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食物营养成分1
2.溶解实验1
3.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
4.沉淀实验2
5.过滤实验3
6.根的作用3
7.除去叶绿素3
8.植物的茎茎有输导水分的作用4
9.热气球上升实验4
10.纸蛇实验4
11.压缩空气有弹性实验4
12.气球的反冲实验5
13.瓶“吞”鸡蛋的秘密5
14. 瓶“吐”鸡蛋5
15.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5
16.水流有力量实验5
17.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实验6
18.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6
19.热传导实验6
20.液体对流实验7
21.**不同物体是否会生热实验7
22.不同物体吸热本领实验7
1.●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材料: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
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过程: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2.●实验名称:溶解实验(4、水变咸了)
实验材料:四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过程:1、先在四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现象。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粉笔末在水中那样无论怎么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3.●实验名称: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
实验目的:**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过程: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用热水可加快溶解。
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4. 实验名称:沉淀实验: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2根,明矾,浑浊水。
实验过程: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两杯水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的快,水清澈透明。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除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5. 实验名称:过滤实验。
实验材料:(含漏斗架)的铁架台、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待过滤的水和纯净水。
实验过程: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沿。
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
实验现象: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
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
注意:过滤用的浑浊水必须是经过沉淀后的沉淀水。
6.●实验名称:根的作用(9、植物的根)
实验材料: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矿泉水瓶、花生油(或棉花、橡皮泥)、水。
实验目的:**根的吸水作用。
实验过程:1、在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矿泉水瓶中。
3、在矿泉水瓶中滴入花生油(或用棉花、橡皮泥把瓶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瓶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矿泉水瓶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矿泉水瓶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由于瓶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7.●实验名称:除去叶绿素(11、植物的叶二)
实验材料:一大一小两个烧杯、新鲜的绿叶、浓度为95%的酒精、三角架、石棉网、火柴、
实验目的: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含有叶绿素的缘故,有没有什么办法把叶绿素分离出来呢?
实验过程:1、把一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把小烧杯放入大烧杯中。
3、在三角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小烧杯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分析: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所以酒精变成了绿色。
8.●实验名称:植物的茎(12、植物的茎)
实验材料:芹菜、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
实验目的:**茎有输导水分的作用。
实验过程:1、取一根芹菜的茎。
2、把芹菜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将插好芹菜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芹菜,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注意:做此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过长,就会因为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9.●实验名称:热气球上升实验(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实验材料:塑料袋、酒精、蒸发皿、木块。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
实验过程:1、将蒸发皿放在木块上,往蒸发皿里倒入适量的酒精。
2、将塑料袋展开,罩在木块上方。
3、点燃蒸发皿中的酒精。
4、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点燃酒精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注意:塑料袋和蒸发皿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烧坏塑料袋。熄灭酒精时不要用嘴吹,要用玻璃盖灭。
10.● 实验名称:纸蛇实验。
实验材料:纸片、支架、蜡烛、火柴、剪刀。
实验过程:1、在纸片上先用铅笔画出螺旋纹,然后用剪刀沿纹路剪出一条纸蛇。
2、把纸蛇挂在支架上。
3、点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
4、观察纸蛇的变化。
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带动纸蛇旋转。
注意事项:蜡烛和纸蛇之间要保持一段距离,以免烧坏纸蛇。
11.实验名称:压缩空气有弹性实验。
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
实验过程: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
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
3、用力向下压活塞,观察现象。
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12.实验名称:气球的反冲实验。
实验材料:气球。
实验过程:1、把气球吹足气,口朝下松手,观察气球向哪个方向运动。
2、再次把气球吹足气,将气球口朝向不同的方向,松手,观察气球向哪个方向运动。
实验现象:松手后,气球飞出,方向与空气喷出的方向相反。
实验结论:气球是依靠气体的反冲力运动的。
13.●★实验名称:瓶“吞”鸡蛋的秘密(16、瓶“吞”鸡蛋的秘密)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一 根的吸水实验。实验材料 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 玻璃杯 或矿泉水瓶 花生油 或棉花 胶塞 橡皮泥等 水。实验步骤 1 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2 把植物放在玻璃杯内。3 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 活用棉花 胶塞等把杯口密封 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口水面处做标记。4 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答案
第四单元 一 给你一个水槽 水轮 杯子设计实验说明流水的力量与水位有关系。实验目的 验证水流的力量与水位是否有关系。实验材料 水槽 水轮 杯子。实验过程 1 玻璃杯内盛满水,再水轮上方30厘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 2 玻璃杯内盛满水,再水轮上方60厘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水流量要保持不变。实验现象 ...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13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实验名称热气球上升的秘密。1 实验材料塑料袋 瓷盘 酒精 火柴。2 纸片 支架 蜡烛 火柴 剪刀 铅笔。实验方案实验一 1 往瓷盘里倒入适量的酒精。2 将塑料袋展开,罩在瓷盘上。点燃瓷盘里的酒精。4 过一会儿,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有股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实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