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议创新2023年第2期

发布 2022-07-19 05:21:28 阅读 6597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呼唤我们教育要培养新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江总书记曾多次指出:

“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82-01

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渲染性、最易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学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实践者,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它的重要性,也不断地从各个方面进行尝试:1.

民主促创新。

民主本身就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教师应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生活,提供感性材料,让学生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教师必须注重沟通学生的心灵,增进相互了解,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并尽可能地给予表扬,让学生时刻保持愉快的情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

"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真诚地说"我真荣幸,我和×××的意见相同"等。话虽然简单,却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若学生处在一个充满嘲弄、处处感受压力、被批评、孤独的空间,不但学生无热情,个性不能得到张扬,反而给学生心灵造成巨大伤害。因此,重视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健康民主的生活空间。

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真正做到从师道尊严的教授者到民主的学习协作者的角色转换,不要回避自己和知识结构的缺陷,打破学生对权威盲从的心理,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然地让学生克服盲目附和的思想,避免人云亦云的习惯。如讲《晏子使楚》一课时,创设情境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让学生当"晏子",教师当“楚王”,老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个问题侮辱"晏子"。

面对楚王的侮辱,学生怎样反驳呢?由于学生担当的是“晏子”这一重要角色,自然不愿被"楚王"侮辱,于是他们相互补充,争相反驳老师的问题,从而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这样,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理想家园。

2.质疑求创新。

人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结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问家。对儿童而言,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问号构成的,所以他的问题很多。

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激发他们创新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例如在教完《春晓》一课时,有位同学就提出:“花落知多少”一句中的“知”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讨论,同学们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答案不一。这时有个学生举手回答说:"刮风下雨,花会落。

下来,这是知道的,而花到底落下多少,数也数不清,这是不知道的。"这样一说,同学们都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我想这样的解释比老师的讲解更有效。

另外,鼓励学生质疑还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有一种比较强的问题意识。在课堂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发表的意见,教师应该冷静地对待和思考,打破传统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有这样一处描写:

"嘴角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一名学生对作者运用"微笑"一词很不满意,认为应改为"苦笑",理由是大年夜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她会微笑吗?

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他这种根据课文内容对课题进行批判性质疑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们老师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这种批判精神和质疑的积极性,利用教材中的争议点,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多争议,其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充分展示。而不要象我们以前所形成的习惯,教师马上要给一个反馈,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式的给予否定。

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在老师不经意间就可能受到伤害。有疑,才能质疑,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常让“质疑”入课堂,使学生在“学——思——疑——问——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3.

求异出创新。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标新立异的想象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

在小语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特征等出发,使每个学生都有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创新素质的机会。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一要允许,二要鼓励,三要引导。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马卡连科曾深有体会地告诉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有权力拒绝创造吗?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明白,科学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创造性能力既要有博大精深的基础知识,又要敢想敢做,抓住契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合格人才。

2023年第2期第2版

发烧有时是孩子的朋友。美国儿科医生协会出版的手册说,发烧有时是孩子的朋友,会让他们更健康,千万不要一见孩子体温升高就害怕。婴幼儿发烧在38.5 以下,精神状态很好,且不伴有其他症状,多数问题不大,可以采用物理降温 若物理降温收效不大,或发烧出现反复,且体温超过38.5 甚至39 时,最好直接到医院寻...

2019第2期

计划免疫简报。第2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7月30日。2011年1 6月份 市脊髓灰质炎监测工作概况。一 afp疫情监测。截至2011年6月30日,全市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7例。二 实验室病毒学分类结果。2011年1 6月份,送检7例afp病例粪便标本到省脊灰实验室,2例为阴性标本。三 ...

2023年第2期 总第86期

2011年第2期 总第86期 2011年3月1日。本期要目。工作动态 团市委王成长书记率青联委员来铜考察高新技术农业项目。共青团徐州市铜山区十三届五次全委 扩大 会议胜利闭幕。中青报记者来我区调研非公团建工作。团区委举行 万人看新区 青年志愿者服务出征仪式。基层信息 铜山供电公司团委 红马甲 志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