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试卷

发布 2022-07-07 17:06:28 阅读 7799

一、积累与运用。

请在下面空格中端正地书写名句和对联。

1、山际见来烟。

2明月来相照。

3、马上相逢无纸笔。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语短情长。《峨眉山月歌》中与此境相似的诗句是。

6、李白的诗表达思乡之情的很多,《春夜洛城》中之句就表达了诗人闻笛思乡的感乡之情。

7、古人常常以物自喻,抒发自己的情感。如用“情、兰、竹、菊”比喻君子高尚的品德。请你借鉴古人的这种写法,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出句:宁做高山上的青松;

对句。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曾涤生①驻军安庆,有戚某自田间来。行李萧然②,衣服敝素,对人沉默不能言。曾颇爱之,将任以事。

一日会食,值饭有稗粒③,某捡出而后食。曾默然,旋备资遣之行。某问其故,曾规之曰:

“子食而去其稗。平时既非豪富,又不曾作客于外,辍耕来营不过月余,而既有此举动。吾恐子见异思迁,而反以自累④也。

”注释] ①曾涤生:曾国蕃,字涤生,湖南湘乡人,清末湘军首领,曾任吏部侍郎、两江总督,谥文正,故后世又称他“曾正文”。 萧然:

稀少而破旧的样子。③稗粒:稻田里杂草的果实。

④自累:拖累自己。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衣服敝素2)辍耕来营。

9、文章在写这位亲戚初来时,为什么要强调他的“行李萧然,衣服敝素,对人沉默不能言”呢?

10、难过选文,使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旧课本。刘烨园。

听说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本竟然是“公用”的,是在给孩子办留学签证的时候。

当时正值澳大利亚的暑假,以曾多年从事教育的经验,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让孩子先有一份感性的了解与预习,我给一位老友打**,向他借一套他在澳大利亚读高中的儿子上学期用过的各种课本———意料中,这本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却落空了。**那头说,澳大利亚的课本是不属于学生自己的。

按当地的法规,课本必须一届一届传承,直到不能再用为止。

即使某些内容过时了,也只能多几张修订的“活页”,而“活页”也要届届相传。朋友的儿子上学期用的就是不知传了多少届的课本,且早就按规定在放假前交还学校了……

记得当时通完**,就不由得深深感慨:人家真是“环保”,真是富而知俭,且措施得力啊。而这在中国,就很难办到么?

一年之后,孩子也从澳大利亚回国度假了。无意间,在他的书桌上,我亲眼见到了他带回来预习的一本厚厚的下学期的物理课本。冬天的阳光从窗口斜照在它的身上———蓝色的封面,a4的纸型,精美、考究的全彩色印刷,30余页的厚重……都仿佛在鲜活的光束里有着生命,令人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尊重感。

随手翻翻,更令人诧异:除了蓝色封面上有着某些沧桑旧迹之外,整个课本的内页竟几乎是簇新的———这怎么可能呢?那些一届又一届使用它的,不都是身心活跃、好动好玩的中学生么?

那儿的上课不是“自由”、“随意”得更像一个集市么?其教学的要求,学生的用功和成绩的竞争,不是也与中国如出一辙么?而如此的过程,却怎么能不损坏课本,学习与爱惜二者兼得呢?

是什么使他们能够保持、又怎样保持簇新的呢?这可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翻阅呵,哪怕只有一次的疏忽……然而,事实就这样确凿地存在着,就像是在刻意地证实一些我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必然”,其实远非必然似的。

于是不由得怀着疑惑,不时观察预习功课的孩子了———他也变了。在国内养成的那些理所当然、大大咧咧、对课本命运绝不在乎的学习动作,这时成了保持手的干净,然后再轻轻地、小心翻动书页的“自然”过程,就像所有的人对自己珍贵的物品都呵护有加一样———原来有些事不是做不到的啊,只是你如何意识又如何实践罢了!而多年的积习,也不是不能改变的———仅仅一年,一个孩子十几年的“习惯成自然”,不就成了另一种“自然”了么?

且还不仅如此。文学与曾经从事教育的职业性思考还告诉我———课本的“公用”和“世袭”,其实还有更为丰富的含金储藏。这是一个枢纽细节。

它所给予人的教益,就像一个古老的仪式在维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一样,既凝聚又辐射,生生不息。

比方说吧,它能藉此从小培养对法规的尊重与自觉;它本身就是诚信而美好的校园文明;它能成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质;它能使人珍惜自然,也珍惜自己与别人的劳动,进而珍惜生活,提高人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它还能在身心活跃、好玩好动的天性里,同时训练人生的理性,即天性是不该也不能“越位”去做诸如损坏课本之类的错事的……

它在用事实证明,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比无数宣传更重要也更有效,而市场经济也是可以与生态保护、勤俭自律并行不悖的(澳大利亚的林木资源极为丰富,仅墨尔本市就有400余处森林公园,但人家却并不因此就浪费无忌);它在用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和榜样,让孩子觉得自己也是美好的一环、美好的一分子,并因此满怀欣慰与动力,而从小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一本万利以及根深蒂固性,是怎么估价都不过分的……

它甚至是一种批判,批判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虚假行径,批判那些泛滥的粗劣印刷品,尤其是打着“教辅”旗号的,其恶果不仅极为严重,且既显然也潜在地祸及方方面面;它还是一面镜子,凸现着挣钱的道义底线,因为同样是挣,且更会更能挣又挣得更多,人家怎么就增益正面,负面寥寥呢?它不同时还是一个具体的借鉴吗———即我们能不能也采取这样一举多得的“传承”之法,或至少用它来帮助穷困乡村的学生呢?……

细节的力量有时是不可估量的。虽然点点滴滴,但正是它们积蓄了生活和历史的进步与错误。

1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粗劣。1(1)粗劣( )2)确凿( )3)簇新( )4)沧桑( )

1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按当地的法规,课本必须一届一届传承,直到不能再用为止。

2)··而市场经济也是可以与生态环护、勤俭自律并行不悖的。

13、文章开篇说“听说澳大利亚中小学的课本竟然是“公用”的,”你从“竟然”一词中读出了什么?

14、短短一年的时间,孩子对课本的态度、用法就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中能说明什么?

15、“它所给予人的教益,就像一个古老的仪式在维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一样,既凝聚又辐射,生生不息。”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具体谈谈“它”都带来了怎么样的“教益”。

16、文章中第六自然段作者看到儿子的“整个课本的内页竟几乎是簇新的”为何会感到“诧异”?

17、结合全文,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18、读完本文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

三)名著阅读。

19、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从你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位名著人物概括其性格特点,并标名作者或出处。

作者或作品。

人物。性格特点:(

三、写作:20、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 题目:我是“富翁”

初一语文试卷

初一语文。语文期中试卷。一 基础知识 18分,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红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哽咽 y 亘古 g n 懊悔 hu 九曲连环 q b 滑稽 j 深邃 su 惩罚 ch ng 人迹罕至 h n c 脑髓 su 弥散 m 脊梁 j 义愤填膺 y ng d 祈祷 q 膝头 q 召唤 ...

初一语文试卷

初一生物第二学期期中练习。原生动物 节肢动物门 100分60分。一 单选题 共28小题,每小题1分 1.草履虫的排泄是通过哪些结构来完成的。a.表膜 伸缩胞 胞肛b.表膜 收集管 胞肛c.表膜 收集管 伸缩胞d.伸缩胞 收集管 胞肛。2.蝗虫的感觉器官比较发达,它的感觉主要有。a.视觉 触觉 嗅觉 ...

初一语文试卷

初一期中摸拟试卷。姓名得分 一 默写填空 15 1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3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4 舟止。二 生字 共15分 1 折j找ch 挑t n 笑纠g 2 标出下列汉字的拼音。飘 铆 膝 淼 漪 3 改错。摇摇欲堕 烟波浩渺 罪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