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基本策略。
1.教师专业素养由哪四个组成部分构成?分别简述各部分的主要内涵,并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
一、专业精神。
是教师应有的理想追求、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等基本理性价值取向。是指导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动力。具体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道德、专业人格、专业自我。
二、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历史教师从事本学科教学应该具备的知识,它包括学科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
学科性知识要“深”。 条件性知识要“实”。 实践性知识要“活”。 背景性知识要“宽”。
三、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对学生施加有目的的影响的主体“行动“能力。这些能力通过教育活动来体现并保证教育活动有效进行,主要包括:专业表达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交往合作能力。
四、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认识、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活动,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化形式。如果教师只有专业知识、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而没有开展专业实践,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上述四种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和目标体系,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作用、影响、共同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系统的复杂系统,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每一位教师应针对自身不足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改进措施,在专家引领下实施诊断,并不断加以改进,以此促进每一位教师取得针对性的专业发展。
2.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主要途径有哪些?
学习、反思、交流、研究、实践。
3.历史教师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应重点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
读书教师的学习要与自己的工作、与工作中的问题、与自身的专业发展相关联;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自己的经验常常广泛参与其中。就学习的领域和内容来说,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现**论、现代教育技术、广泛的人文和科学知识、本学科的现代发展等方面是教师较薄弱或缺乏的,而这些又正是教师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教师赖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所以这几方面内容的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什么叫教学反思?反思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反思?
反思是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增强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反思不只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或活动的简单回顾和再思考,而是一个用新的理论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是一个站在他人的角度反过来认识分析自己的过程。
反思包括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对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根据教师工作的对象、性质和特点,教师的反思主要包括:
1)课堂教学反思 (2)专业水平反思(3)教育观念反思 (4)学生发展反思(5)教育现象反思 (6)人际关系反思(7)自我意识反思 (8)个人成长反思。
每一种反思类型还可以再细分。如课堂教学反思,还可以分为课堂教学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反思、教学策略与教学结果的反思、与教学有关的道德和伦理的规范性标准的反思等。如果按照课堂教学的时间进程,还可以细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5.教师之间的交流主要有哪四种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哪一种?其出发点是什么?
1)听课——评课。(最主要)(2)集体备课。(3)经验交流会。(4)随机交流。
着力点应该是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行为的改善、反思意识的增强、思维方式的改变。
6.历史教师的教学研究主要有哪三种?我们应怎样开展教学研究?
1)行动研究。(2)叙事研究。(3)案例研究。
7.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哪些步骤?
1、自我规划 2、亲近阅读(最有效的途径)3、专业对话4、走向实践5、教学反思。
8.简述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对话的基本内容。
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是教师追求自主发展、自我实现的重要环节,历史教师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要求,制定适合自己发展潜力和需求的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发展规划应包括:
(1)全面分析自己的能力、兴趣、需求等个性因素,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缺陷。
(2)分析专业发展的环境因素,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抓住专业发展的机会 。
(3)确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路径和目标。
(4)制定专业发展的行动方案。
(5)对发展规划及时进行调整。
专业对话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里,对教育活动涉及到的各个方面与同仁交流、切磋和研讨,专业研讨也是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
专业对话包括直接对话和间接对话。
直接对话:教师直接与专业同行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如与教育专家、教育研究人员、教育行政人员、教师的对话,更多的是与身边教师的对话,包括与各科教师的对话,通过对话相互研讨、争鸣,共同受益。
间接对话:教师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所进行的对话。如网上交流、向教育期刊投稿、参加征文活动,研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专业素养的提高。
9.简述阅读对教师的重要意义。
亲近阅读是历史教师获得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也是提高自身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1.我们在教育理念上如何做到既“传承传统”又“开拓创新”?
第一,增强不断学习的意识。要有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意识。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完成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种种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我们教师要加强学习。
第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多读史学理论书籍,多看专业杂志,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要有科学批判精神,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吸纳,不要盲目模仿。
2.在一“标”多“本”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取舍教材和整合教学内容?
第一,学习众多的教材等教学材料,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更适合所在学校所带班级学生学习和资源利用;
第二,教师不仅要教教科书,更要用教科书教,教师既要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对教科书进行二次开发;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不能单一地讲授,而是要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
第四,重视历史知识的纵向或横向的内在联系。
第五,重视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3.为什么历史教学中不能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第一,历史老师必须具有很强的历史感悟力,语言赋有感染力。
第二,在教学中,要创设多种特定的历史情境。
4.怎样处理教学设计的预设与课堂生成性的矛盾 ?
第一,明确教学设计的特点:
第二,教学设计的文本中要体现生成性的可能状况。
第三,胸中装有生成性问题,机智灵活变通处理。
5.怎样设计课堂主问题?
第一,要注意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第二,所提问题应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难度适中,落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第三,设问应巧妙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6.怎样做到课堂的既活又实?
第一,积极引导,当动则动。
第二,规范要求,当静则静,动静结合。
7.如何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
第一,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第二,教师要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第三,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第四,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8.使用多**教学应掌握哪些原则?
第一,端正教学思想,克服依赖性。
第二,按新课改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教学。
第三,认真备课,谨慎选材。
第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五,在课件中留“白”,让学生自己思考。
史学研究成果与高中历史教学。
1.近20多年以来,我国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试简述主要表现。
在史学理论方面,学者们积极吸纳西方史学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开始走出当年重复苏联史学体系及既有结论的束缚,对阶级斗争为纲的传统革命史范式做了深刻反思。一些学者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批判地审视当代国际史学观点,完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相继提出了现代化理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为科学全面地认识历史进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研究对象和范围方面,克服了以往“历史研究集中于政治史、阶级斗争史这种线性思维的不足。”【1】通过跨学科研究,“在研究模式上呈现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的范式转移。”【2】相继出现了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等专门史的研究热潮。
同时,历史研究也呈现出学术下移的趋势,在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同时,更多的关注民间、关注广大百姓的社会生活,从而推动了史学发展的多样性。
随着思想解放的推进,许多教条化的论断和法则开始动摇,甚至一些形成定论的论断也受到了质疑,史学研究实事求是、无证不信等优良传统得以恢复。对一些因政治和学术偏颇而被颠倒的历史结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正本清源的研究,做了恢复历史真相的工作,形成了新的学术规范和话语系统,诸如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世界近现代史体系及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都有了与传统观点截然不同的看法。
2.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吸纳了哪些新的史学观念?概述这些史学观念的基本含义。
突出体现在课标和课标教科书更新了史学观念,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吸纳了当代史学界较为流行的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新的史学范式。
3.现行课标历史教材吸纳了当代史学界的许多新观点,试举例说明。
新课标教科书除体现上述主要史观外,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方法,审慎地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理论透视中外历史,对革命和改革的关系的评价,做了更合理的阐释;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评价;正本清源,以往一些被隐蔽的历史真相和被颠倒的历史事实恢复了历史原貌。例如:
各版教材都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新成果,明确写进夏、商两朝的起讫年代和西周的建立时间。关于中国古代**集权制度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近年来,学术界不少学者从制度文明的角度,认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当代著名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这些,在新教科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对**集权制度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肯定。
新教材第一次介绍了《大宪章》,这是采纳了史学界的共识:《大宪章》中把王权置于封建习惯的约束下的精神,为议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经验,它确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的原则,逐渐被承认为立宪政治的基础。在选修一教材中,日本明治维新、**2023年改革都被置于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大背景下,认为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2023年改革是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
暑期历史培训总结
今年暑假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中学历史教师培训大会,会议听取了支桂梅 郭相娟 刘克芝等几位老师的精彩汇报。这三天的紧张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自己在教育教学 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 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 充电 现将学习总结如下 一 接...
暑期历史教师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几天的培训,我对课程标准 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四点 一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造型学生。二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
暑期教师培训
优化教育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优化教育教学环节之教师知识素养。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教师的基本素养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主体性知识 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同时又应具备基本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