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学教案

发布 2022-08-22 01:37:28 阅读 3150

第一章档案概论。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档案的起源。

关于档案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诞生以后,产生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就形成了档案。

第二种观点认为:

第一章档案概论。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档案的起源。

关于档案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诞生以后,产生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就形成了档案。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国家产生后,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形成了档案。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原始部落用这种文字记录各项事务,就形成了比较原始的档案。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第四种观点认为:原始社会的结绳、刻契,就是原始的档案,文字、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条又称为阶级社会产物论,又称为文字、国家条件说条又称为原始社会产物说。

二、档案的沿革。

档案的沿革可以从以下分析:

1、载体沿革。

档案按载体可分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 、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2、名称的沿革。

a、“档案”在商代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汉称为“典籍” ;魏晋以后称“文书”、“文案”;唐、宋以来称“文卷”、“案卷”、“案牍”

b、“档案”一词,一般认为初见于清代。

a、顺治十八年(2024年)的官府文书中,有“档案”一词的使用,即“查得顺治十四年四月臣部题定档案”。

b、康熙十九年(2024年)“起居注” :上问马哈喇之父与叔父皆殁于阵,部中无档案。”

c、杨宾《柳边纪略》(成书于2024年,康熙四十六年)

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d、郑州大学文博学院王金玉、王永的文章,认为“档案”一词自清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即开始应用,比《柳边纪略》早了60年,“档案”的原始涵义指仓库财物类的登记簿。(见王金玉、王永《“档案”词源新证》,《中国档案》2024年2期。)

档,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横木框档。

案,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几属。

由此引伸,把处理一个事件的有关文书作为一案。

3、英文archive[`a:kaiv],n.文件、记录、档案,相当于中文“档案”一词。

复数archives[`a:kaivz], n.公文保管处、档案处、公文。

第二节档案的定义。

列宁:“定义可能有许多,因为对象有许多方面。”

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是:“属”加“种差”。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给档案下一个定义: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它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

也可简便表述为: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

除了这种表述外,还可以表述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为了简便起见,也可表述为:原始的历史记录。

另外再介绍《档案法》上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2024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202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这几种定义,在基本思想上是相同的,只不过表述方法不同而已。第一种定义是把“文件”作档案所属,第二种定义是把“原始记录”(历史记录)作为档案的所属,这个原始记录指的就是国内外常用的较为广义的文件。 所谓广义的文件,它不仅指常规的机关文书,也包括技术文件、文艺手稿以及其它各种文件材料。

第三节档案定义的涵义。

一、档案**。

从形成者看**,有三类:机构 、组织 、个人。

中国大陆以前不承认个人拥有档案合法性,不重视个人档案,因此许多个人保存的档案,没有集中到一个档案馆保管,相应地削弱了有些档案的利用价值。而国外有些国家则不同,一些档案管理机构承认个人拥有档案,并鼓励个人把档案存入管理机构,而管理机构只起一种代为保管的作用。但是202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有三种所有形式:

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

二、档案形成。

档案是由文书转化而来的。转化条件有三:

(一)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所谓办理完毕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不能理解为一切文件都要把文件中所说的事情全部办完,才算办理完毕。情况有以下三种:

1、文件内容要求马上办理完毕,并且已经办理完毕。

2、文件内容要求长期执行(办理),但只要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也算一种,如国家的法律、条约、契约、合同、经济远景规划等,只要经过签收、传阅、研究讨论和贯彻执行也算办理完毕。

3、不需要具体办理,只需完成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

(二)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精华”。

(三)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因素,档案是文件的组合。”

三、档案的形式:

档案信息的记注方式很多,载体也多种多样。

从档案的载体上来看,有甲骨、金石、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

表达方式基本有三种:文字、图像、声音;

从记录方法来看,有手写、刀刻、印刷、摄影、录音、录像等。

从文件名称上看,古代有诏、诰、题本、奏折、牌等,近代有令、布告、咨、呈。现代有计划、报告、请示、批复、会议记录等。

从类型上说,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四、档案内容:

档案内容反映了人们各种社会活动,即档案内容上的特征是:

1、十分丰富,无所不包。

一个国家的全部档案记载着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各样的内容;一个机关的档案记载着机关开展工作和生产活动的信息。从古到今的档案,数量浩如烟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无所不包。

2、原始性。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是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档案不是人们有意识编写、加工的,而是为完成某项工作自然地形成的。对于后人来说,它是第一手的资料。因此,档案具有很大的凭证作用。

原始性和真实性的区别:

从整体上看,档案是比较可靠的历史记录,但具体到每一份文件,大多数是真实的,部分档案并非如此,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形成上不真实,是假造、伪造的档案;

二是档案内容失真,形成是真实的,但其内容不真实;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一方面我们不能百分之百地不加鉴定、不加分析地相信档案的真实和可靠性,但也不能怀疑一切。应当看到绝大部分的档案是真实的、可靠的,有部分档案是假造的、不真实的,但这些也有保存价值,不能随意销毁、涂改。

第四节档案与相关事物的比较。

一、档案与图书的比较。

1、不同方面。

a、档案并非是有意识地编写的、杜撰的,图书是作者为了某种目的,有意识地撰写的。

b、数量不同。档案往往是原稿原件,一般只保存几件或一件(孤本),失而不可复得,同一种图书往往印刷成千上万册。

c、作用不同。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并非全是真实记录),绝大多数档案具有信证作用,同时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作用,图书一般没有法律信证作用,在许多方面不如档案作用重要,图书的作用是传播知识。

d、保密性不同。少部分档案含有一定的机密,不能向社会随意开放(但并不排斥向某些人开放);图书基本上是公开发行,不需要保密。(但并不排斥有些"内部交流"之类)。

档案管理学A

三 名词解释 1 档案鉴定。2 联合全宗。四 简答题。1 档案的作用有哪些?2 案卷的组合方法有哪些?为什么不能采取单一的方法立卷?3 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4 档案馆 室 的编研工作有哪些内容?5 档案利用服务的方式有哪些?五 论述题。1 试论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2 试论联合全宗 全宗汇集...

档案管理学

简述人事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收集渠道。人事档案的归档范围包括 调配 任免 考察考核材料,录用材料,办理出国 出境材料,各种代表会材料,工资待遇材料,学历和评定岗位技能材料,职称材料,加入党 团组织材料,政审 考核材料,奖励与处分材料,履历 自传 鉴定材料,科研材料,残疾材料,其他材料。人事档案的收集渠道...

档案管理学

五,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 分类 排列 编号 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六,鉴定档案的原则和标准。原则 必须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用全面的 历史的 发展的 效益的观点,判断档案的价值。标准 1,档案 标准 2,档案内容标准 3,档案形式特征标准 4,相对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