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说课稿

发布 2022-08-04 17:30:28 阅读 7860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海兴县第三中学王鸿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海兴县第三中学的王鸿志。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红磷燃烧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过程。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二、学情、学法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抽象,枯燥。如果直接讲授,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设置分组实验,以**的方式来学习。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

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欲。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试验结果,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分析法,“活动——建构”模式的教学结构。把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教学进行如下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实施实验方案,反思**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在教学中,利用多**课件的演示,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大大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本课按照“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活动探索、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四个环节组织教学。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上课之初****“火烧赤壁”。

教师:每当看到这一**时,我就会想起苏轼的一首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大火使曹操百万雄师成为泡影。满江的大木船化为一堆灰烬, 为什么灰烬比木船的质量减少了呢?而铁在氧气中燃烧质量却增加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化学变化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吗?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和**欲望,并留下悬念和问题。

让学生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然后发问: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被难住了,于是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这样,使学生明确探索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2.活动探索、建立模型。

这一环节我采用**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1)提出假设。

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2)实验**。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思想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

设计实验确定方案:根据将做的两个实验: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②铁钉与cuso4 溶液的反应来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确定最佳方案。

实施实验:按同学们设计的最佳方案进行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学生:1.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汇报实验结果(填表)

表一:1.实验内容: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2.观察记录: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红磷+细沙+锥形瓶)为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g。

3.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4.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

表二:1.实验内容:铁钉与cuso4 溶液的反应。

2.实验结果:反应前物质总质量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g。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

得出结论: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结果后共同得出以下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

教师强调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都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这是所有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

为了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又补充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二:镁条燃烧。观察现象后。

学生讨论:为何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学生讨论老师加以引导得出:

有些实验好像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没有考虑气体的参加和生成。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使认识更加深刻。

3)微观解释。

这时有的学生会有疑惑 “为什么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甚至有的学生表示怀疑,“真的是所有的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吗?”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展示“水通电生成氢气与氧气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只是由于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但在这一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3.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后,运用它来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我设置了几组习题:

例1、填空: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元素和(__元素,可能含有(__元素。

例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kclo3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大。

3)课前**中的大木船燃烧后,生成灰烬的质量比原来木船的质量小。

设计意图:建立一个化学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用这些“化学化”的东西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寻找生活中符合这样特点的例子,引导学生能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带进课堂。

4.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在反馈、矫正后,提出:①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说出在化学反应中,哪些项目(指标)不变?

哪些项目(指标)改变了?哪些项目(指标)可能变也可能不变?②你能否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有哪几方面的应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成功之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不少化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种课堂体验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总结:对于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布置课后作业。

1.复习本课教材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第二节化学方程式。

五、板书设计: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2、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种类。

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质量。3、应用。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

说课 二氧化碳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安排在空气 氧气之后,水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今后学习物质的性质 用途和制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会怎样 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

化学说课稿 奇妙的二氧化碳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奇妙的二氧化碳 本节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 九年级 上 这一节课是上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完成本节课内容需要2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三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说课稿。段家河初级中学王正林。各位专家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材处理 课堂教学设计和几点说明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一说明 一 教材分析。1 本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