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桩适用于砂类土、黏性土等土质较好的施工区域,静力压桩具有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综合造价低、施工速度快、施工场地文明干净等优点。全液压静力压桩机由于其本身的先进技术装备为优质施工创造了条件,压桩时桩位偏差都较易控制,并且每根桩的承载力均能从压桩机上的压力表反映出来,因而可对所压的桩进行评估,及时处理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桩,确保施工质量。
苏州北站基础桩分为预应力管桩和混凝土灌注桩。预应力管桩为phc-ab500(100)型,采用静压法施工。管桩主要分为a、b、c和d四个区,其桩长有16m、17m、18m、18.
5m、23m、23.5m、24m、24.5m、26m。
3.1技术准备。
3.1.1做好施工中各种材料的计划和**计划;
3.1.2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的连接及临时设施搭建。
3.2材料和设备要求。
3.2.1材料:预制桩phc-ab500(100),电焊条。
3.2.2主要机具及设备:zyb600j-b静力压桩机1台;25t吊车1台;250kw发电机1台;电焊机2台。
3.3作业条件。
3.3.1场地已经达到三通一平,可以进行施工。
3.3.2施工中与其它单位进行交叉施,工作面不能很好的独立把控,需进行多方协调。
3.3.3现场大部分都是回填土,桩基施工时要注意周围土层沉降。
3.3.4桩位已经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定位。
定位桩机就位吊桩、插桩压桩接桩送桩完毕。
1) 定位:测量放线定桩位埋桩尖:根据提供的图纸算出各桩坐标点,利用全站仪定出桩位,埋好桩尖。每根桩施工前均用全站仪复测桩位,并请监理人员检查验收;
2) 桩机就位:将压桩机移至桩位处,观察水平仪和挂在压架上的垂球,调平机身。以导桩器中心为准,用垂球对准桩尖圆心,找准桩位;
3) 吊桩、插桩:驱动夹持油缸,将夹持板放置在适应高度。启动卷扬机吊起管桩,再将管桩(或桩段)吊入夹持梁内,夹持油缸驱动夹持滑块,通过夹持板将管桩夹紧,然后压桩油缸作伸程动作,使夹持机构在导向桩架内向下运动,带动管桩挤入土中。
微微启动压桩油缸,将管桩压入土中0.5~1.0m后,用双向经纬仪调整桩身垂直度;
4) 压桩:通过定位装置重新调整管桩的垂直度,然后启动压桩油缸,将管桩慢慢压入土中。压桩油缸行程走满,夹持油缸伸程,然后压桩油缸做回程动作,上述运动往复交替,即可实现桩机的压桩工作,油缸每次压桩行程为2米。
压桩时控制好施压速度;
5) 接桩:当下节桩压到露出地表0.8m左右时,应接上节桩,上、下节桩应在同一中心线上,接桩前清洁钢套周边表面,上、下节之间的间隙用铁片填实焊牢,焊缝必须焊透、饱满,符合设计及规范验收要求,并请监理公司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下压。
接桩采用2 台电焊机同时对角对称焊接,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以免桩周土固化,给续压带来困难。
6) 送桩:当管桩(或上节桩)压到接近自然地面时,用专用送桩器将桩压送到设计标高,送桩器断面应平整,器身垂直,最后标高应用水准仪控制。
7) 送桩结束后,卸出送桩器,回填桩孔。
5.1质量标准。
1) 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对电焊接桩的接头做10%的探伤检查。
2) 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3) 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底,且最后一节有效桩长不宜小于5m;
4) 抱(夹桩)压力不应大于桩身允许侧向压力的1.1倍;
5) 管桩吊装时宜采用两支点法,也可采用勾吊法,吊钩钩于管桩两端板处,绳索与桩身水平交角应大于45度;
6) 管桩在运输、堆放时的支点位置距二端均为0.2l(l为管桩长度);
7) 稳压压桩力不得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5~10s;
8) 承载力验收检测: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1%,且不少于3根;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fak=900kn;
9) 检测单位应在桩施工前提出桩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应经当地有关管理部门(如质检部门)认可。
10) 管桩施工以桩顶标高及桩顶压力值双控,以控制压力值为主,同一承台下相邻桩长差不大于1m,相关控制参数通过试桩确定。
静压桩质量检验标准。
5.2质量控制措施。
5.2.1施工前质量控制措施。
1) 管桩进场要有合格证,并逐节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验收,发现不符合要求者,坚决不准进场。接桩用焊条应有产品合格证书;
2) 测量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合格后方可送桩,压、送作业应连续进行。
5.2.2管桩的吊装、运输与堆放。
1) 管桩在起吊、装卸、运输过程中,必须做到平稳,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
2) 堆桩场地要平稳坚实,不得产生过大的或不均匀沉陷。支点垫木的间距应与吊点位置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不宜超过三层。
不同规格的桩应分别堆放,堆放位置和方法应根据打桩位置,吊运方式以及打桩顺序等综合考虑。
5.2.3桩位定位。
采用二次经纬仪校正复核,并经监理复核认可;
5.2.4垂直度保证措施。
1) 桩机的基础必须稳固,安装必须周正、水平,压桩时,导向压桩架、送桩器和桩身应在同一条中心线上;
2) 采用双向经纬仪校正桩身垂直,经纬仪应放在距桩机约20米处,成90度方向设置。如发现垂直度超标(0.5%),应及时调整、重新压桩;
3) 严格检查桩顶平整度,保证缓冲垫厚薄均匀;
4) 压桩过程中必须使管桩轴心受压,若有偏移及时调整,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电焊接桩前要校正好上下桩管的垂直度,上下节桩中心线偏差小于2mm。
5.2.5桩位偏差保证措施。
1) 制定科学合理的压桩流程,减少挤土影响,避免压桩时影响邻桩;
2) 提高接桩质量,保证上、下节桩同轴。
5.2.6桩端标高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本工程地基土质状况和设计要求,预定每根桩的桩长和桩尖标高,要求“双控”,即管桩的长度和设计承载力都达到要求后才能停止压桩。
5.2.7桩顶标高质量保证措施。
桩顶最后的标高应采用水准仪控制。随时测量不同区块的自然地面标高并标记于桩位编号图上;送桩器以红漆明显标记不同的送桩深度位置,送桩时严格控制,务必使桩顶标高允许偏差控制在±50mm之间。
5.2.8 终压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现场试压桩的试验结果确定终压力标准值;
2) 终压连续复压次数应根据桩长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对于入土深度大于或等于8m 的桩,复压次数可为2~3 次;
3) 稳压压桩力不得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5~10s;
4) 压桩过程中应测量桩身的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0.5%的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
6.1施工完成的管桩应立即采用木板等进行遮盖;
6.2将管桩高于地面的部分立即进行截断。
7.1机器出现异常响声。
7.1.1产生原因:机器局部出现故障;
7.1.2防治措施:注意日常工作中的钻机维护工作。工作中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7.1.3处理措施:立即停止压桩,对机器出现异常部位进行检查。
7.2夹持机构打滑。
7.2.1产生原因:夹持机构可能受损,油压系统工作不正常。
7.2.2防治措施:注意日常工作中的钻机维护工作。
7.2.3处理措施:立即停止压桩,对夹持机构进行检查。
7.3压桩机下陷。
7.3.1产生原因:地基土存在较厚的回填土,未进行夯实碾压或碾压不足。
7.3.2防治措施:施工前,地基土进行全面的换填和碾压。特别是局部位于承台附近的部位,其有可能存在承台灌注桩桩头,对该部位区域应加强换填工作;
7.3.3处理措施:立即停止压桩,将钻机移位至安全地带(已施工完毕的区域)。然后将受阻区域进行开挖,并重新进行换填。
目录。1. 适用范围 1
2. 工程概况 1
3. 作业准备 1
4. 施工工艺流程 2
5. 施工质量标准 2
6. 成品保护 5
7. 施工事故防治及处理措施 5
附件:预应力管桩平面图。
铝合金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
一 施工准备。1 材料。玻璃 品种 规格按设计要求选用。镶嵌条 定位垫块和隔片 填充材料 密封膏等的品种 规格 断面尺寸 颜色 物理及化学性质,按设计要求选用。上述材料配套使用时,其相互间的材料性质必须相容。2 作业条件。与钢 木框扇玻璃安装基本相同。二 操作工艺。1 玻璃的裁割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试组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6.1.4 铁塔 钢梁为非对称结构须全部试组装。6.1.5 坡度较大,不利于一次性试组装塔型,可从变坡处分为两段试组,但变坡处需与其相连接的上下段进行连接组装。6.2 工艺要求。6.2.1 按修改后的生产图纸进行试组装时,必须达到组装顺畅,连接自如,塔体各部结构正直,几何控制尺寸正确。6.2.2 试...
作业指导书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sl219 2013 仅供参考 xxx省水环境监测中心。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水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本作业指导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219 2013 水环境监测规范 和xx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质量手册 2016年版 2 采样器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