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城市与环境。
一、选择题。
城市扩散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其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读大连市核心区2000—2009年城市扩散度统计图(图z111),回答1~2题。
图z1111.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升高带来的影响有( )
a.拉大城市核心区与郊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b.人口空间布局趋向市中心。
c.带动郊区经济发展。
d.逆城市化进程延缓。
2.图示期间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出现两个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
**政策干预。
郊区农业发展加快。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读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图z112),回答第3题。
图z1123.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 )
a.东部与东北
b.东部与中部。
c.中部与西部
d.东北与西部。
图z113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图z1134.①②线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5.与1990年相比,2005年距市中心12千米处( )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图z114表示我国某城市2016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完成6~7题。
图z1146.2016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
a.人均居住用地 b.人均工业用地。
c.人均道路用地 d.人均绿地用地。
7.该城市准备打造自身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其土地利用结构该如何调整( )
a.改善居住条件,增加居住用地的面积。
b.发展高技术工业,扩大工业用地面积。
c.改善交通建设,增加道路用地面积。
d.美化城市环境,扩大绿地面积。
读某区域聚落的空间发展示意图(图z115),完成8~9题。
图z1158.下列信息中,不能反映图中城市化进程的是( )
a.聚落数量的增多 b.城市规模的扩大。
c.交通线密度的增大 d.耕地面积的减少。
9.图中发展成为城市的村庄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 )
a.位于区域的中心。
b.位于河流的沿岸。
c.位于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
d.位于平原地区。
读杭州湾沿岸部分交通干线及城市分布图(图z116),完成10~11题。
图z11610.关于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彼此相距近。
b.杭州的服务范围包含了金山的服务范围。
c.海盐和慈溪的城市等级相同。
d.嘉兴提供的服务种类比绍兴的多。
11.图中a、b为浙江省“十三五规划”中的跨海高铁线路备选方案。相比b方案,a方案的优点有( )
线路长度短 ②施工难度低 ③大幅增加嘉兴铁路货运量 ④能带动更多地区经济发展。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②③
12.图z117所示城市功能区布局的明显不合理之处是( )
图z117a.住宅区占地面积太大。
b.预留工业用地在城市郊外。
c.商业区布局过于分散。
d.工业区位于盛行风上风向。
13.某一城市连同周围乡镇人口数约40万,区域内的便利商店有160家,仓储式超市有10家,大型百货公司有4家,下列概念最适合用来解释这些零售业网点数量分布状况的是( )
a.现代物流
b.门槛人数。
c.地租 d.中心地。
二、非选择题。
2019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地理》考案
ks5u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地理 考案。专题测试 右图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 读图回答1 4题。1 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a.太行山 山东丘陵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b.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长白山。贺兰山 太行山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d.大兴安岭 山东丘陵...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中国地理专题习题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1 2012届广州市第一次模拟试题文综 造成浙江 四川两省农业种植结构差异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浙江 四川两省农业种植结构比较图。a 气候b 经济c 地形d 技术。2 2012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 图5为太行山区的一次特大暴雨雨量与海拔关系示意图,图中。a.降水最多的地区,...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讲解 答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目录。第一部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讲解 3 等值线专题 3 地理计算专题 8 太阳高度专题 9 地质地形专题 11 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11 人口数量与分布专题 13 人口迁移专题 14 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专题 14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专题 18 交通专题 20 政治经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