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1

发布 2022-08-17 07:43:28 阅读 753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一)《童趣》

一、 词语积累 (一) 常规词语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 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

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 整体把握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 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

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 阅读**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收获:时有物外之趣。2.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 物外之趣。 3.

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㈠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㈡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㈢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

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

关键:丰富的想像。 8.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

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五、 迁移运用

1.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3. 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有一点儿“阿q精神”等。

4. 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

(二)《〈论语〉十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

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

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四、总结迁移

1.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 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一、词语积累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 1.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代表作。

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

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 [不]同“否”。

二、文学常识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三、内容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四、阅读** 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1 1》

1.再现。侧重于写景状物或叙事的想象作文,可以搜寻脑海中对相关事物的印象,加以再现。2.移植。有时候,想象可以进行嫁接 移植,把优美的景色移为一处,或把有趣的现象归为一物,或把美好的品质浓缩在一人之身。即我们可以按自己意愿中的特定形象,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移植想象。只有善于把想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

课内诗歌赏析。1 次北固山下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 茫茫江水,隐隐青山。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平 阔 正 悬 四字准确生动,阔 是 平 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 即包含 和风 又包含 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一 童趣 一 词语积累 一 常规词语 余 我。童稚 zh 幼小。稚,幼小。秋毫 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故 所以。物外 超出事物本身。私 暗自,暗暗的。拟作 比作。拟,比,比拟。向 接近。昂首 抬头。昂,抬。项 颈,脖颈。素帐 未染色的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