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中小学教师2023年暑期校本研修

发布 2022-04-26 09:37:28 阅读 5785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研读之三:诗歌。

总三课时)第一课时。

了解诗歌,喜欢诗歌,读懂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的生命,是生生不已的,像长江、黄河一样永不停息,一直感动着我们。了解诗歌,喜欢诗歌,用我们生动活泼的心灵,来欣赏古典诗歌中那些伟大的、美好的生命,是学习古代诗词的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人禀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应物斯感”,我们面对外在的一切物象,我们就应该有所感应,“外物”的这个“物”,是草木鸟兽之物,是离别相聚之事;“感物吟志”,是指面对外在物象的种种变化,心灵感情自然有一种感受,比如李后主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林花这一个小小的自然界的物象里,包含了对生命的短暂无常的感悟。大自然的一切,与我们的精神和心灵有相通之处。

我们作为一个人,有心灵有感情,我们应该与诗词有一种天然的亲近。

那么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呢?怎样判断一首诗的好坏呢?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赏析出诗歌中那份兴发感动的力量。

清代著名词学评论家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内心有了一种感发,情动与中,然后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是诗歌孕育的开始。

大自然会给予人感动,杜甫《曲江》诗中说:“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他看到一片花飞,就感到春光不完整和破碎了,何况等到狂风把万点繁红都吹落,更使人忧伤。

但如果只是将外界的景物写下来,不见得是好诗,你要同时将心中感动的情意传达出来,才是好诗。晚唐有诗人写过这么两句:“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

”对偶工整,形象鲜明,色彩艳丽,但是这两句诗中没有任何感发的作用和内心的感动,这就算不上好诗。杜甫写过“群鸡正乱叫”一句,是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不知家人妻子生死存亡的长期隔绝和分离之后,回到自己家中写成的,它不美丽,但是有一种朴实真切的叙写,有一份深厚的亲切热烈的感情,所以是好诗。

另外一种就是人世间的种种因素会给人感动,钟嵘的《诗品•序》云:“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并列举种种“楚臣去境,汉妾辞宫”等情状,然后说“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每个人都会对外物有感动,但是这种感动有深浅、厚薄、大小等的差异。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一种清丽的美好的感发,但是它感发的生命,却缺少杜甫诗的那种深厚、博大的力量。真正伟大的诗人,是用他整个生命、整个生活来写诗的,杜甫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不单是对蛱蝶和蜻蜓的欣赏爱恋,不单是他感受到的春光的短暂,而且还有一种对自己生命短暂的无奈。

联系其这首诗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甚至还能感受到他对自己那份“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不知何时能够实现的一种深切的悲哀。

诗歌是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今人与古人之间,有着相似的情感,可以跨越千年,诗歌中就藏着这样的心灵密码。解读诗歌的过程,无疑也是破译这组心灵密码的过程。

读懂诗歌,能够提高文学修养,培养高雅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的积累涵养者我们的心灵,是我们内心的自然流露,也是与人接触时呈上的第一张形象的名片。我们都不会忘记小时候曾经熟读成诵的那些诗歌,我们也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言谈或文章中引用着它们,诗歌的滋养,如潺潺清泉,渗入我们的心灵,在不经意之间,那么自然地表达出来,读懂诗歌,可以使我们与大自然息息相通,获得一种心灵的感应与滋养。

古人吟咏自然风物,凭吊人文古迹,把自身的情怀感悟寄托于自然界的景象或物象之中,所以有大量的即景感怀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等等。庄子曾经说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读懂诗歌,就是要理解体会出自然与古人心灵之间的相通的情感,让自己也学会与自然对话,在自然中汲取天地精华,获得人生启迪。

比如月,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对宇宙的深沉探问,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旷达不羁的浪漫情怀,韦应物“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时圆”的落寞企盼,还有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的江南意象……无不让人或深思,或同感,或期待,或向往,当我们也面对着那一轮圆月或是那一弯新月,我们也会自然的生发出与古人相似的感慨,在那些时刻,我们仿佛把握住了诗人的情感脉络,跨越千年的时空,心灵触碰,双手相握。

还有灞桥、南浦、杏花、杨柳,青草,跳跃在古人笔下的意象,让我们再次注意到我们的身边的这些熟悉却又被我们忽视的事物,发现了它们的内蕴气质,感受到超越现实之外的、连贯古今的美感特质。

读懂诗歌,提升我们人际间相知、相契的能力。

古人即景抒情,也即事抒情,为我们留下那么多记录他们情感的诗篇。比如送别诗中,陈子昂说“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流露出的那种淡淡的哀伤与期盼;李颀说“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长者对幼辈的殷殷期望跃然纸上;王勃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仿佛看见抑制不住的离别的泪水滚滚而出,虽是劝勉安慰,但是此情此景,令人心生同样的感触,激发共同的记忆; 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相信前方会有更好的风景,相信自己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那股豪情与自信……

还有思乡的诗,游子倾吐内心的孤寂,对家乡的眷恋;家人翘首盼望,抒发思念之情,寄托美好的祝愿,极易引发同样负笈游学的学生的共鸣,诗中的情感,让我们更好的感知自己的内心,也联想自己的亲人,对诗的解读会更真切,而在解读过程中也会获得更多的现实的感触。

如今的学生囿于校园,生活天地狭小,过多的关注自我内心,缺少与人交往的实践机会,也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读着这样的诗,可以丰富情感阅历,学会得体的表达,抒发情感也可以恰如其分,不过分的夸张;也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师长对自己的殷殷之情,因为在很多的诗里读到的是普天下众人、古往今来的一般人的普遍的情感诉说。

读懂诗歌,获得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奋斗的动力,或感受恬淡情怀,活出精彩人生。

人遇挫折如何?事业失败如何?人生不如意事常**,我们生命里总是会有不如意的事,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

我们如果要过快乐的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至于被**成的不如意打倒;或是直面苦难,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以豁达的胸怀看轻挫折。

我们可以在大量的诗歌中找寻到诗人失意时的情怀,感受他们面对宇宙人生的宽阔胸襟,我们读过王勃的《滕王阁》,“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我们读过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我们也读过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苏轼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古人的心胸、气度融于那些作品之中,跨越千年,令我们每每捧读,感慨万千,激励万千,开朗万千。斯人已去,但精神长存。

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怎可漠然待之呢?

在我们诗歌鉴赏的实践中,读懂是诗歌鉴赏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有诗歌归类的意识,对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情怀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基本的鉴赏技巧,不仅是为考试作准备,其实也是为个人的修养、个人的品格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具体的一首诗来说,基本的鉴赏方法应从标题入手,知道作者写什么,把握重点之后,进一步感受作品所描写的形象,理解作品的内容,并寻求作者情感的聚焦点,揣摩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内蕴。其次,要学会答题。要看清试题所问的内容,然后根据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就答案而言,一般应找出相关的诗句作简要分析,切不可抛开具体诗句作空洞分析,或胡乱套用的概念乱贴标签。

诗歌之一:形象。

准确把握诗歌的形象是正确解读诗歌的关键,也是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高低的体现。因而,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的常规题型。

一、解读意象要结合诗意。

古典诗歌中,某些客观事物具有特定的内涵,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常用一些特定事物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借助这些特殊意象,可以**诗人的情感。比如,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意,梅象征高洁等。

在高考备考中,可以对一些特定意象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认识和了解。在解读诗歌时,抓住诗歌所选用的特定意象,无疑是找到了一把钥匙。比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表达了羁旅在外而神思故里、想念亲人的感情。

以意象为切入点解读诗歌,再依据诗歌的内容反观意象的作用,这样回答有关意象分析的试题才能准确到位。

二、分析景物要开拓意境。

“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诗中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开拓意境要立足于诗中的景物描写,分三个层次:一是在脑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是把画面中没有直接写到的那一部分靠想象补充出来,三是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比如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描写阴雨、江草、鸟鸣等,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一切景语皆情语。”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离不开对意境的分析。

2023年南通中小学教师暑期研修集中培训提纲

历史学科。一 课程内容。根据市教育局教师暑期研修有关文件精神,初中历史以 新课标 高中历史以 高效课堂 为关键词,与中国教师研修网合作,结合我市初 高中历史教师实际,设计了我市初 高中历史教师2012年暑期研修课程。课程具体内容 作业题 见下表 二 研修建议。1 进入研修平台的步骤。1 打开研修网主...

2023年南通中小学教师暑期培训项目信息技术

骨干集中培训提纲。一 内容安排。二 研修建议。1 进入研修平台的步骤。1 打开研修网主页,输入用户帐号和密码,进入研修学习页面 网页 2 点击 看课 根据市局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研修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主题,点击 学习 2 研修学习建议。1 建议特别关注研修学习的专题。1 学习时,结合专题的作...

2023年南通中小学教师暑期培训项目信息技术

骨干集中培训提纲。一 内容安排。二 研修建议。1 进入研修平台的步骤。1 打开研修网主页,输入用户帐号和密码,进入研修学习页面 网页 2 点击 看课 根据市局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研修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主题,点击 学习 2 研修学习建议。1 建议特别关注研修学习的专题。1 学习时,结合专题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