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题
1.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热量.
2.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3.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__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4.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一幅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小冰,冰化水水温未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共性是。
5.为合理利用能源,某同学提出如下设想:在夏季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的电能制冰,白天利用冰时给室内制冷.
6.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请你将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在横线上: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现象,路边树上的雾凇是现象.
7.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水烧开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
8.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白气”
c.秋天,草丛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纷纷飘落的雪花。
9.下列能使蒸发变快的措施是。
a.用瓶子装酒精时要加盖 b.超市里的蔬菜用保鲜膜封装。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树阴下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10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d.人体**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11.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a.有些冰会融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
1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b.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 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13.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14.下列对各种现象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雾是地面的冰块升华而形成的b.石头上的霜是水滴放热凝固而形成的。
c.荷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d.雪是雨水汽化形成的。
15.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其实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是。
a.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 b.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
c.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
16.图12-18所示的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是一种晶体
b.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已经熔化了。
c.对海波加热的时间共用了(t2—t1)min
d.图象上的a、b、c、d四点表示海波的温度依次递增。
17.图12-19中能表示某晶体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18.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
a.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19.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至于很快变质,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
a.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
b.错误,湿毛巾包裹后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更容易变质。
c.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热,有降温作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0.运输食物时常用干冰给食品降温,防止腐烂变质,这是应用。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升华吸热. c.干冰液化放热 d.干冰凝华放热。
三、实验题
2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如图12-20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2)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12-20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2-20丙示数,此时温度为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2-20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实验过程中,志强观察十分仔细,他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况不同,如图(a)、(b)所示,则图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从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___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
22.在**“晶体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如图12-22甲所示,是刘浩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张弛使用了另一种晶体物质,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12-22乙所示,你认为该实验装置存在的不足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12-22丙所示的水浴法加热,实验过程十分顺利,且观察到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丙所示,这种晶体的熔点是。
四、简答题
23.如图12-23所示,在炎热的夏天,小朋友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她发现了一个现象。你能回答图中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吗?请把你的回答写下来.
24.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请你说出其中的原因.
25.填写下列相关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吸热、放热情况:
26.冰箱的制冷原理也与放热、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关,其中主要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27.在图12-12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有的液体是。
a.沸点为100℃的水。
b.沸点为78℃的酒精。
c.沸点为150℃的煤油。
d.沸点为357℃的水银。
28.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来的风降低了周围空气的温度。
b.电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c.吹风加快汗水的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
d.电风扇有制冷效果。
29.在**“水的沸腾”实验中:
(1)除了图12-11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测量仪器是。
(2)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乙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3)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
为错误的数据是你这样判断的。
理论依据是。
(4)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可能的原因。
是当地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5)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综合检测
上蔡县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综合检测。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括号中 1 下列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是 a 人坐沙发,沙发凹陷。b 降落伞匀速直线下降。c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d 正在进站的火...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 填空题。1 传送带正在运送货物,若选择 为参照物,货物是静止的 2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这句话是以 为参照物的,地球又自转又公转 是以 为参照物的 3 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 这是以 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 ...
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检测题
第十二章检测题。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理解,正确的是 a a 使用动滑轮不一定省力 b 吃饭时,筷子是个省力杠杆。c 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力 d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2 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