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考研真题13年

发布 2022-06-12 06:08:28 阅读 2250

华东师范大学2023年文学基础及作文考研真题及分析。

2023年文学基础试题作了一定的改革,2023年及以前的名词解释是6个必答,简答题是4个必答,论述题是4个,1个必答,其余3个当中选2个答。2023年是名词解释(共6题,任选4题,每题6分),简答题(共6题,任选3题,每题12分),论述题(共5题,任选3题,每题30分)。作文今年同样变化了,之前是一篇记叙类文章、一篇议论类文章,今年大小作文皆为议论类文章,大作文字数1200-1500,小作文字数600-800。

关于今年试题的原貌,我请今年参加考试的n同学将真题原原本本记录了下来,非常完整,又请相关老师仔细校对过了,准确无误。

我预计在2023年3月15日前发布《华东师大2023年847文学基础(a)》、华东师大2023年618作文(a)》真题,并结合往年真题对2023年真题做一个详细分析,包括近年命题趋势、对今后的借鉴、试题解答技巧、答案所应包含的要点等,届时将免费赠送给购买全套资料的同学,作为2023年备考的复习材料。

现在先简要分析下大家问的比较多的1个简答题和1个论述题。简答题4.简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者之间的关系。

分析:这个类似的题已经不止一次考了,之前大家对这类题都不大重视,我在资料里解答这个题时还有人怀疑这种题完全不可能考。其实的确是个重要问题,涉及文学理论中最关键的问题。

韦勒克在阐述自己的文学史观时,首先谈到的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史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文学史在整个文学研究的版图中定性和定位。他的有关文学史的所有论述都是围绕着这三者及其间的关系来展开的。

在韦勒克的研究中,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者之间是一种动态的相辅相成、相互包容的辩证关系。他说:文学理论不包括文学批评或文学史,文学批评中没有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或者文学史里欠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

显然,文学理论如果不植根于具体文学作品,这样的文学研究是不可能的。文学的准则、范畴和技巧都不能“凭空”产生。可是,反过来说,没有一套问题、一系列概念、一些可资参考的论点和一些抽象的概括,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编写也是无法进行的。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第33页。]

从上述的引文并结合韦勒克在他处的言论来看,他最想说明的问题有下列三个:(一)诚如他所说的:“文学史家不必懂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论点,是完全错误的。

”[同上,第39页。]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三者之间具有动态的相。

互生成性或相辅相成性,即文学史的编写需要文学理论的指导和文学批评的参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文学理论来自于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批评中发见的“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同上,第32页。

];文学批评是在这种从文学批评中获得的文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而文学史则是指在“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simultaneous order)”内所进行的对“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同上,第32页。]的研究。简言之,文学史编写是基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之间的互动,并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三位一体”的关系。

(二)文学批评处理的是“事实”材料,这些材料的处理,需要以准则、范畴、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学理论的指导;但是,文学理论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可供批评实践的诸多“事实”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没有这个过程,文学理论就不可能产生;(三)由于文学史编写主要是在文学理论的指导下处理“事实”材料,即文学批评,同时也是因为“在文学史中,简直就没有完全属于中性‘事实’的材料。材料的取舍,更显示对价值的判断。

”[同上,第33页。]作品的选取和篇幅的取舍是这样,一个年份和一部书名的确定是这样,作品的渊源与影响判断也是这样。所有这一切“首先需要我们接受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则才能得到解决。

”[同上,第33-34页。]也就是说,要编写一部文学史是怎样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作为简答题,可以这么回答: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共同构成了文艺学,即为文艺学的必不可少的三个分支。三者是有区别的。具体而言,文学史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为研究对象;文学批评主要是以作家、作品、文**动、文学思潮的评论为对象;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文学活动作为其研究对象,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对于具体的文学作品的研究不同,它是对文学的一般原理的研究。

人类有史以来的文学观念、文学文本-作品的构成、文学创作的原理、文学接受的原理以及文学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等,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三者又是互相包容的。事实上,文学理论不包括文学批评或文学史,文学批评中没有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或者文学史里欠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

文学的准则、范畴和技巧都不能凭空产生。同样地,反过来说,没有一套课题、一系列概念、一些可资参考的论点和一些抽象的概括,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编写也是无法进行的。

论述2.请简析勃洛克诗歌《黑夜,街道,路灯,药房》。黑夜,街道,路灯,药房。莫名的昏暗灯光。哪怕再活四分之一个世纪,一切仍将如此,没有终场。

死去,还要重新开始,一切循环往复,保持原样。黑夜,运河上冻结的波纹,街道,路灯,药房。

勃洛克是20世纪**文学最杰出的大师之一,他的创作既继承了俄罗斯沉郁、感伤、凝重的哲理抒情诗传统,成为古典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又以神秘的笔触展示了躁动、荒诞、虚无、绝望、放纵的现代人的人生状态,成为**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代宗师,被视为20世纪**的“普希金”,甚至还有欧洲学者认为,他“是一位比里尔克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大诗人”。这是继2023年论述题要求分析波德莱尔的诗歌《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后又一次考察象征主义诗歌,只不过去年考的是法国的象征派诗歌先驱,今年考的是**的。

勃洛克在概括总结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时,曾把诗歌探索之路分为三个阶段:神秘主义的“正题”阶段(1898 - 1904);怀疑主义的“反题”阶段(1904 -1908);最后的“合题”阶段(2023年后)。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与“人化的三部曲”吻合,处于每一阶段中心的,是关于祖国俄罗斯的诗歌。

他在诗中描述抒情主人公“我”的道路:从最初的“和谐”走向“混乱”与“悲剧”,再走向为“美”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走向新生活与俄罗斯的创造。

这首诗作于2023年,在勃洛克诗歌探索的第三阶段(2023年后) ,是诗人艰难甚或痛苦的道路达到最后的巅峰的阶段。第一阶段的“正题”和第二阶段的“反题”被“合题”所取代。合题,是对现实的一种崭新的思考,也是较为深层的思考;他一方面扬弃过去的一些特征,同时又把过去的种种特征整合起来。

指出这一点很有必要,因为有一种很流行的看法,认为勃洛克所走过的道路始终是直线式的“勇往直前”。可勃洛克本人却证实,他的生活复杂而曲折。他的路,他的“上升”,并非直线式的,而是螺旋式的,有“偏离”,也有“后退”。

这首诗与内容相一致的环形结构,更突出了生活周而复始、没有出路的主题。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只用一个名词的称名句,像边框般地围绕着整个诗,而且这些名词之间彼此无关联,没有确定关系与逻辑性,再现了人与人之间没有联系,个个神情呆板,彼此疏远,表明不再是崇高状态,已无崇高情感。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已不再通过使用崇高词汇,而是普通词汇来表达:

夜、路灯、街道、药铺的组合为“反象征”方法。在黑夜中什么也看不见,所感觉到的只是黑暗、混乱、无秩和无人道性;由路灯发出的浑浊、昏暗、无意义的光线,象征的正是昏暗恍惚、无谓的生活;药铺,象征的则是生与死的边缘状态。

勃洛克的作品寥寥几行,用简单的意象作平行地展示,便把那种周而复始、死气沉沉的场景给勾画出来了。其实,用简单的意象作平行地展示,即使表示意象之间的动态连接的谓词缺损,也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一个很容易想到的例子就是。

温庭筠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当然,归根到底,这也是为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整体情绪服务的。

以上是一些背景和解读的侧重。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论述题,没有所谓标准答案,不必拘泥,可以自由发挥你对这首诗的读后感。

13年华科高等代数考研真题

华科2013年高代真题。一 设阶行列式。1 求。2 计算,其中表示相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二 设齐次线性方程组 1 i 分别给出方程组 1 与 2 的一个基础解系。ii 给出 1 和 2 的全部公共解。三 设是阶幂等矩阵 即 并且可逆,证明 四 设是域上所有n阶矩阵所构成的维线性空间,固定定义映射。1...

完美打印华师2019考研真题 回忆版

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考研真题。古代汉语 一 标标点 蹇叔哭师 二 阅读题。赵王歇复居信都。张耳从项羽诸侯入关。汉元年二月,项羽立诸侯王,张耳雅游,人多为之言,项羽亦素数闻张耳贤,乃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信都更名襄国。陈馀客多说项羽曰 陈馀 张耳一体有功于赵。项羽以陈馀不从入关,闻其在南皮,即...

2023年华师文学院考研真题

12年真题。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一 名词解释 30分 1.现代汉语 2.六书 3.互文 4.唐传奇 5.拟话本 5.革命历史 二 简答。1.字典与词典有什么不同。15 2.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语法条件主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15 3.简述 离骚 的艺术特色 10 4.简述 十七年文学 政治抒情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