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计学复习题

发布 2022-07-16 16:34:28 阅读 4646

一、名词解释。

1.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2.总体单位:是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或基本单位。

3.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4.统计设计: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作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是统计工作的首要阶段。

5.统计调查: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向社会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是我们认识的基础,分析的前提、决策的依据。

6.经常性调查:随着被调查对象的连续变化,随时将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

7.普查: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可以用来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

8.是非标志:只表现为“是”与“否”或“有”与“无”两种属性的品质标志,又叫交替标志。

9.抽样误差:抽样估计值与被估计的未知的真实总体参数之差。

10.抽样平均误差:是所有可能样本指标的标准,反映抽样误差的一种水平。

11.必要样本容量:是只既能够满足抽样推断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又不会造成浪费的样本单位数目。

12.相关关系:指变量间存在的一种不严格的不确定的依存关系。

13.时点数列:时间数列上的每个总量指标数值都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所达到的绝对数水平值时,这种数列为时点数列。

14.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数列中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加以平均所得的平均数,又称序时平均数。

15.统计指数:从狭义上讲,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是综合反映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

16.个体指数:反映某一单项事物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17.同度量因素:在编制综合指数时,把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转化为可以相加或相比的媒介因素。

18.综合指数: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综合总量指标的对比计算的总指数。

19、指数体系:从狭义上说是指由不仅在意义上具有联系,而且在数量上具有一定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20、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21、统计:从数量方面认识事物的特征及规律的科学方法,有3层含义,及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2、 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形式,统一规定的指标内容,统一规定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由填报单位自上而下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23、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统计分析的要求,使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或对简单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资料的工作过程。

24、统计分组: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和事物内在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25、分类数列:将各组别与次数按一定的次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

26、统计表:以**来表现统计数据资料的一种形式。

27、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28、相对指标: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数量的比率,用以反应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29、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或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

30、变异指标:综合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

31、时期指标:指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

32、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

33、时间序列:指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生的一系列同类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

34、发展水平: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

35、增长量: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的指标。

36、发展速度:以相对数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

37、增长速度:反映现象数量增长方向和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

38、总指数:综合说明不能同度量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复杂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39、因素分析法:利用指数体系以数量上分析复杂现象总动态中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效果。

二、简答题。

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含义?

答:统计有三种理解: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2、什么是变量?举例说明离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答:变异标志可以是品质标志,也可以是数量标志。变异标志又被称为变量,即变量泛指一切可变标志,既包括可变的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的品质标志。

在统计中的变量是用于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如“商品销售额”、“受教育程度”、“产品的质量等级”等都是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表现称为变量值。

比如商品销售额可以是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等等,这些数字就是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举例离散变量:对家庭总体按家庭成员数分为以下几组:一个人的,两个人,三个人的,四个人的,五个人的,六个人的组,这里“两个”“三个”等,就是单项式分组的组名称,具有离散型数量特征。

举例连续变量由于不能一一列举变量值,帮不能作单项式分组,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如,工人按工资分组,可作如下组距式分组:1300~1400元,1400~1500元,1500~1600元等。

3、请分别说明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

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

(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2)普查是全面调查。

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范、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

(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

抽样调查的特点:(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2)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来抽选调查单位。

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总体中调查单位的确定完全由随机因素来决定,单位中选与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总体中每一单位都有同等的中选可能性。

4、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

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只有把得到的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顺序,才能看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特点,为确定全距,组距和组数作准备。

确定全距 全距是变量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数。确定全距,主要是确定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和变动幅度。如果是变动幅度不大的离散变量,即可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如果是变量幅度较大的离散变量或者是连续变量,就要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确定组距和组数

前面已经介绍过组距数列有等距和不等距之分,应视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而定。

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是互为条件和互相制约的。当全距一定时,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在实际应用中,组距应是整数,最好是5或10的整倍数。

在确定组距时,必须考虑原始资料的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注意组距的同质性,尤其是对带有根本性的质量界限,绝不能混淆,否则就失去分组的意义。

在等距分组条件下,存在以下关系:

组数=全距/组距

确定组限

组限要根据变量的性质来确定。如果变量值相对集中,无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时,则采用闭口式,使最小组和最大组也都有下限和上限;反之,如果变量值相对比较分散,则采用开口式,使最小组只有上限(用"xx以下"表示),最大组只有下限(用"xx以上表示).如果是离散型变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重叠组限或重叠组限的表示方法,而连续型变量则只能用重叠组限来表示。

在采用闭口式时,应做到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但不要过于悬殊。

编制变量数列

经过统计分组,明确了全距,组距,组数和组限及组限表示方法以后,就可以把变量值归类排列,最后把各组单位数经综合后填入相应的各组次数栏中。

5、统计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统计表由标题、横行和纵栏。数字资料等部分构成的。

标题分为三种:总标题是表的名称,放在表的上端:横行标题或称横标目,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或称纵标目写的表在上方。

统计表的内容包括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

6、什么是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借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7、什么是平均指标?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平均指标是最常用的一种综全指标。

作用:第。一、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面的集中趋势。第。

二、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的发展水平,用于说明生水平、经济效益或工作质量的差距。第。

三、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此外,平均指标经常被作为评价事物和问题决策的数量标准或参考。

8、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请写出标准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 .

答:变异系数是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它是通过变异指标中的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与平均数对比得到的。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当所对比的两个数列的水平高低不同时,就不能采用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百行对比分析,因为它们都是绝对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不仅受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的影响;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变异系数 c·v =(标准差 ÷ 平均数)× 100%

9、请分别写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分别说明其应用条件。

答:①简单算术平均数它适用于未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单位标志值和总体单位数,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②加权算术平均数,它适用于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组的变量值和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则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

③调和平均数,在实际工作中,有时由于缺乏总体单位数资料,而不能直接计算平均数,这时就可以采用调和平均数。

高级统计学复习题

4 某加油站经理希望了解驾车人士在该加油站的加油习惯。在一周内,他随机地抽取100名驾车人士调查,得到如下结果 平均加油量等于13.5加仑,样本标准差是3.2加仑,有19人购买无铅汽油。试问 1 以0.05的显著性水平,是否有证据说明平均加油量并非12加仑?2 计算 1 的p 值。3 以0.05的显...

统计学复习

统计学。第1章统计与数据。1.统计学 是收集 处理 分析 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结论出的科学。2.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分为两大类 描述统计 是研究数据收集 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描述统计的内容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如何通过对数据的综合 概括与分析,得出所关心...

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期末复习题。第一章总论。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 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 c.方 科学 d.实质性科学。2.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学派是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社会统计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3.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此场合的统计总体是 a.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