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潜在课程。
潜在课程是指学校内部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式课程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各种教育因素的总和。
2.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首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其次,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与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3.**学习。
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4.课程。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
其次,课程也涉及到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再次,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据此,可以将课程定义为:
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作为方案,课程是学校各类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或"蓝图”,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则是课程的实施或具体执行。
5.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让教学过程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
2)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正是这对矛盾的存在、运动,推动了教学的发展,成为教学过程运行的原动力。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包括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
3)教和学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和学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教与学两种活动既是双边活动又是双向活动,还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它们有区别又有联系,两种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教学过程中包含有多种要素,各要素是处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
2.简述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
作为合格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品德修养。具体言之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尊重与热爱学生集、集体协作精神、为人师表等。
第二,知识结构。具体包括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第三,能力结构,具体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
3.简述潜在课程的特点。
1)影响因素的弥散性。潜在课程所涵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涉及学校内部正式课程之外的方方面面。
2)实施过程的潜在性。潜在课程的各种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不明显的、间接的。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某种影响,而且影响又是比较持久的,是潜移默化的。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潜在课程中的众多教育因素再不同学生的身上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态度、爱好和学识,自觉自愿的接受某种因素的影响。
4)学习结果的非学术性。潜在课程的学习结果更多的是兴趣动机的激发,情感意志的陶冶以及想象、直觉的发展等。这对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4.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评价有以下几个功能:
1)诊断功能。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育者为调控进程必须通过教育评价找出问题关键只所在。
2)指导功能。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指导,领导者对教师进行指导,其恰当的指导必须依据教育评价。
3)通过教育评价可以使教育者知道自己的功过,使教育者和学生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上级领导了解学校的成绩和不足,所以教育评价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激励功能。
4)导向功能。学校都要实现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教育评价方案中的指标体系都有明确的指标项。
目和评价标准,指出了学校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
5.简述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的特点。
第一,所有环境的影响都具有自发性,即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它自发地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
第二,环境影响具有偶然性,这种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并不是有计划的,必然会产生预期的结果。第三,个体对环境的影响存在适应与拮抗---即使环境在发生对个体的影响,但个体的态度却决定着这种影响的效果。可见,环境既制约人的身心发展,但人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环境的制约。
三、论述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用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原理论述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经济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是客观的,教育所以能对经济发展起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成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一支能在科学上有发现,生产技术上有发明的科学研究和设计队伍。
同时,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是举足重轻的。
2)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在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并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即在科学技术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教育也是科学技术知识扩大的、高效的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还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现代教育,尤其是现代高等教育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发挥着创造、发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功能。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高教学,使高等学校成为出人才、出成果的基地。
另外,高等教育还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人们形成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价值观念、协作观念等)、态度、行为习惯等,并作为调整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和协调作用。
第二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由教育学教授伊德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首先,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班进行集体教学,然后在15~20人组成的小班里开展研究讨论,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这种形式把教学时间进行了划分,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自学占40%。
2.非指导性教学。
是由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倡导,是罗杰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根据这种教学思想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围绕着"自我”进行。 "非指导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接受的气氛;
2)围绕着发展个人的和小组的目标而进行;
3)教师的角色应不断变化。这种教学方式对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3.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
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教学内容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有次序有步骤的进行,并且尽可能快速的促进学生身心不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
4.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所做出的一种总的设想与规定。狭义的教育目的,即学校教育的目的。
5.《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以来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它大体可分为五个组成部分:
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制系统及课程论、实现教育改革计划的呼吁,奠定了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学的特点。
1)综合性。当代科学发展呈现出各门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共同特征。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理论,由于其涉及的相关理论众多,其学科综合性表现的更为突出。
2)实践性。教育科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理论研究工作,它的理论来自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并最终要接受教育、教学实践和广大教育实践者的检查和鉴定。
3)层次性。教育科学是一个内部结构具有层次递进性的有序的独立系统,随着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种特性更为明显的表现出来。
2.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文化与教育有下面的关系:
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3.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萌发到确立学科意识再到系统发展的较长时期,主要分作三个阶段:
(1)前学科阶段: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经验的总结与积累。早期的教育学家根据其教育实践,从不同层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散见于哲学的、伦理的、政治的论著和学说中,尚未能构成完整的、系统的体系。
(2) 教育学学科的独立阶段:在文艺复兴运动后的近代欧洲是教育学理论产生发展和不断完成的阶段。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理论可称为经典教育学理论。
(3)教育学的系统化阶段:19世纪以来,教育学在发展中形成了很多派别,经历了新的分化和改组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跨学科特点、研究的细化、研究的多元化。
4简述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1)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要使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调查研究,掌握后进生的特点,找准导致他们暂时落后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寻找闪光点,增强自信心。自尊心的满足和自信心的树立对推动后进生的进步至关重要。老师要注意鼓励后进生,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表扬,让他们得到尊重,重拾信心3)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教师要主动亲近后进生,用爱感染他们。讲道理要深入浅出,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使他们感到真实可信,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
一 名词解释。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按照 教育法 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 培养德 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人 特朗普制,又称 灵活的课程表 这是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
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一
一 激情激情是优秀教师身上一种最为难能可贵的素质,对于一个优秀教师来说就如同生命一样重要。有了激情,一个教师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潜在能量,补充身体的潜质,并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 有了激情,可以把枯燥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对工作的渴望,使自己产生一种对事业的狂热追求 有了激情,还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
2019秋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汇总
52述新型课程管理的建构。1 课堂管理目标的确定,任何有效的课堂管理都是从明确目标开始的。2 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建设和无形的心理环境建设两个方面。3 课堂管理手段的运用 沟通 沟通是信息的交换。良好的师生沟通是课堂管理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沟通这。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