间内在联系是否合理、社会资源能否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

八、试述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运用。

答:财政政策工具是**实施财政政策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主要包括财政预算、税收、公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付。

1、财政预算:是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年度计划,它包括**预算和地方预算。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财政预算具有事先调节功能,主要通过预算规模、预算差额和预算结构实现的,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产生很强的政策导向功能。

2、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国家对税收的运用,是要是按照各经济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收入额、经济流转额、财产拥有额和某些特定的经济行为,分别规定不同形式的税种及税目和累进的、比例的、正的、负的等各种弹性的与非弹性的税率,利用开征、减免或停征某种税种和提高或降低有关税目的税率与起征点等形式,通过税收总量及结构的调整,调节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进而协调供求总量和结构。

3、公债:是**的信用收入,即以信用方式筹集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国家对公债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它对经济的流动性效应和利率效应上。

公债的流动性效应是指通过改变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状况,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性或抑制性效应。通过调整公债期限构成和改变公债资金**实现。公债的利率效应是指通过调整公债的利率水平和影响其供求状况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性或抑制性效应。

通过确定公债发行利率和改变公债的买卖**来实现的。

4、购买性支出:是**利用财政资金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购买性支出是实现反经济周期和稳定物价的强有力工具。

**的购买性支出主要通过**投资和**消费来实现的。**通过对自身投资规模和投向的调整,可以扩大或缩小社会投资需求,并调整产业结构、资源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比例关系。**通过对自身消费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可以直接增加或减少社会消费需求,引导社会生产的发展方向,进而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

宏观经济学作业

练习题2一 单项选择。1 可支配收入中,边际储蓄倾向若为了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b a.0.25b.0.75c.1.0d.0.64 2 假定一国的边际储蓄倾向为0.4,投资增加12亿美元时,该国最终增加国民收入为 a a.30亿美元b.20亿美元c.40亿美元d.50亿美元3 某个经济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作业

宏观经济学 第二次习题。1 考虑下列式子描述的一个经济体的情况 1 计算这一经济中的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和国民储蓄 2 求解均衡利率。2 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供给每年增长5 总产出的增长率为每年2 实际利率,求解名义利率是多少?3 假设货币需求函数,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2000,实际产出为1500...

宏观经济学作业

1 如果在一国的经济当中,自发性消费a 250,边际消费倾向c 0 75,i 500,购买g 500。单位 亿美元 求 1 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是多少?投资乘数是多少?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 即收入 为6000,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化。为什么?1 y c i g,c a cy,代入数据,收入y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