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下册氧气知识点提纲

发布 2022-08-11 13:46:28 阅读 2817

德阳外国语学校初2013级化学资料。

第三节氧气。

彩色【突出重点】版)

姓名。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1、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o2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3、o2不易溶于水;

4、o2在低温时能变成淡蓝色液体(-183℃时)或雪花状淡蓝色固体(-218℃时)。

实验1:木炭燃烧?

木炭放入瓶中的方法:由瓶口至瓶底缓慢伸入。(目的:让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

现象?空气中:发出红光。

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c +o2 点燃 co2

实验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注意事项?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 3fe + 2o2 点燃 fe3o4

问题讨论。1)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铁丝燃烧更剧烈,现象更明显。)

2)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火柴燃烧提高铁丝的温度,达到铁丝能够燃烧所需的温度,引燃铁丝。)

3)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原因?

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防止高温生成物落下炸裂集气瓶底。)

4)实验时,要求当火柴快燃尽时,由瓶口至瓶底缓慢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这是为什么?

①火柴未燃尽时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火柴燃烧消耗氧气,使铁丝不能燃烧;②迅速放入瓶底,产生的热量使氧气膨胀,从集气瓶口逸出,铁丝不能剧烈燃烧。

5)某同学做铁丝燃烧实验,未发现火星四射的明显现象,试分析此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

铁丝表面有铁锈(没有用砂纸打磨除锈)

收集的氧气浓度太低

火柴刚点燃就放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已经将氧气消耗完;

火柴快燃尽时,迅速放入集气瓶底部,使上部氧气被排出。

实验3:蜡烛燃烧?

现象?空气中:发出黄色火焰,伴有少量黑烟。

氧气中:比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雾出现,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 o2 点燃 co2+h2o

实验4:淡黄色固体硫燃烧?

现象?结论?

4、淡黄色固体硫燃烧: s +o2 点燃 so2 (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 +o2 点燃 co2

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fe + o2 点燃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出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 o2 点燃 co2+h2o

4、硫燃烧: s +o2 点燃 so2 (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mg + o2 点燃 mgo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小结:氧气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元素,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概念理解。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3、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不一定是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也可能不是)

4、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另外,“光”与“火焰”不同:

火光”:沸点高的固体直接燃烧产生的现象;

火焰”:气体燃烧或沸点低的固、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现象。

氧化反应的理解!

1、物质与氧气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一定是与氧气反应(与氧元素结合均发生氧化反应)。

2、一种物质被氧化(得氧),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失氧)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如:

h2 + cuo 加热 h2o + cu

3、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知识拓展。四、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1、供给呼吸:供病人或缺氧环境下的工作人员(登山、潜水、太空飞行员)呼吸。

2、支持燃烧:火箭的助燃剂,给炼钢、氧炔焰提供氧。

炼钢: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氧炔焰:乙炔+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五、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阅读教材“p92——93

1、自然界中氧气的产生与消耗?

氧气。动植物呼吸作用。

含碳燃料燃烧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2、缓慢氧化?举例!

德阳外国语学校初2013级化学资料。

第三节氧气。

黑白【学生记忆】版)

姓名。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1、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o2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3、o2不易溶于水;

4、o2在低温时能变成淡蓝色液体(-183℃时)或雪花状淡蓝色固体(-218℃时)。

实验1:木炭燃烧?

木炭放入瓶中的方法:由瓶口至瓶底缓慢伸入。(目的:让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

现象?空气中:发出红光。

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c +o2 点燃 co2

实验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注意事项?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 3fe + 2o2 点燃 fe3o4

问题讨论。1)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铁丝燃烧更剧烈,现象更明显。)

2)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火柴燃烧提高铁丝的温度,达到铁丝能够燃烧所需的温度,引燃铁丝。)

3)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原因?

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防止高温生成物落下炸裂集气瓶底。)

4)实验时,要求当火柴快燃尽时,由瓶口至瓶底缓慢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这是为什么?

①火柴未燃尽时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火柴燃烧消耗氧气,使铁丝不能燃烧;②迅速放入瓶底,产生的热量使氧气膨胀,从集气瓶口逸出,铁丝不能剧烈燃烧。

5)某同学做铁丝燃烧实验,未发现火星四射的明显现象,试分析此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

铁丝表面有铁锈(没有用砂纸打磨除锈)

收集的氧气浓度太低

火柴刚点燃就放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已经将氧气消耗完;

火柴快燃尽时,迅速放入集气瓶底部,使上部氧气被排出。

实验3:蜡烛燃烧?

现象?空气中:发出黄色火焰,伴有少量黑烟。

氧气中:比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雾出现,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 o2 点燃 co2+h2o

实验4:淡黄色固体硫燃烧?

现象?结论?

4、淡黄色固体硫燃烧: s +o2 点燃 so2 (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 +o2 点燃 co2

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fe + o2 点燃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出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 o2 点燃 co2+h2o

4、硫燃烧: s +o2 点燃 so2 (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mg + o2 点燃 mgo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小结:氧气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元素,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概念理解。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3、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不一定是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也可能不是)

4、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另外,“光”与“火焰”不同:

火光”:沸点高的固体直接燃烧产生的现象;

火焰”:气体燃烧或沸点低的固、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现象。

氧化反应的理解!

1、物质与氧气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一定是与氧气反应(与氧元素结合均发生氧化反应)。

2、一种物质被氧化(得氧),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失氧)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如:

h2 + cuo 加热 h2o + cu

3、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知识拓展。四、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1、供给呼吸:供病人或缺氧环境下的工作人员(登山、潜水、太空飞行员)呼吸。

2、支持燃烧:火箭的助燃剂,给炼钢、氧炔焰提供氧。

炼钢: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氧炔焰:乙炔+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五、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阅读教材“p92——93

1、自然界中氧气的产生与消耗?

氧气。动植物呼吸作用。

含碳燃料燃烧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2、缓慢氧化?举例!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最新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老人与海鸥 海鸥老人 吴庆恒 对海鸥无私的爱 海鸥对老人令人震撼的情。跑进家来的松鼠 表达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三件趣事。最后一头战象 沈石溪 战象善良 忠诚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金色的脚印 日 椋鸠十 老狐狸爱子情深 动物之间生死相依...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基础科学。2 物理变化是指。3 化学变化是指。4 镁带燃烧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5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科学 一般步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 用于加热的仪器 试管 烧杯 烧瓶 蒸发皿 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不可加热的仪器...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包括酸及其。性质 碱及其性质 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中和反应四部分内容,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一 酸及其性质。酸的组成氢离子 酸根离子。1 跟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2 酸的 ph 小于 7 3 跟 h 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