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建考试经验之谈

发布 2022-07-20 08:56:28 阅读 5816

2023年一建考试心得(市政专业)

本人考试经历:

2023年参加江苏省二级建造师房建专业考试,一次通过;

2023年参加江苏省二级建造师市政增项考试,高分通过;

2023年参加一建考试,通过三门公共课,市政实务84分其中经济88,管理99,法规107)

2023年参加一建考试,市政实务92分,惜败;

2023年继续参加一建考试,仍然是实务,四科一次通过(其中经济85,管理89,法规109,实务114)。

总结目的:本人耗费时间对一建的考试经历来个总结,一是希望能够总结一下考试经验,在以后的其他考试中发扬这些经验,二是因为今年和我一起考试的网友也给了我很多支持,我也希望我的这些经验之谈能对那些没能考过的朋友们有点作用。

经验之谈:1、心理上重视,一次通过。

很多人考试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安心来看书,并且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可能今年题目会容易、说不能随便看看也能过或者压题等等心理,觉得第一次考试反正是试试看,过几门都是赚了,能全过是中头彩。

大家如果没有调整好心态,建议去报名,但是不建议去考试。据统计,一次性通过四科的比分两次通过的比例要高。

如果心态调整好了,觉得可以去考试了,那么就好好准备吧。为什么说一次性通过四科比较容易呢?因为每科的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有的甚至重叠的知识。

比如实务里可能考法规、经济、管理的知识,并且比例还不小。如果第一年过3科,第二年继续考实务,如果另外三科一些知识点不复习,照样难以通过。毕竟实务书上公共部分的知识点比较粗略。

另外来说,分两次考试对自己心智和耐力也是个考验。古人讲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准备参加滚动式考试的朋友们,还是做好准备再考试,争取一次性通过,利利索索的减少煎熬的痛苦过程。

2、低起点出发。

11年本来可以通过考试的,但是我心理上太轻视这个考试了,导致惜败。10年和11年两年时间我先后通过了二建两个专业的考试,并且11年市政二级高出标准线近30分,成绩出来后就觉得市政建造师考试也不过如此。那年我把一建的书大概看了一遍,也就匆匆去考试了。

真正没有下多大功夫。

12年只考一科,我虽然下了一些功夫,书也看了不少遍,但是还是有点掉以轻心,没有很重视,觉得去年差的也不多,今年应该没问题,甚至已经在找单位挂靠了。成绩出来让我伤心了近一个月,那一个月觉得好灰暗。

所以我告诫朋友们,一定不要以为二建高分通过了或者只剩一科就掉以轻心,要低起点出发,足够重视一建考试,因为一建和二建是两个不同级别和重量级的考试。

3、讲究方法。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方法。

其实考试准备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都很关心。本人觉得不要太着急,先安心过和好年。年后再做打算一点也不迟。

对于没有市政工程经验的人,本人觉得提前5个月开始准备。4月主要是调整下自己的心态,开始试着进入复习的状态。真正一个人能静下心来看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大多数人会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这是正常的,所以4月份开始调试自己,给自己一个适应的时间和过程,让自己的心慢慢的静下来。

5月份开始,要把实务找一个课件开始听技术部分,并且要听精讲班(至于课件在**上几块钱一科,不要傻傻的去买正版的或者去报什么实体班。花了不少钱不说,来回奔波上课不方便,耗费时间,还不能回访),不要听后面的管理部分。这个阶段主要是大概了解一下各种工艺和工序。

不要刻意去记什么东西,就是要把工艺在自己脑子里建立起来。当然课件上不可能讲的那么详细。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找相关的资料或者去现场来强行增加我们的经验值。

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工具。1、文库,文库里有许多工序介绍,目前的免费资源还很多,大家要抓住这个机遇。比如地下连续墙、挂篮、道路、给排水管道、沉井等等都可以搜到相当详细的工艺工序介绍; 2、**。

和前面文库结合起来看,就会明白很多; 3、网络工艺动画**。网上形象的三维动画演示让我们对工艺的了解更进一步。4、与网友交流。

毫无保留的交流,真诚交流才可以保证资料互通。

大多数人不可能做到每种工艺都有经验,这个方法基本上通用于每个人。

整个5月份就把书上各种工艺工序了解清楚就是最大的成功。晚上可以听精讲班的课程,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白天在办公室里搜索相关资料,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你懂得,在办公室闲着也是闲着,看工艺就是老板看到也会觉得这孩子上进。

从6月份开始就要进入工程经济的学习。建议听刘戈的课程,跟着他的课程去理解记忆。这个月重点就是把工程经济上要理解的东西理解了,建立一个对工程经济的知识框架。

工程经济并不复杂,虽然书本晦涩难懂,但是考试是最简单的。当然,6月份还是要把市政实务更加进一步去记忆一些数据,加强对工序的理解,对工艺重点难点更进一步加强记忆,毕竟这些事最容易考的。

到了月份就要安排好管理和法规的学习。法规建议听李素贞的课程。管理听精讲班。

这个过程中实务要保证有每天一个小时的时间。其他科目每天1-2个小时足够了。(要保证此时为止实务书已经看够3遍,其他课本已经看够2遍。

看书不是目的,记忆才是真理,你懂得)

到了考前一个月,就要脱离书本。研究一下往年的真题。这里面很有学问。

(下面会有介绍)。当然考前书本还是要再看一遍的(实务的第4遍,其他的第3遍。当然如果觉得公共课差不多了就简单看看重点就行了。

实务一定要保证,这两年考试总是在犄角旮旯里拉出来考,有时间和精力还是多看看)。

4、考前冲刺(考前一个月)与真题解析。

考前冲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往年真题的研究。公共课的往年真题只需要做够三年的就行了。并且以现在教材为准(因为很多内容由于时间沧桑已经变化)。

主要是查漏补缺,增加临考经验,增强考试心理素质。一定要计时,不能今天做两题明天做两题。可以在网络上做,做好提交成绩就出来了。

然后对错题和印象不深的知识点重点记忆,并且回忆与此知识点联系的其他知识点,不要有科目之分。

对于实务,考前对真题的解析重点一定是读题意,揣测出题目的。这点大家不要害怕,听听曹明铭的习题班,曹老师的课程习题班是最有含金量的,核心就是“主观题如果答对了方向就是得分多和得分少的区别,而打错了方向就是得分与不得分的区别”。我2023年的4分不是知识不全面,二是没有做题技巧和上面那句精髓的含义。

5、考试细心。

考试细心为什要单独提出来呢?因为本人2023年实务考试第三题就写错了地方。前两个题都是2页空纸,后三个题是3页空纸。

我做的时候把第四题答到了第三题的第三页上。如果没有发觉这样交卷子就意味着后面三题都答错了地方。而答错了地方就意味着一分都拿不到。

2023年我把第四题答完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

到了2023年,我又犯了这个错误。并且是全部答完整个试卷我才发现了这个问题。时间只有50分钟,并且还有一个横道图没有绘制。

我发现的时候心里第一反应就是今年又完了。不过还有时间。哥哥我在重新抄写最后三个大题的时候手都在发抖。

你们可以想象,真的是没有勇气再来一年,单单是因为这个事情。当我抖着手抄完的时候时间还剩3分钟。我长吁了一口气。

横道图画的歪歪扭扭。并且有一问是问总工期是多少,因为紧张我给漏掉了。如果今年我实务成绩是95分,那么哥哥肯定想剁了自己这双贱手。

所以大家一定要当心、细心。不光是打错地方的问题。有人连准考证还写错的。

因为每科的准考证号是不一样的,有人心理素质不好的急于去看题做题,准考证就稀里糊涂弄错,这个错误更是让人后悔。我的做法是,准考证反复确认5遍以上,做题前2遍,做完题涂卡前1遍,涂卡结束后2遍。交试卷前就在准考证上把本科考试的准考证号用铅笔涂掉,这样下次考试就不会涂错。

以上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2023年考研经验之谈

再次,注重复习效率。对于每一科目,都要找到高效,得手的复习方法,这在复习准备过程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简要说下我的经验,大家可以作为参考。数学方面,首先课本是基础,开始复习时一定要把课本认认真真的阅读一到两遍,对于课本上的定理,公式,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内容,要尽量知道定理是怎么证明出来的,公式是...

2019考研数学一149分的经验之谈

我是11年的考生,数学149分,来谈一下我的复习经验,不一定对所有人都适用,不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在文章中我推荐了几本书,不要以为我是卖书的托啊!呵呵!这个是临时写的,如果我再想到什么会在这里补充的。我开始复习数学的时间比较早,个人不推荐报数学辅导班,我的解释是 辅导班讲得太快,基础不好的基本跟不上...

2023年一建考试

发布时间 2016 09 22 编辑 肖兰手机版。1 单选题 设备在闲置过程中,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导致实体产生的变形和损坏,从磨损类别分属于 a.有形磨损。b.无形磨损。c.经济磨损。d.综合磨损。参 a 解析 本题考核设备磨损的类型。有形磨损包括 1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实体产生的磨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