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发布 2022-07-15 12:04:28 阅读 3194

第一节麦氏模型。

一、假定前提。

世界由投资国甲和受资国乙组成;

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两国国内完全竞争。

二、图形分析。

三、结论。资本流动给资本流出国和流入国都能带来好处。资本流出国由于把一部分资本投放在资本边际效率更高的国家,从而获得了更高的收益。

流入国则由于利用外资而使国内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而增加了收益。

四、评价 提供了一种简约的分析范式和分析工具。

对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没有进行明确的区分。

无法说明资本流动以何种形式进行,为什么不采用间接投资而采用直接投资形式;

更多的用来解释国际间接投资而非直接投资。

第二节垄断优势理论。

一、理论的创立者——海默,金德尔伯格

1960,博士**《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海默—金德尔伯格学说” 。

二、理论的创立背景。

垄断优势论是在批判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实践而建立的。

对麦氏模型的批判(一)

如果对外直接投资是纯粹的资本套利,那末主要活动者应当是金融机构,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主要是拥有经营优势的大型跨国公司,极少有金融机构。

对麦氏模型的批判(二)

各国往往存在交叉直接投资。如果跨国企业是资本套利者,那末在这些国家中,必须是有些产业的资本收益率高(所以有外资进入),有些产业的资本收益率低(所以会对外投资),这就意味着投资是在资本市场被分割成不同部分的情况下发生的,与完全竞争的假定不相符合。

对麦氏模型的批判(三)

按照完全竞争的假设,国际直接投资根本难以发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具有支配市场的力量,他们生产同类产品,有获得所有生产要素的平等权利,因此,企业没有必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因为这并不给投资的企业增加什麽优势,并没有什么额外的利益)

三、理论主要内容。

一)对外直接投资是市场不完全的产物。

市场不完全的表现:

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规模经济造成的不完全。

**干预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壁垒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二)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1.技术优势。

技术的三种表现形式:

①“硬件”,如设备、零部件、原材料等有形资产;

②软件,如专利、专有技术、设计图纸、工序说明、计算机程序、营销方案等无形资产;

③“服务”,即由技术专家为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营销诀窍而提供的服务。

2.组织管理优势。

跨国投资企业由于有受过良好训练与组织教育的、经验丰富的经理人员和经过实践考验的、能有效运行的组织结构和机制,跨国公司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总结出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先进管理经验,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高效率的管理和控制。

3.信息优势

大型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分支机构遍布全球,他们所收集到的信息不仅全面灵通,而且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

4.资金优势。

母公司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公司总部可以在公司内部的各子公司之间灵活调度数额庞大的资金。

具有良好的信用等级,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利用公司良好的资信顺利融资,大大降低融资的成本。

5.规模经济优势

6.销售优势。

大型跨国公司大都历史悠久,声名显赫,影响面广,产品更容易打入国际市场。并且,大型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独立的销售网络,与国际经销商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业务联系,销售成本低,商品流转速度加快,这就使跨国公司在销售方面占有巨大的优势。

四、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

一)凯夫斯的产品特异化能力论。

2024年,凯夫斯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国际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经济学》的**。该**从产品差异化能力的角度对垄断优势理论进行了补充,强调跨国公司所拥有的使产品发生差别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优势之一。

凯夫斯将产品生产方面的技术优势与产品销售方面的技能优势合在一起称为跨国公司的产品特异化能力。他认为,为了扩大销路,适应市场上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区的各种消费偏好,跨国公司既可以利用其技术优势使其产品的质量、包装、外形等实物形态特异化,又可利用市场技能使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偏好。由此,公司就可以在东道国市场上取得对产品**和销售量的某种垄断性控制能力。

p33

二)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论。

2024年,美国学者尼克博克在其出版的著作《寡占反应与多国企业》一书中利用统计资料分析了1948-2024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发现美国跨国公司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中有1/2是集中在3年内建立的,并且这类投资主要是由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中的少数寡头公司进行。他认为是寡占反应行为导致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批发生。

寡占行业及其特征。

寡头占行业是指由少数大跨国公司处于支配地位的行业或市场结构。

这种行业的一个重要竞争特点是大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一个公司的行动会对其主要竞争对手产生直接影响,从而迫使其对手紧随其后,做出同样的反应(降价、投资等),以维护自己的相对市场份额。

根据这一规律,尼克博克提出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也有同样的特点。

进攻性投资和防御性投资。

尼克博克将对外直接投资划分为两大类:进攻性投资和防御性投资。p39

进攻性投资是指率先在国外建立第一家分支机构的寡头公司所进行的投资;

防御性投资是指同一行业的其他寡头公司追随进攻性投资,在同一地点进行的投资。

尼克博克认为,进攻性投资的动机可以用垄断优势理论来解释,而防御性投资则可以用寡占反应来解释。

四、简要评析。

1.对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进行了明确的区分。

2.首次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市场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并论述了市场不完全的类型。

3. 缺乏动态分析。

4.不能解释跨国公司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三种形式中的选择问题。

5.不能解释中小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

6.缺乏动态分析。

第三节内部化理论。

一、“经济人”的行为假定。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假定:

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三个假定。

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有限理性假定。

机会主义倾向假定。

二、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事前交易成本包括起草、谈判和维护执行一项协议的成本。事后交易成本包括:

(1)当交易偏离了所要求的准则而引起的不适应成本;(2)为纠正偏离准则而作出的双方努力及争论不休的成本;(3)伴随建立和运作管理机构而来的成本;(4)安全保证生效的抵押成本

三、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

任何协作生产都需要一定的社会机制来指挥和协调,具体调节方式有两种:一是在企业外部,生产由市场机制协调;二是在企业内部,市场交易被取消,而由科层组织来指挥和协调整个生产的进行。由于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只要能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且所需成本比利用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低,企业便会自己来从事这些交易并使之内部化。

四、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理论的创立者——巴克利、卡森和拉格曼。

跨国公司虽然经营范围远大于一般公司,但二者本质上并无区别,前者不过是后者的特例。因此,科斯定理既可以适用于一般的公司,也适用于跨国公司。所以他们认为,只要在某个地方国际资源配置内部化比利用市场的成本低,企业就会利用这种方法将其所拥有的特殊资本优势资本化和跨国化。

二)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用交易性市场不完全代替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并以此作为内部化理论的关键性假设。

市场不完全的原因归结为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市场不完全是由于市场失灵,以及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因素的存在而导致企业参加市场交易的成本上升。

2、由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厂商倾向于对外投资建立企业间的内部市场,以替代外部市场。

所谓中间产品,是指那些不能直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用来作为生产经营要素制造最终产品的物品。 p46

中间产品已经不单单是指半加工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更多的是指各种技术、专利、管理技能及市场信息等知识产品。

知识产品的特征。

成本的特殊性(初始投入大、风险大、耗时长、费用高)

效益和**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

知识产权的易逝性。

知识产品市场的局限性。

三)只要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内部化的成本,内部化就会成为现实。

内部化的成本:

通讯联络成本(知识产品的交换,需要建立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 )。

国家风险成本(有可能造成对当地市场一定程度的垄断和对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易受到**干预)。

管理成本。

内部化的收益:

保持技术优势所带来的收益(防止泄密)

避免**干预所带来的收益(**壁垒;转移**)

统一协调企业各项业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时滞”)

消除买卖双方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收益。

四)内部化过程超越国界,跨国公司便应运而生。

五、简要评析

1.适用范围较广。

2.拓展了市场不完全概念的内涵。

3.第一次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解释了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

4. 没有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问题。

六、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理论之比较。

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原因。

市场不完全的形成原因。

适用性。第四节国际折衷理论。

一、理论创立背景。

二战后,随着欧洲重建的完成和日本经济的崛起,国际直接投资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原有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都不是很全面,尤其是忽视了对直接投资区位因素的考虑。

一)国际直接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趋于分散。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外,资源开发业、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投资发展也较快。

三)国际直接投资流向多元化。

四)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

二、折衷理论的核心:三优势范式。

一)拥有特定优势。

所谓拥有特定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

跨国公司所具备的拥有特定优势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其从事海外直接投资的能力。

二)内部化特定优势。

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跨国公司为了避免市场的不完全性而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

邓宁所说的市场不完全既包括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如**壁垒、**干预等),又包括交易性市场不完全(如知识产品市场上的高交易成本等)

跨国公司的拥有优势一般有两条利用途径:

一是将其拥有的资产或资产的使用权**给别的企业,也就是将资产的使用外部化;

二是由跨国公司自己使用这些资产,也就是将资产的使用内部化,即利用其所拥有的资产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内部化特定优势的大小决定着跨国公司将如何选择利用其所拥有的资产参与国际经济的形式。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习题答案

一 填空题。1.纳克斯认为,资本的国际流动是由国家间的差别所引起的。2.西方海外直接投资的主流优势理论是以西方大型跨国公司为参照的,重点 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行为的发生机理,其中包括从产业组织理论切入的和从国际 学说衍生的 以及整合二者的 3.国际直接投资宏观理论的代表主要有小岛清的和阿利伯的 4.当代...

国际投资作业第二章

第二章。一 填空题。1 世界银行一般只提供项目贷款所需建设资金总额的 30 50 其余部分由借款国自筹。2 国际货币 组织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3 贷款是指一个国家的 利用财政资金向另一个国家的 提供的援助性 长期优惠性贷款。4 普通股是股份 各种股份中最基本的一种,也是发行量最...

第二章国际投资法主体

国际法 国际经济法 国际投资法。自然人 法人 跨国公司 国家 国际组织 法人的国籍确定 成立第说 住所地说 法人设立人国籍说 实际控制说和复合标准说。对外国法人的承认 外国法人必须经过内国的承认才能在内国作为一个法人存在,才能以独立的法律人格进行活动。承认外国法人具有确认或宣示的性质,而没有创设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