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物理14章教案

发布 2022-08-12 22:58:28 阅读 2190

14.1 认识内能。

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

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知道内能的单位。

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

2)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教学方法:实验**。

教学准备:铁丝。

教学设计:一、什么是内能。

1.复习。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动能和势能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2.引发学生思考。

1)通过课本第66页图14一l展示的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让学生联想大量做热运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 图展示的苹果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让学生联想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

2)举例让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3)教师总结:物体内部的分子由于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具有能量。

3.在初步认识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告诉学生: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4.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1)联系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的事例,认可等量热水的具有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多。

2)结论: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反之,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这一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也就越多,分子具有的内能就越多。

3)引导学生继续推理:物体的分子在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存在的,因此,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二、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让学生思考:物体的温度变化,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要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哪些办法?

1.**: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1)取一根粗铁丝、让学生想办法使粗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看看谁的办法多?

2)看课文第67页图14—3人用力钻木,使物体温度升高;饮料与冰块放在一起,使饮料的温度降低,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2.让学生概括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

四、小结本节内容: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能概念、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五、练习:辅导练习。

六、布置作业:课文第70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题。

14.2热量和热值。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了解热值的概念,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燃料。

过程与方法。

经历**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的活动过程,进一步熟悉其中的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择燃料”、 饮食与运动”等学生活动,阅读有关“西气东输”的信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学生逐步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养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看待生活中事物的习惯。

培养学生关注饮食与健康意识,帮助他们树立合理利用能源的科学发展观念。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热量的概念、单位,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热值的概念。热量是理解许多热现象的基础,也是下节课学习比热容的基础。

热值则是选择燃料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分析各种燃烧现象和燃烧效率的基础知识。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本节可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热量和热值。热量的概念是承上节热传递改变内能而来,并由此给出了热量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活动——实验**“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这一**既是对热量概念的深化,又为学生后面理解比热容作铺垫。

燃料的热值是人们生活、生产与**中经常用到的物理量。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均消耗能源越来越多。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等燃料的**与其热值密切相关。

为此,课标要求学生认识燃料的热值。热值反映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的多少,是表示燃料性能的重要指标,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热机工作的能源,燃烧过程中存在效率和污染问题,这些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热机、效率和环保等内容承载着对学生进**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功能。

本节教学重点:热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这个学生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热量概念的理解,也是后面学习比热容的基础,让学生做好这个实验是教学的关键。

热值以及如何选择燃料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热量的概念是用内能概念来定义的,比较抽象;同时,热量又是一个过程量,即只有在物体内能发生变化时,才能谈热量,所以热量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

实验“**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需要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热量的概念是承接上节课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而来的,所以课题引入可以采用复习上节课内容的方式。复习时应突出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为了帮助学生形象的建立内能转移的认识,可以利用下面的图形来表示内能转移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教师直接引出热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热量是为了描述和量度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而引入的,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

一个物体的温度即使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反之,物体的温度低,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少。如果没有发生热传递,即它的内能没有改变,就谈不上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吸收热量。

然后通过教师介绍或学生阅读,让学生知道热量的表示符号和国际单位制单位。应该让学生明白,既然热量是内能变化多少的量度,其单位应与内能单位一致。,

这段内容是通过对水加热的实验,让学生认识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实验既可以巩固加深学生对热量概念的理解,又为下节课学习比热容打基础。不管是实验设计、操作,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研究比热容的实验与本实验基本相同。

活动1 实验之前,应先提出问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事实猜想。

进行猜想可以为后面的实验研究定向,同时对最终理解实验结论具有铺垫作用。活动a按照教材设计进行即可。活动b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如何控制变量。

为方便计算,同时考虑到课堂上加热的时间有限,取100g、200g、300g即可。对质量不同的水进行加热时,如果用酒精灯作热源,要保证每个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燃烧情况基本相同。

得出结论后,教材给出了1k**温度升高(或降低)1℃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里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适当扩展一下:1kg砂石温度升高1℃时,需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1kg砂石温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热量?

10kg砂石温度从10℃升高到100℃,需吸收多少热量?与水对比,你有什么发现?这样会对后面学习比热容做好铺垫。

热值是表征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选择燃料的主要依据。热值问题可以从生活中需要大量的热量引出。例如,通过阅读教材图14-9或用多**投影展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判断属于上面的哪一类。

再提出思考讨论题:这些不同燃料燃烧的过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交流后,教师及时总结,明确燃料燃烧过程都要放热,但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为了表示燃料燃烧时这种放热本领的不同,物理学中引入了热值的概念。至此可以顺势给出热值的定义和单位。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15章教案

15.3 电磁铁的磁性。一 问题的提出。在物理课上,老师在讲完磁体之后,对大家说 是不是只有磁体才能吸引铁块?过了一会,老师拿出一个教具给大家做了一个实验,这个装置不通电时不能吸引铁块,一通电就可以吸引铁块。老师告诉大家这个装置叫做电磁铁,并问大家是否见过这样类似的装置。同学们十分踊跃地就说开了 有...

沪粤版教案物理九年级下17 18章

17 1 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一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电动机的主要部件有定子 磁铁或通电产生磁场的线圈 和转子 通电线圈 2 会参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使电动机转起来 二 自主预习 1.什么是电流的磁效应?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收到怎样的力的作用?3.电动机是怎样转动的?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发动机...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十二章练习

第。十 十一章练习题。1 如图所示 用一滑轮组拉着一只木块p沿水平面以0.5m s 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n 若每只滑轮重1n,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不计,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在2s内拉力f做的功为 j。2 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a沿水平面以0.4m s的速度做匀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