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学习、研究甘肃彩陶?
考古学文化:同一个时代、一定地域、共同特征的共同体。
考古学类型:同一个文化内,时间略有早晚,具体特征略有不同。
文物:即文化遗物。历史、艺术、科学等研究价值。
文化遗产历史信息古代艺术品。
陶制品是古人类文化成就的重要见证,既是我们鉴别古代遗存的依据,也是我们分期断代的主要研究对象。甘肃是中国彩陶的故乡,在甘肃各类馆藏文物中,陶器藏品数量众多,精品荟萃,是特色十分鲜明的文物类别,其中绚丽多姿的彩陶是甘肃文物中最为亮丽的特点之一。甘肃彩陶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发端,终结于青铜时代晚期,历经5000多年的漫长岁月,可谓源远流长,是中国彩陶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
甘肃先民以精湛的技艺制作出一大批璀璨夺目的艺术珍品,为中国彩陶史留下了最为辉煌的篇章。
二、彩陶的诞生与制作
大约在一万多年前,一些开始定居、从事农业的人们,需要大量烧煮盛放食物、储存用水的器皿。在尝试生产陶器的实践中,人们终于发现,黏土加水可以捏塑成自己需要的各类形状,再经过一定温度的烧烤,坚固而耐用的陶器便由此而诞生。甘肃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奔腾不息的黄河、雄浑肥沃的黄土高原,孕育了辉煌的史前文化,考古发现中曾有数以万计的造型各异的陶器出土。
在整个新石器时代,陶器始终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器具,即使进入青铜时代及其以后,仍然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陶器的种类日益繁多,用途越来越广泛。当人们逐渐认识了天然矿物颜料的特性,又能提高烧陶的温度时,在先民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中,彩陶便应运而生。
大地湾文化发现的2023年前的彩陶既是我国的第一批彩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之一。
泥片敷贴、泥条盘筑、慢轮、快轮。
三、甘肃彩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023年前源自甘肃东部。
7000——2023年仰韶文化发展到中部。
5000——2023年马家窑文化逐步发展到河西地区。
从地域上看,最初的彩陶仅限于甘肃东部和南部的局部,后来蔓延到整个东部,并向中部渗透,鼎盛时期扩展到河西走廊。
甘肃彩陶五千多年发展史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初始期、繁荣期、鼎盛期、衰落期。
时代早、延续时间长、数量多、品位高。
四、大地湾文化。
1、考古发现:
2、分布范围:仅限于渭河、西汉水流域。
3、年代:距今约8000—2023年,4、彩陶特点:陶器种类单纯,绝大多数为三足或圜底器,平底器较少,质地较坚硬,大多为夹细砂陶,纹饰均为交错绳纹。
种种迹象显示,陶器还应有更早的先行阶段。
作为彩陶的缽形器,均为日常生活中盛饭装水的小型容器。纹饰简单,仅在口沿内外绘一周紫红色的条带纹,表现出彩陶的原始性。
五、仰韶文化。
1、考古发现:
2、分布范围:甘肃东部和洮河、湟水流域。
3、年代:距今约7000—2023年,4、彩陶特点:初步繁荣期。
这时的陶器火侯较高,生产出细泥、泥质、夹砂等各种质地。陶器的稳定性增加,平底器成为主要器类,新出现一类盛水的尖底器,因其早晚变化明显,被视为判断仰韶文化早中晚的代表性器型。
彩陶以黑彩为主,十分醒目。不仅饰彩器类增多,而且纹饰图案多种多样。
早期构图元素多为圆点、直线、三角等,常见纹饰有宽带纹、三角纹、鱼纹和几何纹等,风格古朴典雅、图案大方简洁。
中期构图以弧线为主,线条流畅柔美,图案华丽精巧。常见纹饰有弧形三角纹、迴旋勾连纹、花瓣纹等,表现出大自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晚期彩陶数量虽呈下降趋势,但工艺却比中期更为成熟,大型彩陶器以及内壁绘彩的作法开始出现。常见的纹饰母题有弧边三角形、圆点圆圈纹、漩涡纹、网格纹等。
六、定名与鉴定:
纹饰器型质地。
标准:考古发掘品、出土文物重点:制作工艺痕迹。
陶质陶色图案色彩其它。
培训班讲话提纲
培训班讲话 建立农村 六大员 制度,是破解 三农 问题的创新探索,是加强基层组织的重要举措,广大学员首先要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农村 六大员 的地位和作用 二要认真学习,提高村级组织服务水平,使 六大员 成为党的农村政策和农村的延伸,成为农村的 乡土专家 三要真情服务,建设美好的新农村,使本村在生产发展...
小学经费管理培训班培训提纲
为进一步深化义保机制改革,加强财务管理,落实民主理财,实行财务公开,提高公用经费使用效益。经研究决定,举办全校。经费管理培训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培训时间 2012年12月13日下午16 20分。二 培训地点 三楼会议室。三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四 培训内容 1 校长应知应会。2 会计人员职...
培训班培训方案
八 党校结业考试 1 考试内容以十八大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 新编入党知识培训教程 张新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和任课教师讲授的内容为主,采用闭卷形式。2 结业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平时表现20 出勤情况 课堂纪律 笔记等 讨论和实践环节占10 学习总结占10 3 党校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