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7日至24日,思远阳光暑期社会实践团先后在安徽蚌埠、合肥、巣湖等三地市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社会调查活动,此次社会调查的主题是“农村籍在校大学生比例状况调查——以安徽省三地市为例”。在此次为期八天的社会调查中,各位团队成员精诚合作、共同努力,通过问卷、访谈、观察、分析等方法对调查的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现阶段,安徽省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基本上呈现出“上小下大”的状况:即高层次少、低层次多,农村大学生多集中在二本和专科类的学校。在我们走访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学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农村大学生比例最少,为25%;巢湖学院2024年为51.
06%,2024年为52.15%;蚌埠学院和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均未对该问题作过专门的统计分析,但是据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称,农村籍学生均占到学生总数的70%——80%。(数据还有未统计的,待完善)
现对此次调研做一下总结、分析,以求在找到调研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化团队成员对调研课题的认识。
在调研的准备阶段,为了更好地做好问卷、量表的设计等工作,我们团队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农村籍在校大学生比例的因素作了初步的假设。为此,我们提出了四个主要因素:
一)、城乡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
二)、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异;
三)、教育政策的城乡不均衡;
四)、社会观念的变化。
以下将以我们所取得的调研资料为基础对以上四个初期的假设加以分析和总结。
一、 城乡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
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是影响城乡大学生比例现状的重要因素。好的教育资源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现阶段城乡教育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我们通过对26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访谈得到如下的结果:
从表中我们不能看出:从人们的个人认识来看,超过84%人的认为现阶段城乡的教育存在大(或很大)的差距。这26个学生中有安徽城市的学生,也有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既有在校大学生,也有即将踏上大学生活旅途的高中学生,他们都是教育的第一直接接触者,因此,他们的看法对我们来说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那么这种差别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 家庭教育。我们过去在谈论教育差距的时候很少涉及到家庭教育的内容。但事实上,城乡教育的差距起始就在于家庭教育上。
城市的家长一般都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普遍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可以为孩子提供很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而农村的家长由于受到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忙于养家等因素的制约,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不及城市家长,而且不少农村家庭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个盲区,甚至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我们在此次调查中走访了不少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他们普遍都认为农村的孩子具有能叫苦、勤奋的优点,但是他们在适应新的环境、与人沟通交流等方面却处于劣势。而这种劣势的根源与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特别是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2) 师资水平。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不少人为城乡的师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以以上做过深入谈话的26个同学为例,在谈到城乡教育差距时,有21个同学认为师资水平是城乡教育的主要差距之一。
在与一线的教学教师、乡镇教育**的谈话中,他们都谈到了农村师资流失的问题。我们在蚌埠学院做访谈的时候曾经遇到这样值得我们反思的现象。我们在访问一位师范专业的同学的时候问道:
如果你是教育厅的厅长,你将如何解决农村师资流失的问题?”
采取强制的措施,把好的城市老师发放到农村去。”
如果你将来参加工作,你会回到农村教学吗?”
我将来不想从事老师的工作。”
我们是假设你会从事教师的工作,你愿意回到农村教学吗?”
不愿意。”为什么?”
收入低,工作条件比较差。”
我们在此并不是要刻意地批评这位同学,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我们在此只是想列举一个个例,来反映一下我们的农村教育所面临的师资问题。在乡、村甚至是县一级的学校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优秀师资流失的问题。不少在农村新参加教学工作的老师,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都有去城市的倾向,农村被迫成为城市老师的“培养基地”。
除了城市有较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发展机会之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为他们的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而且,最后一个因素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农村教育水平差——农村师资流失——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希望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教育政策的时候,可以多为农村的这些老师特别是志愿到农村工作的老师考虑一下,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自我、发展下一代的机会,真正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 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是城乡教育资源另一个主要差异。在我们访谈的26名学生中,有12名提到了硬件设施的差异。
这个比例较认为师资水平差异的21:26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可见,同学们也比较一致地认为师资水平是影响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但是从我们到访过的一些中小学校以及与教育有直接关系的人士谈话中,不难看出硬件设施的差异,在不小的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以合肥市城乡结合部的大志高级中学为例,大志高中是一个民办的私立学校,学校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2024年共有241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人数87,本科上线率为36%,整个学校内部只有几个水泥篮球场,没有其他的体育设施,而餐厅的设施也很简陋。
这与我们到过的巢湖市二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巢湖市二中位于巢湖市区,是安徽省级师范性高中,学校内部各种设施都比较齐全。城乡学校硬件设施,特别是生活、体育设施的差别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不无影响。
而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的劣势或许会更加的突出。
4) 信息渠道。在我们访谈的学生中,提到城乡信息不对等的只有5个人。农村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获取信息的时效性也比较差。
随着信息技术向农村的普及,这种差距对城乡教育的影响在日益缩小。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差距的存在,对于在信息获取上处于劣势的农村学生来说,学校在信息搜索与提供上的责任要更大一些。我们相信,只要学校有意识地做好信息的搜集与发布,农村学生在信息获取上的劣势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弥补的。
5) 经费**。经费是学校发展的物质保障。农村学校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政策等的影响,教育经费一般较为紧张,而且**相对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城市学校在教育经费上一般都优于农村学校,而且也不乏社会资金的注入。
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3.48%,而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一般都占到gdp的10%左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位老师认为,我国的“政策与财力并没有向城市倾斜,倾斜的是地方**,特别是乡镇**对教育的投入不足”,这也反映出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
关于教育资金的**多样化,这位老师提出,“原则上是同意教育资金**多样化的,但是实质上并不同意,我国的体制同欧美不同,中国福利投入不够,就业人口大于就业岗位,造成高考压力大,教育资金**的多样化会影响教育公平”,他又提到,“哈佛大学80%的经费来自校友”,“教育资金是否应该有多样化的**,关键是取决于社会制度、就业状况与社会保障”。温家宝总理也提出同意教育资金**的多样化,在此我们不妄谈是否同意教育资金**的多样化,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还是应该承担主要的教育经费,更加注重教育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
还有一点想说明一下,以上六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独立而又有机统一。其中教育经费、硬件设施是物质基础,师资水平、教育政策、信息获取是主要手段,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城乡教育的差距不仅是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发展地、全面而又有所侧重地看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
二、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异。
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相比而言,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较慢。那么,收入因素是影响农村大学生比例的重要因素吗?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我们制作了如下的统计**:
2024年合肥、蚌埠、巢湖三地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简表。
注:表中“人均可支配收入”项目,农村的统计项目为“人均纯收入”。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城乡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消费性支出方面,城镇居民远大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一般在5000-6000元左右。现阶段,我国大学本科(不含私立高校、对外合作办学)学费一般在4000-6000元左右。
以此来看,高等教育的学费对于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有一定的负担,但也是家庭收入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从我们对农村居民有访谈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农村受访者都表示自己的家庭年收入在5000-8000元之间,供给一个大学生比较困难,但“基本可以承受”。并且,大部分的农村学生家长表示,只要孩子考上大学,都一定会尽家庭的财力去支持孩子上大学。
另一方面,我们也走访了不少直接从事学生工作的学生处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他们大多数也认为,高等教育的学费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但是,随着农村收入的增长和国家一系列奖、贷、助、勤等政策的完善,收入因素对于农村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完成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
所以,我们通过此次调研认为,随着农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国家、学校一系列助学政策的完善,收入因素对于现阶段农村大学生比例状况构成已逐步下降为次要因素。但是,这个次要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农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造成对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收入波动等的抵抗力就很弱,容易出现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所以国家、学校也要不断探索新的资助方式,确保资助的及时性和连续性,保证每一个有能力考上大学的学生上得起学,保证每一个已经踏上大学征程的学生不因为经济问题辍学。
三、教育政策的城乡不均衡。
我国的教育优势资源集中在城市,因此在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向城市倾斜的现象,即:在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多以城市作为参考对象,这本无可厚非。这种现象从今年引发热议的“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中可见一斑。
不容置疑,“校长推荐制”在选拔优秀学生、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方面确实有它的创造性和合理之处。但是,从获得推荐名额的学校来看,这些学校均是省内一流的高中学校,而农村学生集中的县乡级高中并无一所(当然这并不可能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学生工作的某处长认为,北大的此项政策“并无实际意义,愿望很美好,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他们在制定此项政策的时候“绝对没有考虑到农村中学”,“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吸引优秀的生源,实质上是一种‘作秀’行为。”
我们在此不想妄加评论这位老师的观点,但我们的教育部门在制定具体的教育政策的时候是否应该更多地向农村学校来倾斜一下,毕竟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在我国加快城市化步伐的大背景下,农村教育在这一方面无疑会承担与它所得到的教育资源不相称的重任。好的农村教育才能把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人才资源,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使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踏上更加健康合理的道路。
四、社会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就业状况逐步经历了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到自主择业的转变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了“人口红利期”,就业的需求大于就业岗位的供给,造成我国现阶段出现了就业困难的状况,众多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特别是广大。
二、三流大学的毕业生不容易找到理想工作的情况使不少农村居民对待高等教育的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我们的实地调研中,不少家长认为现在供一个大学生最大的困难是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怕白浪费钱”。甚至一些家长认为反正毕业后也不一不定能找到好工作,还不如趁早退学,出去打工。
在他们的眼中,同村的谁出去打工挣了钱,盖了新房就是有出息。他们更多顾及的是孩子的眼前利益而不是孩子的长远发展。
暑期实践调研报告 总结报告
3 经济发展规划。毛河村利用天然的水质,山林,规划并创新一批特色产业。毛河烧酒,毛河腊肉,食用菌,山货,烟叶,特殊养殖,有色金属,红色旅游及国家级森林公园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并产生产业链条,比如毛河烧酒,腊肉及旅游搭配,相互带动。目前,由于封山育林,毛河村食用菌产业停滞。烟叶,农作物则由于耕地面积...
调研报告 暑期实践调研报告
关键字 贫困经济发展产业改革环境教育。三门峡 省 市 区 县 狮子坪乡毛河村是位于 省 市 区 县 最靠西位的偏远山区,全村178户,617口人,居住分散。介于交通与地理环境原因,经济发展落后,人均耕地面积处于全县最低,农作物产量低,主要经济 极不稳定。近年,在各级 和帮扶单位的协助下,村民经济发展...
调研报告暑期实践调研报告
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迅速,但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国家不断加强对偏远山区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地域条件等问题,偏远山区各方面发展速度缓慢,经济结构改革困慢重重。扶贫工作一定程度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有利于先进物质精神文化的推广交流,也能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支援山区教育深受贫困地区人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