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期末作业

发布 2022-06-28 11:51:28 阅读 4224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关系初探。

唐小俐。长江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民族学院历史学2011级3班学号201016042241

摘要:用发展观来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存在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基本观点。可持续发展对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持续发展观是以人为主体的辩证发展观,是整合了其中科学、合理的成分而确立的更科学的发展观。

正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主—客”关系的框架内进行分析理解,人有“内在价值”而其他自然物只有“外在价值”,因此要重视并恰当地把握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对人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人;自然;主体地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

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所谓人的主体地位,是指人在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即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界是客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主-客”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面,但不能涵盖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部。因此,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的确立也是有范围的,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从发展观上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种基本观点:一是传统发展观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这种发展观把社会发展仅仅归结为单纯的经济水平和经济标准,偏重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二是“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这种观点主要是针对传统发展观及其导致的“生态问题”而形成的。

“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的主要理论支持是“深生态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以外的所有自然物都有其“内在价值”和“自身利益”,自然界中所有的生命物种都是“平等”的,人只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自然界的“普通公民”。三是可持续发展观。在时间的维度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的形成都是对传统发展观及其负面效应反思的结果,但它们对待“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辩证地否定而后者则是彻底的否定。

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四方面关系:

第一,正确认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这里的目的和手段的含义是指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对达到此目的具有价值意义的手段。那么,人与自然关系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与手段关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在终极、抽象的意义上,人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自然界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条件;从当下、具体的角度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则表现为互为目的手段的关系。有的是为了人的某种利益需要而改造和利用自然,也有的是为了保护自然以维护生态平衡而转变人的某些观念或对人的某些物质欲求进行限制。正是人与自然之间在具体时空中的互为目的手段的相互作用,使人类得到发展,也使自然环境得到保护,进而实现自然界演化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与持续。

正是人对自然在具体时空中的互为目的手段关系,构成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是人对自然物负有道德责任的现实基础,也是“环境伦理”的存在根据及其作用范围和限度。

第二,正确认识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发展观,既是工业文明的观念基础,又是它的意识产物。其基本特征是把人类理性“分化”、“片面化”,在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中夸大理性作用,蔑视非理性的地位;在理性自身中片面强调科学理性作用而忽略价值理性的意义,而且又把人的科学理性过度“工具化”,看不到理性的价值性一面。

这种过分相信理性特别是工具化了的理性作用的结果,就是把人变成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自然界则成为理性任意“征服”的对象。而“非人类中心主义”则把人的理性和非理性人为地、无原则的“泛化”,把本属于人的理性和非理性人为地“推广”到整个自然界,进而又把本属于自然物的固有属性加以“人性化”描述和理解,再“强加”给人类,这是对人的理性的另一种歪曲。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必须科学、全面地理解人的理性,把理性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在人的意识中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就是要从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结合、统一上认识问题、评价事物。

第三,正确处理改造自然与改造人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同人与人和谐的统一,对可持续发展而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核心”,人与人的和谐是“实质”,“核心”是由“实质”决定的。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围绕“核心”,更要抓住“实质”,要把改造自然(注:

改造自然内含保护自然之意,而且两者常常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和改造人联系起来,而且要把改造人放到首位。

第四,正确处理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关系。马克思在说明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时指出,动物只能按一种尺度即物的尺度进行生产,而人的生产活动则可以运用两种尺度,“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对人的活动而言,所谓物的尺度就是指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及其固有的属性、本质、规律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人的尺度主要指人的利益需要对人的活动的“决定性”。

在人的活动中这两种尺度都起作用,但作用的性质不同。也就是说,在人的活动中物的尺度对人的活动的展开、活动的方式、内容和结果起制约作用,而人的尺度对人的活动的展开、活动的方式、内容和结果起着决定作用。总之,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作为“发展观”还是“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本身就包含着“人的问题”和“自然的问题”这样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而且理论分析和人类的实践都。

证明,解决“人的问题”是解决“自然的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为“自然的问题”的出现源于“人的问题”,“自然的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人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坚持人的主体地位一致性的逻辑基础与实践依据。【参考文献】

1]傅先庆。略论“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向”[j].新华文摘,1998,(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选修课C语言期末作业

2010 2011学年第二学期c语言作业。一 单项选择 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用户标识符中合法的是 d a stu no b int c 123 d num 2.在c语言中,每个语句必须以 d 结束。a 冒号 b 回车符 c 逗号 d 分号。3.设变量a是整型,b是单精度型,c是双精度型,d是...

专业选修汽车概论C期末作业

汽车概论c作业。发动机部分。1.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基本工作原理上有何异同?2.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如何?由哪些主要零件组成?3.为什么要把活塞的横断面制成椭圆形,而将其纵断面制成上小下大的锥形或桶形?4.进 排气门为什么要早开晚关?5.汽油机与柴油机的供油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6.什么是过量空气...

摄影选修作业

摄影公共选修课作业。一 查阅资料回答以下问题。占总成绩的60 1 简述照相机的类型和特点 10分。2 比较镜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的差异 10分。3 摄影镜头的焦距对 的影响 10分。4 光圈系数对 的影响 10分。5 量的概念,控制 的手段 10分。6 景深的概念 影响因素 规律 10分。7 简述色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