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3月份考题

发布 2022-07-26 17:06:28 阅读 6628

九年级语文3月份月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粲然(càn) 怅然(chàng) 蓦然(mó) 毛骨悚然(sǒng)

b.澎湃(pài) 蝉蜕(tuì) 崔巍(wēi) 满目疮痍(cāng)

c.崎岖(qí) 畸形(qí) 默契(qì) 锲而不舍(qiè)

d.庇荫(yìn) 归省(xǐng) 重荷(hè) 浑身解数(xiè)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真谛遒劲妇孺皆知识破天惊 b.羸弱羁绊变换多姿叱咤风云。

c.疲倦蜷伏踌躇满志略胜一筹 d.怪诞嗔视躹躬尽瘁义愤填鹰。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年夏天,我与分别五年的舅舅终于在广州萍水相逢了。

b、我的小妹自从上了幼儿园,就变得孔武有力了,我一点也不敢惹她。

c、张清同学任劳任怨地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批评,这种态度是我必须学习的。

d、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最近接连发生特大**事故,大家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b.摇滚乐那强烈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他的**受到与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很高评价。

d.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决不能高枕无忧而漠视前进中存在的问题。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a.③①b. ③c. ①d. ①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社戏》是现代作家鲁迅的**名篇,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b.现代散文家丰子恺的《竹影》,写了几个少年画画的游戏,引出了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c.《伟大的悲剧》写斯科特及其队员未能最先到达南极且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登上地球之巅》写王富洲等人历尽艰辛最终登上珠峰。

d.散文《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莫泊桑都是法国人,《**》的作者张潮和《狼》的作者蒲松龄都是清朝人。

二、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雾霾之下岂有完卵。

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谁在雾里寻找谁在雾里迷离?谁在雾里活着又在雾里死去?

谁在雾里奔波谁在雾里哭泣?谁在雾里挣扎谁在雾里窒息?” 1月14日,北京的那场大雾,催生了无数抱怨的口水,催生了许多搞笑的段子,还催生了这首大雾版《北京北京》。

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现实的紧迫性,终于在这场遮天蔽日的大雾之后,让所有人为之惊醒。也就在这一天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北京原来并不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犹有过之,只不过他们早已“习惯”,不像北京人这么“大惊小怪”。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到1%——不仅是“北京北京”,更是“中国中国”。

正如歌曲所唱:“人们在大雾中互相质问和思考,**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能怎么样呢?

知道了一些原因,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并没有找到希望,普遍的情绪是无奈:人们只能就这样等待下一次雾霾天气的到来。来得很快,就在北京,享受了短短三天蓝天,1月18日晚,北京气象局再次发布雾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六级污染。

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再拿这次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来说,就包括工地、工厂的减产甚至停产。

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而事实证明,“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好”往往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即便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保护环境?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

空气污染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

7%。前者指向人们的出行,后者指向冬季的取暖。如果说取暖问题上选择的余地不大,那么有车一族,能不能尽量多乘公交少开车?

想买车的人,能不能尽量选择小排量车?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恐怕很多人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

批评**很容易,要反求诸己则很难。

仔细想一想,这两个问题都不易解决,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人的远见:鼠目寸光,而人类则懂得悬崖勒马。从积极的一面看,这次前所未有的雾霾天气,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启示,便是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空气面前,人人平等——就算用上空气净化器,戴上口罩,但总不能一天到晚“躲进小楼成一统”,而且,单就这种不便已经让人幸福感下降不少。空气面前,也很难打造出一个“特区”。

还是以北京为例,虽然把重污染企业搬迁到外省(比如首钢搬到河北),花费巨资以天然气替代燃煤,率先使用低硫车用燃油——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措施——但是空气是流动的,外地的污染仍然会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北京的pm2.5有四分之一来自周边地区)。“邻避主义”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泼出去的脏水,终将回到自己身上。

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自身的局限。与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相比,环保问题具有特殊性,它强调的是人类作为共同体的一面。在这个个人主义的时代,这场大雾逼迫我们放大视野去思考我们的处境:

必须超越时间的限制,为子孙后代考虑,而不是“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还必须超越地域的限制,包括民族国家的限制,心怀整个地球。这不是迂阔的说教,而是事关包括我们在内的整个人类的未来:如果我们能保有远见就还有希望,如果做不到,便只能通往自我毁灭。

如何才能有远见?除了环保意识的提升,对**来说,还来自政治伦理;对大众来说,还来自家国认同。如何才能具备政治伦理和家国认同?

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想……而歌声在风中飘扬:“谁在疯狂开采,哪管遗留问题;谁在标榜幸福,偏又疏于治理;谁在雾里唱歌,提醒人们警惕。(选自2013第03期《vista看天下》社评)

7.对造成北京严重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有条件买车的,一般选择大排量车,势必增加污染源。

b.有车一族习惯于私车出行,不愿意挤公交车,尾气排放有增无减。

c.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d.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结果没能两全。

8.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其中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程度超过北京。

b.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这一数据表明北京居民生活污染大于工业污染。

c.北京经济建设一路高歌猛进,而空气质量触目惊心,要痛下决心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以保护环境。

d.事实上,一些人批评**容易,反求诸己则很难:只要条件允许,恐怕他们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

9.对“治理空气污染,建设美丽北京”的有效措施的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将首钢等重污染企业搬离北京,以天然气替代燃煤,使用低硫车用燃油。

b.在强化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基础上,突出抓好工业烟粉尘、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

c.治理p m 2.5超标,尽快在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采取措施,顶层设计治本之策。

d.提升环保意识,努力增强**的政治伦理水平和大众的家国认同感,超越自身局限和时空局限,心怀整个人类和地球,放眼未来,为子孙后代考虑。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选自《论语》十则》)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罔: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九年级科学12月份月考题

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总分57分 二 填空题 每空1分,满分21分 三 作图题 共4分 46 1 在图中画出重力g和拉力f的力臂。2 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fo g四 实验与计算 18分 47.用伏安法测定额定电压为3.8v小灯...

九年级物理3月份月考

昂立外语学校九年级物理中考题测试。姓名得分。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最近,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关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政策,以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各组能源中,均为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 煤 石油 天然气 b 太阳能 地热能 风能 c 核能 潮汐能 风能 d ...

3月份八年级物理月考题

八年级物理3月份月考测试题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 共36分,每题2分 1 如图所示,几个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 b c d 2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3 如下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 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