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

发布 2022-05-16 18:04:28 阅读 68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202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6.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9.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10.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11.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

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

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3.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教学

d.设计教学。

1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15.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

a.殷周时期

b.秦代。c.唐代

d.明代。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17.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 )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18.学生的个别差异给教师劳动造成了(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9.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0.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性著作___中。

2.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内**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中国古代内**的代表人物是___

4.德育过程是由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5.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___它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

6.小学课外活动的主体是___

7.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性手段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被称为___法。

8.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___发展的规律。

9.__是进行教育工作的根本依据。

10.马克思主义关于___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

11.__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的教育。

1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___

13.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在教育活动中被称作是___

14.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关系。

15.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出发,可将课程分为___拓展型课程和___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简述20世纪后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4.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2.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和形成班集体?

参***。一、单项选择题。

1.d 2.c3.a4.c5.b6.b7.b8.a 9.a10.c

11.c12.b13.c14.a 15.a16.b17.a 18.b19.d20.a

二、填空题。

1,《大教学论》

2.入学条件学习年限。

3.孟子。4.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5.班集体。

6.学生。7.演示法。

8.个体。9.教育目的。

10.人的全面发展。

11.素质教育。

12.培养人。

13.非智力因素。

14.授受。

15.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16.上课。

三、简答题。

1.20世纪后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它的本质在于,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观念的否定。终身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2)教育的全民化。即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

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普及化。它特别强调要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椐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

第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从出生到长大**,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第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第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

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有系统的培养。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与环境对人的自发的影响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应该受过严格而专门的训练,他们不仅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而且熟悉儿童心理,懂得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能够因材施教,因而教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尽管学校不能全部加以控制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这些因素,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发展环境之下。

综合以上原因,所以可以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5.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的品德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这种方式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

课外与校外活动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与责任感等良好品德。

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与技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出巨大的热情与力量,经受思想与行为上的严峻磨练;培养学生爱劳动和勤俭、朴实、艰苦、顽强等许多品德。

4)少先队活动。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通过少先队活动,能激发小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使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提高思想水平,培养良好品德。

5)班主任工作。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面利用各种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

四、论述题。

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对事业无私奉献;

对学生,真诚热爱;

对同志,团结协作;

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班集体并非自发形成,须由班主任以及各方面教育者合作进行耐心组织和精心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正确的**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1.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实际能力的关键步骤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后作业 d.学业评价。2.根据参与备课的人数多少,可把备课分为 a.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b.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c.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d.学期备课和单元备课。3.根据备课的时间先后,可将备课分为 a.单元...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育心理学 模拟试题及答案 2 一 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 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a 幼儿b 教师c 教学手段d 教学环境e 教学 2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特征有 a 单维思维b 多维思维c 思维的不可逆性...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育学 冲刺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 中规定 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2.幼儿园教育应以 为基本的活动方式。a.学 b.上课 c.玩耍 d.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