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3 1电现象课堂练习题

发布 2022-08-03 23:51:28 阅读 6370

电现象课堂练习题。

1、物体有了_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_2、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小球,发现小球被吸引,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这个小球,小球也被吸引,则这个小球___电.

3、放在一起的___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中和后的两物体都会恢复成___的状态.

4、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因此整个原子是中性的.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失去电子的物体会带___得到电子的物体会带___

5、电磁铁是利用电流___效应工作的,电炉是根据电流___效应帛成的,给蓄电池充电是应用了电流的___效应。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灯丝会发光,在这个过程中,实际是将___能转化为___

6、像磁体周围存在___场一样,带电体周围也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叫做___通过___带电体之间不需要接触就能发生___7、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物体和这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则这个物体一定带___电。

8、如图12所示,图中___的两个通草球一定带电。9、下列物质中一定带负电的是()

a.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b.能与带正电的物体相吸引的轻小物体c.与带正电物体接触过的验电器d.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10、用物体甲、乙靠近带负电的物体丙,结果是丙被甲吸引、被乙推开,由此可知[ ]a.甲带正电.b.甲带负电.c.乙带正电.d.乙带负电.

22、甲、乙、丙三个小球,已知甲、乙、丙互相吸引,乙、丙互相排斥,乙球带负电,则[ ]

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

23、把带正电荷的玻璃棒与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发现两片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 ]

a.有一部分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箔上。b.有一部分电子从金属箔转移到玻棒上.c.有一部分质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箔上。d.有一部分质子从金属箔转移到玻璃棒上。

24、两相同验电器a、b都带有电荷,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大于b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如图6甲),拿一根带橡胶柄的金属棒ab,把a和b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可观察到:a上的金属箔张开角度逐渐减小,并到某一角度为止,而b上的金属箔的张角逐减小到零后,又张开到与a相等,如图6乙,则两验电器原来带的电荷是[ ]

a.都带正电。b.都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a的电量大于b的电量.d.带异种电荷,a的电量小于b的电量.

25、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6、两个金属导体,甲带正电,乙不带电,将二者接触使乙带电的过程是[ ]a.甲的正电荷移向乙,乙带正电.b.乙的正电荷移向甲,乙带负电.c.甲的负电荷移向乙,乙带负电.d.乙的负电荷移向甲,乙带正电.

27、将带负电的物体a靠近挂在细线下的绝缘小球,小球被排斥;若换用带正电的物体b去靠的而未接触该小球,则小球()a.静止不动b.一定被物体b吸引。

c.一定被物体月排斥d.可能被物体月排斥,也可能被物体b吸引。

28、用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一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这表明验电器原来( )

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以上三者均有可能7.下列现象中,与物质带电无关的是( )a.塑料与头发摩擦后能吸引小纸屑b.书本被水浸湿后,里面的纸张全粘在一起c.琥珀与毛织物摩擦后能吸引纸屑d.身上穿着的化纤衣服很容易吸到灰尘。

29、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这个物体[ ]

a.带负电.b.带正电c.不带电.d.带正、负电都可能。

30、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通草球时发现通草也向橡胶棒靠近,由此可判断[ ]

a.通草球带正电.b.通草球带负电.c.通草球不带电.d.以上判断都不对.31、两个物体相互擦的时候,物体能够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个物体上的电子全部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b.失去电子的物体带负电.c.得到电子的物体带带负电.d.两个物体都带负电(32、蓄电池是能够重复多次使用的电源,在对蓄电池充电的过程中( )a.电能转化为内能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电能转化为光能。

33、雷雨时,避雷针的尖端能不断向空中释放电子,这时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是( )a.从地面流向避雷针的尖端b.从尖端流向地面。

c.没有电流d.因不知正电荷的运动方向,无法判断电流的方向3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a.摩擦可以产生电。b.摩擦时原子核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c.核外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摩擦时要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电能。

35、a、b、c是三个轻质小球,a吸引b,b排斥c,则a的带电情况和a、c的相互。

作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带正电,a与c相吸b.若a带负电,a与c相吸c.若a不带电,a与c相吸d.以上说法都正确。

36、某绝缘体甲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甲带电情况和得失电子情况无法判断b.物体甲带正电,电子从物体甲转移到验电器上c.物体甲带负电,电子从物体转移到验电器上。

d.物体甲带负电,电子从验电器上转移到物体上。

四、科学实践题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人杜菲对电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23年他通过大量的实验后发现:不同材料经摩擦后产生的电是不同的.他写道:“因此,由所产生的电荷的性质不同这一点可以认为存在两种电荷,一种诸如玻璃、晶体等透明物质,另一类诸如琥珀、树脂等沥青脂类物质互相排斥的物体具有相同的电性,互相吸引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电性.不带电的物体可以从另一带电物体上获得电性,而且两个物体最后所带的电性也是相同的”.杜菲还将玻璃上产生的电命名为“玻璃电”,将琥珀上产生的电命名为“树脂电”.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物理规律?

42、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如图所示的平面示意图,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个问题.

43物理学中把与___摩擦过的___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___摩擦过的___带的电荷叫负电荷.(2)由表中可知玻璃棒也可带___电.44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毛皮___填“强”或“弱”)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 电现象》教案

1.电现象 教案。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知道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是常见的静电现象。2 知道在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3 知道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电中和现象。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培养逻辑思维...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 1电现象

3.1电现象。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2.知道电荷周围有电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进行的,了解电荷之间作用的规律。3.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 了解电池的作用。4.知道电流的三种效应 知道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及其应用。二 过程与...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5 2 测量电阻

2.测量电阻 欧姆定律应用之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伏安法测电阻,能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电路,并能正确地进行测量和读数。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科学的 方法,学会测量电阻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 活动,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方法,感受科学的魅力,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