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全国卷II高考语文压轴试题与解析

发布 2022-03-27 13:39:28 阅读 182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社会大众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流行文化在文化主体和文化功能上与其它文化形态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它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具有娱乐性,在一定的时期内成为某些群体稳定的生活行为方式。

流行文化与其他文化都是在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社会交往互动中形成的,它是一种更显著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在大众传播充分发展的情形下,流行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扩散,而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流行文化中所利用的关键形式。从信息传播角度看,、模仿,并将其作为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过程。

文化行为或实体要被不同群体的人们所接受并形成流行,就要有更多受传者的需求基础。一条传播的讯息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不同群体的成员才会进行记忆和实践,最终形成流行文化。

大众传媒也会对流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首先,在人们平日的生活中,人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大众传播媒介,并将其作为娱乐消遣的对象,人们正因此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人们减少了选择各种文化的机会。大众传媒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安排,干扰了人们对其他文化的选择。

其次,大众传媒由于传递单一的文化元素,削弱了人们的思考能力。大众传媒的即时消费性致使它不可以深度阐释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它把原先的理念和观点模糊掉。例如我们经常过度使用手机:

造成不可摆脱的媒介依赖,难以摆脱;我们所接受的观点和想法一定要从媒介中查找**;更倾向于在虚拟的现实中表达自身观点并且逃避真实的社会交往。

基于此种情况,流行文化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难以引领新风尚,使得文化本该有的功能出现异化。而文化垄断、强势话语使流行文化开始出现西方价值取向。一些发达国家凭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生活习俗、思考问题方式、价值判断等方面对别的国家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如日本的动画片《蜡笔小新》《机器猫》《火影忍者》等,以及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为中国观众所追捧,靠精彩的剧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轻诙谐幽默占领了流行文化市场,人们在津津有味地欣赏动画片时,就已经不自觉地接受了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因为流行文化拥有强有力的渗透力、感染力、同化力,先进且具有优势的文化会凭借流行文化对弱势文化进行强有力的侵占和改变,从而使落后地区的流行文化出现异化、扭曲。

大众传媒对人性的重新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可以促进流行文化的合理发展。因此,把握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影响的整体脉络,不仅有利于文化的共荣,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摘编自刘馨政《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传播影响探析》,人民网2023年5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行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面向社会大众,可以产生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作用。

b.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交往互动的结果,但它们的文化主体和文化功能有所不同。

c.流行文化的产生、扩散和发展离不开大众传媒,没有大众传媒高度介入的文化往往难以成为流行文化。

d.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旦将大众传媒当成娱乐消遣对象,就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削弱独立思考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段点明了流行文化的本质,第段则进一步论述了流行文化的形成条件及过程。

b.第段“大众传媒也会对流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一句,在行文中起领起下文的作用。

c.第段借好莱坞大片等受中国观众追捧的事实,强调西方大众传媒的先进引领作用。

d.大众传媒促使了流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带来消极影响,文章对此进行了客观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下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如《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经过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也属于流行文化范畴。

b.某个文化现象常常通过传播互动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且被人迅速认同和模仿,成为人们唯一不变的生活方式,流行文化便应运而生。

c.大众传媒的即时消费性特点导致其对文化的阐释过于浅显,因此我们为印证某观点和想法的**而通过手机网络查到的信息不足为据。

d.大众传媒对人性重新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可以促进流行文化合理发展,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追求,使其最终演变成主流文化、精英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2023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将今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58.4亿元的新高度,观影人次达1.

3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

被誉为大陆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地球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5天,票房逾14亿元。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

《流浪地球》一上映便在豆瓣网拿下8.4的高分,影院排片奉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浪地球》的票房**是人民币53.

34亿元。

摘编自《第一财经**》)

材料二: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

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往前追溯20年,中国科幻文学因缺乏好作品,一直不被外界熟知,最顶尖的作品在国外最多也只有几千本销量。因此当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并在海外热销时,人们将其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转折点。

而《三体》同样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被诸多投资方争抢。但王晋康却认为,这把火似乎烧得有点虚热:

“《流浪地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的不完美。无论是祖孙三代矛盾逻辑的不流畅、剧本上的科学硬伤,还是演技上的不足,目前想打动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困难。”

王晋康认同中国科幻电影已走入元年,但在他看来,这其实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即便《流浪地球》失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最迟也只再延迟五年。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是让资本更早地涌入,科幻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即便后续跟风的科幻电影失败,也不会让中国科幻热再次断流。

“中国与美国科幻电影之间,是工业化的差距。美国领先中国不止十年。科幻电影烧钱,同样需要烧时间。

”而谈及何时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

摘编自《新京报》:《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

材料三:流浪地球》表面上描绘末世的凄凉景象,骨子里却含着积极的正能量。影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这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

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一部,这类电影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投资上,都是中国大多数制作人目前还无法企及的。《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碎式跨越的时代背景。

人民**》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有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卷恋。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还有一些差距。

我们要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捧杀也不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参考消息》)

材料四:在航天科技硬实力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的时候,体现我国软实力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隆重上映,让戏内情景与戏外现实交相辉映。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

如此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人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与多部影片同场竞技时脱颖而出,好评如潮,仅仅正月初一单日票房就超过14亿元,实现精彩逆袭。

b.过去20年中国科幻文学很少被外界关注,刘慈欣的《三体》使中国科幻文学发生转折,并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

c.从材料二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巨大发展,乐观地估计,中国科幻电影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

d.《流浪地球》传播的向往家园、眷恋故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核心价值观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节档国产电影票房与观影人次的增长,既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也说明了中国科幻电影取得的初步成就。

b.电影《流浪地球》虽然在剧本内容、科学设定、人物表演等方面存在着令人遗憾的瑕疵,但是总体质量还是被认可的。

c.《流浪地球》中人类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与中国航天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交相辉映,让人联想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中国电影要想继续走创新道路,就需要在坚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多面向未来思考,少涉及穿越、幻想等尚古题材。

6.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时代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综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2023年高考全国卷II化学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全国2卷化学部分 6 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 乙酸 苯酚 碳酸 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解析 选d。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 乙酸 碳酸 苯酚 乙醇,知d项正确。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 用高锰酸钾...

202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答案

1 答案 a 解析 原文说的是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 而不是说它 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畴 2 答案 c 解析 因果关系不成立,由第四段可知,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并不是 这种结构影响接收者对文本的理解 的原因 依据文意来看,其原因应该是 接受者的心理文化结构先于作品而存...

2023年高考全国卷

2014年高考全国卷1 物理 精解精析。14.答案 d 解析 穿过线圈磁通量不变,不产生感应电流时,电流表指针不会偏转,a错的 在通电线圈中通电后,穿过旁边放置的线圈磁通量不变,不能产生感应电流,b错的 当插入磁铁时,能产生感应电流,但当跑到另一房间观察时,穿过线圈磁通量不变,不能产生感应电流,c错...