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讲稿

发布 2022-04-20 02:27:28 阅读 7648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规范。

1、各中小学应按规定的年级和课时开设信息技术课,并列入学校课程总表和班级课程表。

2、各学校要保证按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安排完成各班教学任务,不得减少课时,不得无故缺课和停课,若因故缺课应补齐。

4、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须按照学科备课规范和课堂教学规范认真备课精心施教,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5、学校负责教学的领导必须经常检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情况,及时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根源制订措施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6、要通过各种专业学习和培训,不断教师水平;不符合师资标准的教师不得进入课堂。

7、学校微机室应与赤壁市教育网连接,使学生能够通过上网的方式实现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备课工作规范。

信息技术学科老师的备课是老师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大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针对教材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任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和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认知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过程。认真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的预见性、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因此,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和必备环节。

教师备课与教学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学科电子备课和辅助教学系统并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要做好研究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教师讲课与学生上机时间安排和教学模式、设计教案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研究教学大纲及现代化教育理论。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纲领性文件。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认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对本学科课程的主要任务、各学段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及教学评价的依据和方法等必须全面掌握。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系统认真地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和技术,在教学中科学、准确、恰当地选择和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努力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二、钻研教材。

本学科教师要掌握本学段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课时划分、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并达到能够掌握教材基本结构,对教材融会贯通和深刻掌握教材精髓的水平。教师备课时还应研究与教科书相关的资料,广泛阅读、丰富知识,使自己在教学中居高临下灵活自如。

三、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以确定新授课的起点和引入,做到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引入切题,新旧知识有机衔接。

2、了解全班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中的层次划分状况,选择各层次学生的代表,以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尤其要考虑中差生的接受情况,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推进、整体优化。

3、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心理状态,充分预见到学生在开始接受本学科各部分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问和认识困难,在教学中有意加以分析,尤其要善于预见学生在本学科具体知识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围绕教学目的,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功效性。

4、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方法掌握情况,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尤其是结合各年龄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特点,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特有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掌握规律、发展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教学要有远见,为学生将来要用而教。

四、选择教法。

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诸方面积极贯彻和体现课改新理念、新标准。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落后低效教学模式与方法,选择与设计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与过程,使教师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动接受者、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学习者。努力实现这两个转变,确保教学高质量、高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与学校其他学科一样,是一种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能力的活动,其他学科教学常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也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但因信息技术教学是依附于计算机设备进行教学的活动,具有直观性强、兴趣性强、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除采用其他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外,还应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去发现和认识知识的“实践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应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等因素灵活选用各种教法或将其有机融合。

在同一节课上教法不宜变换过多,以实用有效为原则。

信息技术课教师备课时选择教法要考虑“五个有利”的原则,即: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使课堂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度、巩固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还要重视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在本学科教学中可用的教学手段很多,有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选择时,要围绕“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选择最佳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不仅要选好,更要用好,要认识研究使用时机和使用技巧,只有用的时机准确、巧妙、科学,才算用的好,才能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解决难点、突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注意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查找所需资源,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自主学习行为。

五、教师讲课与学生上机时间安排与教学模式。

在每学期信息技术教学总学时中,学生上机上网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具体教学时可采用“课—机”并行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进行边讲边练)、“课—机”或“机—课”间隔模式(讲课与上机间隔进行)或“课—机—课”反复模式(讲课—上机—教师评价总结)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六、教案设计。

设计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计划的文字体现。教师备课的优劣集中反映在教案中。

1、教案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课题:本节课题名称;

2)教学目的、任务;

3)教材分析(知识点);

4)教学的重点、难点;

5)教学方法;

6)教学手段(教具、电教设备、软件);

7)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新授环节。

学生自主性、协作型、交互性学习时间安排。

学生上机实践。

巩固性练习。

8)课堂小结;

9)课外作业(视学校和学生家庭条件而定);

2、设计教案应做到的几点:

1)教案必须由教师本人独立思考并设计,不能照抄别人的教案。教过几遍的教师也要认真写教案,做到常教常新,精益求精。

2)教案的书写(打印)要工整、清晰、程序严谨、层次分明。

3)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无教案无权上课。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离不开教案,不能边讲边看,更不能照本宣科,要下功夫熟记教案内容,做到脱稿授课。

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规范。

信息技术课课堂(含微机教室)是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培养获取、处理和交流信息能力的场所,也是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求得和发展、处理和交流信息能力(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学生应具有的软、硬件应用能力)的学习实践场所。是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和关键环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因此,制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范十分必要。

一、教师在上课前一分钟站在教室门口等候上课。

二、上课铃响后教师步入教室站在讲台**。学生起立后,教师立正、还礼,示意学生坐下。

三、教师上课要衣着整洁、庄重典雅。

四、仪表端庄,教态自然,和蔼亲切,言谈举止文明大方。无特殊情况不坐堂讲课。

五、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能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对教材的深度、广度把握准确。

六、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程序严谨,引入、讲授、分析、学生实践练习巩固、小结等各环节充分体现,有条不紊。教学节奏感强,教学密度适当。

七、教学有法,善于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重视学生获取、处理和交流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学法渗透。精心设问,巧妙点拨,提问要有梯度并兼顾各层次学生,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八、课程结束后要进行相应的课程评价。评价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九、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德育大纲》,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辩证唯物教育。

十、教学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声音清晰、宏亮,讲普通话。

十。一、板书设计合理,标题醒目,字迹工整规范,板图规矩、标准、美观。

十。二、本节所用教学器材(微机软、硬件及其他教具)齐全、洁净。使用合理、直观性强。

十。三、教师的演示操作熟练、动作规范、现象明显、结论正确。

十。四、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和密度。

十。五、学生上机实践时教师要对全体学生负责做好辅导,并对学生的安全(坐姿卫生、视力卫生及用电安全)负责、对微机的设备安全负责。

十。六、下课铃响后,结束教学活动,教师立正站在讲台**,发出下课口令,学生起立后教师还礼按时下课。

微机教室使用与管理制度。

1、微机教室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增强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的教学场所,所有同学都要严格遵守微机教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2、使用微机教室之前教师需提前与管理教师联系,以便妥善安排使用时间。

3、学生在微机教室上课要按教师指定的机位就座。

4、学生在微机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不得打闹,保持室内安静。

5、学生在微机教室内要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纸杂物。

6、不向微机教室内携带水杯、水瓶、饮料及零食,不乱动电源,防止发生人身触电事故和设备损坏。

7、爱护室内设备,不随意拆卸微机,如果微机出现问题及时报告老师,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理。对故意造成损坏者应按学校《损坏赔偿制度》进行赔偿。

8、严格按照微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正确开机关机。

9、学生在微机上禁止做和教学活动无关的活动。禁止设置密码,禁止随意更改系统设置,禁止随意安装和删除软件,未经检查与批准禁止使用学校以外的任何软盘、光盘及可移动磁盘,防止微机感染病毒。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讲稿

精品word文档值得 值得拥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规范。1 各中小学应按规定的年级和课时开设信息技术课,并列入学校课程总表和班级课程表。2 各学校要保证按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安排完成各班教学任务,不得减少课时,不得无故缺课和停课,若因故缺课应补齐。4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须按照学科备课规范和课堂教学规范...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讲稿

精品word文档值得 值得拥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规范。1 各中小学应按规定的年级和课时开设信息技术课,并列入学校课程总表和班级课程表。2 各学校要保证按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安排完成各班教学任务,不得减少课时,不得无故缺课和停课,若因故缺课应补齐。4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须按照学科备课规范和课堂教学规范...

信息技术培训讲稿

信息技术及设施使用培训讲稿。时间 2017年9月11日授课人 杨志高学时 4学时。根据班班通教室使用要求,我们安排了这一次培训,共同学习一下班班通教室设施的使用方法,以便于大家更好的 正确的进行操作,也为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技术保证。一 如何正确接通班班通教室设备的电源。1.开启设备电源。2.打开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