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彩的变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记叙文的结构层次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
3.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4.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3) 并列的,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
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2)分析文章的结尾;(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6.理解**——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
(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
(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
7.提炼——理解并能分析**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8.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3)联系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彩的变化。
(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考虑该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
9.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10.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
11.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应对技巧: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
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等。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
12.标题的含义/作用。
含义:可能会有表层义和深层义,要注意联系中心。
作用:(1)线索;(2)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3)感情的触发点;(4)揭示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5)概括文章内容;(6)用修辞,新颖,吸引读者。
13.开头的作用。
第一段的内容+作用 (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答题,不要只堆术语)
第一类:作铺垫,引出下文《洗手间的晚宴》
第二类:点题、奠定感情基调、总领全文,设悬念《楼顶上的草丛》《背影》
14.结尾句的含义/作用 《菊有黄花》
含义:注意和中心、作者的感情联系。
作用:总结上文;扣题;照应;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5.中间某个句子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和照应。
16.词语的含义(两个词是否矛盾)
本意+语境义;是否用修辞;感**彩是否变化;化抽象为具体,生动传神;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作者)……思想感情;突出强调……
17.品味赏析句子的语言。
物:修辞、用词(参见上面4)、句式+效果+物的……特点+感情。
人:描写方法+人物形象(感情)
18.哲理句的深层含义——联系中心;结合题目,加深理解。
19.分析人物形象/物的特点(外形+精神)《一根山药藤的坚持》
20.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21.插叙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避免拖沓,情节更紧凑;交待……情况,为下文……作铺垫。
2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人+事” 紧紧扣住核心事件。
23.详略的安排——由中心决定。
24.写作手法。
全文: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欲扬先抑。
局部:衬托;对比;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相衬;虚实结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角度描写。
25.补写、续写。
(1)写出某人的心理活动。
(2)设想他是怎样说的。
(3)按照情节发展向下续写。——人称要一致。
26.某个情节能否删去——观点中心和材料的关系《小扇轻摇》《假币》
考虑和中心的关系;考虑对情节发展的作用,为下文作了铺垫。
27.相关拓展。
写出你的感悟:一定要写“我懂得了”“我知道了” “我觉得”,写“有我之文”,不要只对文章的内容或人物形象进行复述;要扣着中心、要点来谈。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简介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简介 范文模板。本文为word格式,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中考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简介。中考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简介。一 相关知识。1.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 顺叙 即按照事情发生 发展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用 叙事有头有...
2024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一 词语理解。1 从词语的语境义开窍。开窍门路 现代文教学和测试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这种理解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作活的理解分析,抓住了语言跳动的脉搏。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所以正确地理解文中的词语的含...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中考记叙文阅读训练4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时,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