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发布 2022-07-27 17:27:28 阅读 5190

第九单元溶液。

一、溶液。一)溶解。

1、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例如:食盐水、医用酒精、碘酒、蔗糖水、澄清的石灰水、空气、合金等。

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在溶液、乳浊液、悬浊液中,分散在液体中的粒子大小是不同的。溶液中溶质粒子最小。

悬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悬浊液)、面粉、泥浆水。

悬浊液不稳定,静置后,固体小颗粒易沉淀,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乳胶漆、牛奶。

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易分层。

乳化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3、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有cu2+呈蓝色,有fe3+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4、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

有些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吸收热量,导致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等。

5、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

加热(或升温);

搅拌(或振荡);

将固体研成粉末。

二)溶液的组成。

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剂: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为液体,常见的有水、酒精、汽油等。

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体作为溶质。例如:医用酒精(溶质是乙醇,溶剂是水)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

若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3、 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名称溶质溶剂。

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 水h2o

盐酸***hcl水h2o

碘酒碘i2酒精c2h5oh

汽油能溶解油脂油脂汽油。

4、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5、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数学表达式。

溶质质量分数(ω)

3)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4)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

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对固体溶质)、量取(对液体物质)、溶解、装瓶,贴标签。

a、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为例说明。

1)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①蔗糖质量:

50g×5%=2.5g,②水的质量:50g-2.

5g=47.5g 。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2.5g蔗糖倒入烧杯中,近似认为水的密度为1g/cm3。

3)量取:用量筒量取47.5ml水,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琉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5)装瓶,贴标签。

把配好的蔗糖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b、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5 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1) 计算:6%的氯化钠溶液25g(体积约24ml);水25g。

2) 量取:用量筒量取24ml 6%氯化钠溶液,将其倒入烧杯中。

3) 稀释,混匀:再向烧杯中加入25ml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匀。

4)装瓶,贴标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7、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时,可用过滤的方法。步骤:

溶解: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过滤。

不溶物残留于滤纸上,可溶物存在于滤液中。

2) 蒸发: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出去溶剂,至有较多量固体(此固体为可溶物)析出,停止加热。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4、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溶液中,饱和溶液最浓。

5、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解度s/(溶解度s+100g)×100%

、意义:例:在20℃时氢氧化钙ca(oh)2的溶解度为0.

165克,表示的意义为:20℃时氢氧化钙ca(oh)2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165克后,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有关计算:

例1: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下,将15gnacl放入50**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若将20gnacl放入50**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形成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6 溶解度曲线: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是温度,将溶解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表现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得到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如图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c物质溶解度曲线坡度大,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b物质溶解度曲线坡度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

.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往右上升,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物质溶解度曲线往右下降,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c>b>a

t3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p点意义: t2时,a、c物质溶解度相等。

4、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co2气体从水中逸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减少而减小;

人喝了啤酒(或饮料)后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固体物质结晶通常有两种方式。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物质——蒸发的方法(如上图中b物质)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物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如上图a物质)。

6、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适用范围:结晶法适用于两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其中一种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另一种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小(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

、操作步骤:①配制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物质(硝酸钾)的热的饱和溶液。

冷却结晶。过滤。

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若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3 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名称溶质溶剂。石灰水氢氧化钙ca oh 2 水h2o 盐酸 hcl水h2o 碘酒碘i2酒精c2h5oh 汽油能溶解油脂油脂汽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 溶质 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 溶剂 中。溶液是混合物。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 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因此溶液也有三种状态,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混合物常称固溶体,如合金。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液体溶液包括两种,即能够导...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复习练习

溶液知识点复习姓名。1.或 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某溶液中溶质的种类可以是 种,也可以是 溶剂只有 3.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 硝酸铵溶解于水是 氢氧化钠 浓硫酸溶解于水 4溶液 溶质和溶剂之间量的关系。溶液质量 大于,小于或等于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体积 大于,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