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其生态功能是否受到损害。
2. “生态安全”包括两重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即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人类生存需要。
3. 生态安全的特点:(1)整体性 (2)全球性 (3)长期性 (4)不可逆性 (5)“代际”化 (6)全民化。
4. 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是指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处于一种不受污染和不受危害或破坏的良好状态,城市保持着一种完善的结构和健全的生态功能,并具有一定的自我环境调节与净化能力。
5. 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的实质是城市生态系统处于健康、有序、平衡的良性循环中。
6. 城市生态环境安全也必然是城市安全的基础条件。
7. 城市生态安全的基础:( 1)环境安全 (2)国家生态安全 (3)国家资源环境安全。
8. 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根本问题:(1)资源的低效率利用 (2)系统间关系不合理 (3)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差 (4)生态危机影响深远化 (5)生态危机后果严重化。
9. 不同阶段的城市生态安全状况:(1)初期——生态安全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2)中期——工业化,以环境换gdp (3)后期——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低碳生活。
10. 生态环境的伦理意义:一是生态环境伦理以尊重和保持生态环境为宗旨,以未来人类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二是生态环境伦理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存共融。
11. 生态安全:指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状态。
12. 我国城市生态安全的战略重点和措施:一是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推行城市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三是要大力推行有利于城市生态安全的生态恢复和建设;四是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
第二章。1.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1)社会性 (2)易变形 (3)开放性 (4)目的性。
2.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亚系统复合而成的。
3.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
4.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自然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符合而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因而其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
6.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1)空间结构 (2)营养结构 (3)经济结构
4)社会结构:是指人口、劳动力和智力结构。从生态文化的角度来看,地域人口分布合理、劳动力素质高、智力结构优化则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基础。
7.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1)人类自我驯化、高度“人工化” (2)容量大、密度高、运转快、流量大的线状物资循环系统 (3)不完整性 (4)开放性
5)反馈调节特性 (6)脆弱性 (7)层次性 (8)复杂性 (9)动态性。
8.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1)基本功能 (2)服务功能 (3)支持功能
9.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思想渊源:古罗马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建筑三标准实用、坚固、美观。
10.城市生态系统安全面临的问题:(1)环境恶化及环境问题 (2)自然资源问题 (3)管理问题 (4)体制问题。
11.城市生态系统满足耗散结构的三个条件:(1)开放系统 (2)远离热力学的平衡状态 (3)各子系统之间具有线性条件。
12.城市的作用因素愈来愈成为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即要素。
第三章。1.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原则:一是选择适中的地理位置即折中原则;二是考虑自然景观及自然因素;三是考虑水源及交通问题。
2.课本p46. 5和6
3.古代都城生态系统安全的基本维护:(1)自然空间的规划 (2)都城绿化 (3)防火问题 (4)排水问题。
4.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分布规则:(1)围绕的墙垣 (2)中轴线设计 (3)坐南朝北 (4)中庭配置 (5)京城道路网络。
第四章。1.水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要素,被认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产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2.我国城市安全供水的最大障碍:(1)水源水资污染 (2)工业污染 (3)水资源的浪费
3.城市水环境不安全的危害:(1)危及城市人类生存安全 (2)城市地下水超采引发地面下沉 (3)影响经济发展 (4)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用水问题。
4.城市水环境安全的维护及对策:(1)加强城市水系与水源的生态保护及开发 (2)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积极探索 (3)城市水资源规划、开发与治理 (4)城市滨水空间改造 (5)多自然型水环境的建设 (6)加强水资源的可重复利用 (7)城市水安全的管理举措。
5.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1)产生条件,课本p77 1.1
2)土地的超强度开发:既是超过城市水土系统的土地承载力,使开发地带植被和水文系统遭到破坏,地形地貌被改变,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3)快速城市化的影响。
6.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1)表现出很强的人为特性 (2)阻抗因素大为减弱。
7.课本p81的 5
8.“土地污染”:指被利用后由于各种原因受到污染,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潜在危害的土地。
9.高层建筑对城市生态安全的影响:(1)高层建筑影响一座城市的环境平衡 (2)高层建筑隐患多 (3)引起热岛和雨岛效应 (4)飓风效应 (5)噪声效应。
10.课本p107 的3 (论述)
第五章。1.“承载力”,亦称“承载能力”,起源于生态学,用以衡量特定区域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可维持某一物种个体的最大数量。
2.课本p110的1.2
3.城市生态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可持续发展实质是人的发展,是人与其生存环境的共同发展。
4.城市生态安全度(cesd):是维持城市生态安全所需要的最低生态阈值,是城市生态安全程度或等级的反映。
5.提高城市生态安全度必须考虑的因素:(1)应确定城市人口中的安全密度基数 (2)城市土地利用与安全度 (3)对城市道、各类地下道、电线电缆网络、汽车站等的安全可靠性评估 (4)城市规划中要体现宏观减灾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5)开展城市生态安全文化的教育。
6.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标体系可分为三类:一是自然资源支持力指标;二是环境生产支持力指标;三是社会经济技术支持水平指标。
7.(从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划分)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可分为三类:一是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二是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三是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
8.一个城市的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可由一系列相互制约又相互对应的发展变量和制约变量构成。(1)自然资源变量 (1)社会条件变量 (3)环境资源变量。
9.环境要素承载力的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2)水环境承载力 (3)大气环境承载力 (4)旅游环境承载力。
10.课本p120的6.1 和6.2
11.生态足迹: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解废物、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耗的空间测度问题。
12.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计算人类的生态消费、衡量生态可持续的测量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认为它是测量生态可持续性的生态底线衡量标准,是国家地区自然资产核算的一种廉价而快速的计算框架。
13.生态足迹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作用):(1)城市的“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 (2)地理位置与生态位置不能等量齐观 (3)在同一座城市富人比穷人有更大的生态足迹 (4)全球化可能会增加城市的脆弱性 (5)城市创造生态效益。
14.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时空复合系统,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固有的空间动力学背景和机制原理。
15.在环境施加的压力、环境状态、社会响应或行为之间形成一个闭合的相互作用框架中,环境效应是环境建模和时空调控的立足点和嵌入点。
16.城市环境管理时空调控具有层次结构的调控途径,调控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六章。1.生态建筑的思想渊源:(1)“天人合一”自然哲学思想的延续 (2)传统建筑环境内涵的扩充。
2.生态建筑技术的演进 ,课本p145 表6-1
3.生态建筑技术分为三个层次:(1)低技术 (2)中技术 (3)高技术。
4.高新技术向建筑业的渗透与应用,一方面方便了人自己,另一方面也为城市交通减少了压力,减少了交通环节中的能耗和污染,减少了城市的**和物流,其适应了现代建筑与城市的生态化、高级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与城市生态安全的策略是一致的。
5.(结合例子)生态建筑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绿色建筑;第二类是掩土技术;第三类是自治建筑;第四类是节能建筑;第五类是整合生物气候建筑。
6.“整合生物气候建筑”得益于景观学,用景观学或者说风景学的观点来决定场地的方位,从而构筑建筑物,不仅考虑美学的问题,而且还从设备的角度来决定建筑的供热、制冷和照明。生物气候建筑的设计思想最初源于节省能源的需要,继而上升到保护环境的高度。
7.课本p166的倒二。
8.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1)采用生态方法设计社区的规模和设施,其实际运作状况好于单体建筑 (2)协调社区组织,使其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社区是基本的生活场所,同时强调循环利用的重要性 (4)社区是一个有生命的联合体,是建立认同感的基本单元。
9.生态设计策略的嬗变中,从“以人为中心”到“以环境为中心”。所谓“以人为中心”其实并不否认人的能动性,它与传统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思想之间的根本区别就是将环境与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限制条件,是所有物种共同的财产,而不仅仅是人类可以所以支取的私物。
10.从浅层生态学转向深层生态学的转变与不同:课本p175的2.7
11.生态城市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园林城区;二是绿地系统网络化;三是城市生态化。
第七章。1.课本p190的表7-1
2.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是由城市中不同类型、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构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地域性的特征。
3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1)提升城市生态安全度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优化人居环境,聚积功能 (3)集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生态功能之大成 (4)防灾功能 (5)生态恢复功能 (6)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
安全技术导论
安全在身边。化工111 宋光涛 10110200 指导老师 王评。摘要 为了在社会上更好的发展,为了在日常生活中愉快的生活,为了在学校里更充实的学习,我们就要在学校注意校园安全,在生活中注意日常生活安全,在平时有应对灾害危机的办法。关键词 校园安全,日常生活安全,灾害危机应对。1研究背景。1.1 在...
安全工程导论 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 实验大纲
安全工程导论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 安全工程导论。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safety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课程属性 专业平台课程。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安全工程自编 安全工程导论实验指导书 学时学分 总学时 18 实验学时 2 实验学分。应...
网络安全导论
1.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价标准将安全级别划分为 4 大类 7 等级。2.ppdr网络安全模型包括四个部分是策略,保护检测响应 3.制定安全策略的原则包括均衡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最小限度原则。4.以窃取信息和资源为目的的攻击称为 被动攻击。6.一般木马程序包括 服务端 和 客户端两个程序 7.漏洞分为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