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练习题 答案

发布 2022-07-15 14:04:28 阅读 1426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原理,记录在账户贷方的是()。aa.费用的增加b.收入的增加c.负债的减少d.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资产和费用的增加记借,减少记贷;收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减少记借。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类,《企业会计制度》将的会计科目分为()。b

a.六类b.五类c.七类d.三类资产、负债、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

3、借贷记帐法中资产类帐户的余额一般在()。ba.无余额b.借方c.贷方d.借方或贷方。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是()。a

a.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b.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c.

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d.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5、下列错误能够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是()。da.重记经济业务b.借贷方向相反c.漏记经济业务d.借贷金额不等。

试算平衡的具体内容就是检查会计分录的借贷金额是否平衡。6、“待摊费用”账户本期期初余额3500元,借方本期发生额1500元,本期摊销500元,则该账户期末余额为()。b

a.借方4500元b.贷方4500元c.借方3500元d.贷方1000元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按照资产类账户计算期末余额。

7、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是根据()的基本原理。c

a.账户结构b.会计要素划分的类别。

c.会计等式d.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内容。

8、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d

a.一个账户b.两个账户。

c.三个账户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

9、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d

a.同增、同减、有增、有减b.同收、同付、有收、有付c.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d

10、会计账户的开设依据是()。c

a.会计对象b.会计要素c.会计科目d.会计方法。

11、收到某单位的预付购货款存入银行,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是()b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得减少b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得增加c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得减少d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得减少借:银行存款(资产)贷:预收账款(负债)

12、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期末余额()。ca.只能在借方b.只能在贷方。

c.只能在账户的一方d.可能在借方或贷方某些账户的余额是只可能出现在借方的,比如现金账户。

13、一般来说双重性质账户的期末余额()。ca.在借方b.在贷方。

c.可能在借方或贷方d.没有余额。

双重性质账户的定义即期末余额可能出现在借方或贷方的账户。

14、借贷记账法下,余额试算平衡公式是()da某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该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b某账户期末借方余额=该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c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d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15、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下列账户中,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的是。

)。da.实收资本b.应付工资c.累计折旧d.所得税。

a所有者权益;b负债;c虽然属于资产账户,但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正好相反。累计折旧的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16、累计折旧”账户是资产账户,期初余额为10万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2万元,贷方发生额为5万元,期末余额是()。ba.7万元b.

13万元c.10万元d.17万元见15题解析。

17、收益类账户的结构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ca、完全一致b、相反c、基本上相同d、无关收益类账户可能没有余额。

二、多项选择题。

1、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是()。bcda.经单位领导人批准b.有用性。

c.相关性d.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2、账户的贷方表示()acd

a.收入增加b.收入减少c.费用减少d.负债增加e.所有者权益减少。

3、下列账户属于费用要素的有()全选。

a.营业费用b.管理费用c.生产成本d.制造费用e.其他业务支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账户的余额一般与记录增加额在同一方向b.损益类账户在期末结转后一般无余额。

c.成本类账户如有余额,则按负债账户期末余额计算公式计算d.收入类账户如有余额,则按负债账户期末余额计算公式计算e.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与其发生额无关。

成本类账户的余额按资产账户期末余额计算公式计算。

5、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记账符号b.账户设置c.记账规则d.试算平衡e.记账依据。

6、账户一般包括包括()。abcd

a、账户名称b、日期与摘要c、凭证号数d、金额e、会计分录。

7、总分类账户与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abcdea.是性质相同的账户b.是结构不同的账户c.所反映的对象相同d.采用平行登记方法e.登记的原始依据相同。

8、下列错误中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的有()abcea.某项经济业务重复入账b.应借应贷的账户中借贷方向颠倒。

c.借贷双方同时多记了相等的金额d.借贷金额不等e.某经济业务未入账。

试算平衡主要检查会计分录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

9、下列账户期末余额应在贷方的有()。acda.累计折旧b.预付账款c.预收账款d.盈余公积预付账款属资产类,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10属于资产要素内部项目增减变化。abda.收到某单位还来的欠款8 000元b.以存款20 000元购买设备一台。

c.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 000元d.从银行提取现金6 000元。

e.收到某投资者投入的银行存款150 000元c涉及资产和负债。e涉及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11、在正常情况下,下述各类账户有期末余额的是()bde

a、收入类账户b资产类账户c、费用类账户d、负债类账户e、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ac属于损益类账户,一般无余额。

12、每笔会计分录都包括()abc

a.会计科目b.记账方向c.记账金额d.核算方法e.原始凭证。

13、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损益类科目的有()。bca.应收账款b.投资收益c.主营业务成本d.生产成本。

14、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aba、检查经济业务处理的合理合法b、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c、进行试算平衡d、登记账簿。

e、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

三、请根据下列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某企业购入材料一批,货款18 000元,增值税率17%,另有外地运费700元,均已通过银行付清,材料未验收入库。2、用转帐支票购买办公用品一批,共计600元。3、生产车间为制造a产品领用甲材料6 000元,为制造b产品领用乙材料8 000元,管理部门一般耗用乙材料2 000元。

4、车间报销办公用品费300元,公司报销办公用品费500元,均以现金付讫。5、职工刘芳出差借款3 000元,以现金付讫。

6、以转账支票支付所属职工子弟学校经费50 000元。7、刘芳报销差旅费1 500元,余款退回现金。

8、结算本月应付职工工资100 000元,其中生产a产品的工人工资40 000元,生产b产品的工人工资30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0 000元,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工资20 000元。

9、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中生产车间设备折旧费3300元,管理部门办公设备折旧费1200元。

10、从银行提取现金800元备用。11、预提本月银行借款利息3000元。

12、开出转账支票,以银行存款缴纳企业所得税18000元。

1.借:物资采购187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3060贷:银行存款21760

2.借:管理费用600

贷:银行存款600

3.借:生产成本——a产品6000

—b产品8000

管理费用2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6000——乙材料10000

4.借:制造费用300管理费用500

贷:现金800

5.借:其他应收款——刘芳3000

贷:现金3000

6.借:营业外支出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7.借:管理费用1500

现金1500

贷:其他应收款——刘芳3000

8.借:生产成本——a产品40000

—b产品30000

制造费用10000管理费用20000贷:应付工资100000

9.借:制造费用3300

管理费用1200贷:累计折旧4500

10.借:现金800

贷:银行存款800

11.借:财务费用3000

贷:预提费用3000

12.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8000

贷:银行存款18000

第二章练习题 答案

练习题一。目的 练习借贷记账法在银行业务核算中的运用。某商业银行发生下列业务 1 兰新公司开出转账支票2000元从其存款账户中支付,转入万达公司存款户。借 吸收存款 兰新公司存款户 2000 贷 吸收存款 万达公司存款户 2000 2 客户张荣办理活期储蓄,存入现金2100元。借 库存现金2100 ...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答案。一 1.d 2.a 3.c 4.c 5.b 6.b 7.d 8.d 9.a 10 d 11.a 12 b 13.a 14.a 15.d 16.d 17.b 18.c 19.a 20.c 21.a 22 d 23.c 24.c 25.b 26.c 27.c 28.b 29.a 30.a 3...

第二章练习题 含答案

财务管理学 习题集。第二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一 单选题。从 看,资金的时间价值是 a.社会资金使用效益的表现。b.个别资金使用效益的表现。c.信贷资金使用效益的表现。d.闲置资金使用效益的表现。答案 a2.每年年末将1000元存入银行,利息率为8 计算5年后的终值应 来计算。a.年金终值系数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